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老人長壽並非是好事,活多少歲足夠了?能達到這個歲數,算有福氣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老人長壽並非是好事,活多少歲足夠了?能達到這個歲數,算有福氣 今年78歲的吳大爺,幾個月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後,一直臥病在床,失去了部分自理能力,由於老伴去世得早,吳大爺的日常生活起居完全依賴兒子們和兒媳婦們的照顧。 吳大爺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都分別成家了,最小的兒子還是剛成家一年多。但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兩位媳婦分別以工作忙碌,照顧小孩為由,不願意照顧吳大爺,於是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小兒子和小兒媳婦的身上。 照顧老人的時間長了後,小兒媳婦也頗有微詞,總給老人臉色看,平時也是有意無意地說一些難聽的話嘲諷吳大爺。聽著小兒媳婦的抱怨,吳大爺的內心其實也是十分痛苦和無奈,某天晚上,老人嘆息道,這樣沒有尊嚴地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當時家里人都以為他是發泄情緒,並沒有記在心上。 誰知道隔天早晨,小兒媳婦進門準備伺候吳大爺吃早餐時才發現,吳大爺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身邊散落著一些藥物,當時家里人立刻叫來了救護車,只可惜老人已經離世。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每次聽到這樣的事例後,不少人都不禁感嘆,長壽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一、為何說長壽並非是好事,活到幾歲算好? 不少老年人在感慨自己的身體吃不消、體力不斷下降時,後面總會接著一句“人老了,就不中用”。如今,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老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嚴重,人到底活到幾歲才算好?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歲上升至2021年的78.2歲,由此可見,能夠達到人均預期壽命78歲就已經算是比較理想狀態。 有人在追求長壽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長壽其實並非是一件好事。 首先,長壽者可能面臨著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等各種慢性疾病的困擾和折磨。雖然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在不斷延長,但健康預期壽命卻只有68.5歲,這也意味著一個人在最後的生命階段約有9年時間是帶病生存的狀態。壽命變長,但生活質量卻嚴重下降,這種並不能叫長壽。 其次,長壽也意味著經濟開支變大。上了年紀之後身上或多或少會存在疾病,不少老人 需要長期醫療護理、藥物治療以及健康檢查,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最後,老年人容易產生孤獨感,也會影響生活質量。長壽老人需要面臨多次的離別,眼看著身邊的朋友、親人一個個離世,會產生強烈的孤獨、無助感,容易引起抑郁、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二、“健康老人”的5個標準,您滿足多少個? 隨著醫療和生活條件的變好,國人的預期壽命也越來越長,90歲、100歲的高齡老人都十分多見。但衡量生命質量的好壞不應該以長度為標準,而是要看老年人身上是否有這些特點。 1、體重微胖 高齡老人體重過輕往往存在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等問題,出現骨折、跌倒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老年人的體重保持在微胖的範疇內,反而能讓身體更能耐受疾病帶來的消耗。65歲的老年人,BMI值應保持在20~26.9為宜。 2、硬性指標好 硬性指標包括血壓、血糖、血脂要達標,其中血壓建議保持140/90mmHg,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適當將標準放寬到150/90mmHg;老年人血糖則要保持在空腹7mmol/L,餐後2小時11.1mmol/L;血脂則要保持在2.83~5.2mmol/L。 3、消化能力好 老年人是否健康還要看每日吃飯是否可以正常消化,吃完飯後不會有消化不良、腹脹的癥狀,且每日排泄的時間是固定的,這說明胃腸道健康相對健康。如果經常吃完飯感覺消化不良、腹脹,且容易便秘,則要及時就醫檢查胃腸道功能。 4、睡眠質量好 不少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之後睡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四五點起,入睡也十分困難。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在上床後半小時就能睡著,且每日的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醒來後覺得精力充沛。 5、社交能力好 《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社交或能起到延壽的作用。該研究對2.8萬余名平均年齡89歲的老年人進行調查後發現,不參與社交活動的老年人死亡率為18.4%、偶爾參加的為8.8%、至少每月1次的為8.3%、至少每周1次的為7.5%、幾乎每天都參與活動的為7.3%。 三、日本人不愛運動,為何卻最健康長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3年世界衛生統計》最新報告顯示,日本人以平均壽命84.3歲居於全球首位,而瑞士則是以83.4歲退居第二位。 提到長壽,大部分人的認知就是愛運動可以促進長壽,但其實日本人卻不愛運動,《柳葉刀·全球健康》曾在2018年發布了一項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調查報告,人均壽命長期居於世界第一的日本排名在第十一位,該研究指出,有超過六成的日本人運動量不達標。 為什麽不愛運動的日本人,壽命卻那麽長?其實影響長壽的因素有很多,飲食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日本人的5個飲食習慣,值得我們借鑒。 吃飯講究八分飽:日本人吃飯不主張家庭式用餐,更多會使用小盤子,保持每餐八分飽左右。吃得過於飽會導致消化過程延長,讓消化器官負擔加重,容易增加糖尿病、肥胖癥的發生風險。 食材種類很豐富:吃過日料的人都知道,他們每餐吃的種類很多。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發布的《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倡導群眾每日盡量吃30種食材,保證身體可攝入充足的營養,主要有蔬菜、雜糧、魚類、海藻、乳制品等,這些食物幾乎是低熱量、低油脂的,且大部分為天然食物。 飲食清淡低熱量:日本人的飲食模式更多喜歡清淡的,烹飪上也多以水煮、涼拌為主,這樣做可減少食物的營養流失,還能減少油類攝入。 少吃紅肉多吃魚:相較於紅肉,日本人更愛魚肉這類的白肉,數據顯示日本沖繩人每年會攝入100多kg的魚。日本人常吃的金槍魚、三文魚等深海魚內有豐富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益處很大。 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攝入對健康而言也非常重要,日本人很喜歡吃海藻、水果、蔬菜、堅果以及豆類食物,這些食物內豐富的不可溶膳食纖維可幫助預防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長壽與否不應該只以生命長度來衡量,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應該是生命的質量。從現在開始進行改變,到上了年紀後才有望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養生 #健康 #疾病 #健康HELLO #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