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淨土宗是從苦集滅道四諦的哪一諦下手?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法華經075 怎麼做到寂靜呢?當然要有方法,道,看它的趨向的方法。 道。道者,「趣向」義,謂由此道,故得證入涅槃。樂因。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寂靜,它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是要修來的。修什麼呢?修道。這個道,小乘當然就是四念處,大乘就是六度。 佛陀在講這個道的時候,也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示相,「此是道,可修性。」這是可以修的,它不像一般的哲學義理。哲學是講出一個目標,然後方法呢?方法就沒有了。它只是一種概念,它沒有一種可修性。佛法跟哲學最大的差別就是佛法是可修性。 「此是道,汝應修。」你應該努力地正確地去修。從四諦來說,這個道就是修我空觀,就修無常、苦、無我,它的證法是無常跟無我的智慧,這是 道。 那麼佛陀來作證:「此是道,我已修。」佛陀就作證這是一個可修性。 #藏通別圓四教都有四諦,各自重點在哪裡? 我們回歸到講義。這個是講到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功課,就是了生死轉凡成聖的第一個功課,四諦法。這個四諦法,智者大師講得更清楚。我們簡單 說一下。 智者大師說,藏通別圓四教都有四諦。他說藏教人的四諦,他的重點在苦諦。小乘人他修四諦的時候,他把重心放在苦,就是所有的修行都是要解 決痛苦。我因為有痛苦,所以我要遠離痛苦,所以我才去修道,去追求涅槃。 所以這個核心思想,小乘的苦叫做生滅四諦。生滅四諦就是說,對於這個痛苦,他是二元對立的,這個生滅就是二元對立。就是說生死涅槃是對立的, 有生死就不能有涅槃,有涅槃就不能有生死,所以,有痛苦就不可能寂靜, 有寂靜就不可能痛苦。這是藏教人,是生滅四諦,就是二元對立的。 通教人,其實通教,他是一個利根的聲聞人,他以無生來觀四諦。通教的人離開三界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為了解決痛苦,但對通教的人來說,一 切法畢竟空,沒有什麼痛不痛苦,就是他對諸法,一切法「法本不生,今則不滅」。所以通教是以無生來觀四諦,所以也沒有什麼痛苦,也沒有什麼快 樂,也沒有什麼寂靜,反正就是一切法畢竟空,所以他因為畢竟空而了生死, 叫無生四諦。 別教,別教我們一般說的就是菩薩乘,就是別教菩薩,就是權教的菩薩。 那麼別教的四諦叫無量四諦。這個無量四諦,無量是什麼意思?就是六度萬 行。菩薩他修涅槃寂靜,他可不是為了遠離痛苦,他是為了道諦,就是我因為要成就道諦的關係,所以我才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它的核心思想在發菩提心,所以菩薩是以道諦為根本,修無量四諦。 那麼圓教呢,圓教菩薩他是滅諦,他直接契入涅槃,就是一心真如,所 以稱無作四諦。圓教無作四諦就是說,心性本來就具足的,你根本不要去造 作,它也不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圓教人是涵蓋前面的藏通別三教。 這很重要!就是說,圓教人修四諦,他認為所謂的痛苦是唯心所現的假 相。那怎麼辦呢?我用一個如夢如幻的無常的智慧、無我的智慧來消滅如夢如幻的痛苦。圓教人他是從涅槃來打底,他是從滅諦下手來修四諦,就是他 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就是滅諦。因為你一旦入一心真如,你跟佛是同一個 水平了。 就是說,當你把什麼事都拉到一念心性的時候,那你跟佛陀是同一個知 見。當然,我們很多功德做不到,但是從看事情的角度,你跟佛陀是同一個 角度。佛陀看事情,他是從一心真如來一心衍生萬法;你今天如果站在一心的角度,那你跟佛陀剛好是同一個知見,你跟佛陀是一家人。所以整個圓教的四諦法是從涅槃下手,苦集滅道,他從滅諦下手。 所以,就產生了四種差別。 #我們淨土宗是從苦集滅道四諦的哪一諦下手? 那有人說,那我們淨土宗是從哪一個下手? 我們淨土宗,厭離娑婆,我們是比照藏教人,用最鈍教的。因為淨土宗 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剛好是二元對立法,它是對比式的,所以我們是用 藏教法來往生的。 我們說過,藏教法的優點,效果特別好。你看,我要厭離娑婆,我要欣 求極樂,這兩個因緣相它是一種對比式的。雖然缺點是對立心太強,但沒關 係,反正權法嘛!你只要安住一念心性,對於你權法怎麼操作,佛陀完全沒 有意見。《法華經》也沒有意見,《法華經》是告訴你,你要會權入實。至於 權法,你今天願意怎麼做,你能夠達到你的目標、達到你的效果就是妙法。 所以佛陀對權法是沒有目標的,也沒有標準的。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在 厭離娑婆的時候是比照藏教法,就是把自己觀想成三界裡面的鈍根的眾生, 治亂世用重典,就是用生滅四諦,從苦諦下手。 這個是講到四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