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各政黨摩拳擦掌 力拼不分區立委席次 2020-01-01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1月11就要投票了,將選出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以及第10屆立法委員,每一位選民手上都會有三張選票,分別為:總統、副總統選票、區域立委或原住民立委選票,以及第三張政黨票。 由於單一選區兩票制,投票人可透過「區域及原住民立委選票」,選出該選區候選人,各選區得票最多者當選,無需過半,全台區域會選出73席。 而原住民立法委員,由「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2個複數選區選出,每個選區得票前3名者當選,平原、山原共選出6席。 政黨票則是選出該黨的「不分區立委」,得票超過5%以上政黨,可按照得票比例分配席次,將選出34席。 但是政黨票並不會因為沒達到 5%, 就完全浪費選票,政黨票得票率共有四個關鍵數字:1%、2%、3%、5%,每當一個政黨的政黨票通過一個門檻,就有不同的效果。 不只是作為不分區立委的分配依據,更成為法規中衡量政黨支持度的指標,影響相關的補助與提名資格。獲得1%的政黨票:個人與營利事業對該政黨的政治獻金可列舉所得稅扣除額,也就是可以替捐款者抵稅。 獲得2%的政黨票:往後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取得直接提名不分區立法委員權利,可以為下次選舉省下200萬元,獲得3%的政黨票:取得每票每年50元的政黨補助。 而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67條,規定不分區立委的分配計算方式。 裡面還有一些細部規範,例如女性在當選名單中不得低於1/2,分配剩餘席次如何分配等等。 但簡單來說,不分區席次的公式就是:34席乘上(超過5%的某政黨/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總得票數和)就等於該政黨不分區席次了。 最後的選舉結果,仍是仰賴每一個公民做出決定,投下一票又一票才會產生,提醒民眾在選前最後的衝刺階段,不妨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各黨的政見、人物、能力與實績,做出不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