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黃警官講故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的祖先來歷(黃柏霖警官)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了凡』,「袁了凡」,「明袁了凡」,袁了凡他本名叫袁黃,他是浙江嘉善人,字坤儀,號了凡,明朝萬曆十四年進士。授寶坻知縣,官當到兵部職方司主事。曾經輔佐經略宋應昌軍援朝鮮,抵禦日本。袁黃先生通天文、術數、醫學、水利,著有《曆法新書》、《皇都水利》、《群書備考》、《評注八代文宗》,他的著作很多,這只是代表性的。我們來瞭解袁了凡先生他們的祖先來歷,他是浙江嘉善人,也有人說他是江蘇吳江人。根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考證,日本人很喜歡《了凡四訓》。我記得日本在經過三一一海嘯襲擊日本,當時可以講說,海嘯的慘況非常地嚴重,日本人,人心惶惶,百廢待舉。當時他們日本天皇為了安撫人心,公開的請求高明人士提供撫慰人心的方法。據說當時他有請教一位中國的很有德行的人士跟他建議,他說,日本人應該要落實《了凡四訓》。所以《了凡四訓》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 根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的考證,袁了凡他們家的祖先是居住在浙江嘉興陶庄,元朝末年的時候家境非常富足。明朝初年,因為當時明成祖燕王朱棣,朱棣奪取皇位,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發生靖難之役,就是我們前面有討論過的,方孝孺他們被明成祖誅殺十族的因果故事。他們袁家與反對燕王的人有交往,當時反對燕王的就是以方孝孺為代表。 可見袁家當時可能跟他們反對燕王的人有交往,因此受到牽連被抄家。袁了凡的曾祖父的父親幸免於被捕,但是他四處逃難奔走,最後定居在江蘇吳江。袁了凡的曾祖父叫袁顥,他做了吳江縣徐氏的女婿,並且入了吳江籍,吳江的戶籍。他當時就著有《袁氏家訓》以訓導袁氏後人,可見袁了凡先生他們的祖先有德行,那時候他的曾祖父就有德行,著有《袁氏家訓》,所以才會誕生這麼好的子弟,袁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訓》中曾經有提到說,他一同參加會試的時候,嘉善縣書生為同袍。根據清朝彭紹升所作的《袁了凡居士傳》記載,袁了凡的先祖入贅到嘉善縣,所以他得以補為嘉善縣學生。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的傳世著作,共一万一千六百個字,由「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組成。其中「立命之學」是他在六十九歲的時候,晚年才開始寫作的。他七十四歲往生,他延壽二十一年,本來命中是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要往生。但是因為行善積德,所以延壽二十一年,他到七十四歲才往生。這個《了凡四訓》是在他往生前五年作的,也就是六十九歲。「改過之法」跟「積善之方」是他早年在《祈嗣真詮》中的兩篇,「謙德之效」是以前的《謙虛利中》篇。就是它事實上,《了凡四訓》這四篇裡面,寫的時間不一樣。經過考證,「立命之學」是六十九歲的時候寫的,「改過之法」跟「積善之方」是更早一點寫,在《祈嗣真詮》,在求兒子的時候的兩篇,《祈嗣真詮》。 在《了凡四訓》裡,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和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了凡四訓》蘊涵著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問世以來深受推崇,被佛教界稱讚為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典範而廣為印行。現在在臺灣或者是我們國內印製得非常地多,流傳足有幾千萬冊。喔,你看幾千萬冊,這袁了凡先生功德不可思量,度了千千萬萬人,所以他是個菩薩。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訓》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改造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可以講說是,也是我們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的輔助教材。香港中華道德學會讚美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人類的光明前途,稱此書是創造幸福的寶典。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十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因果教育弘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