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我地音樂會.沙田 2016.1.23《臺北 紐約 香港》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臺北 紐約 香港 曲/詞:Tonyi NG 編/唱:The Bright Lights 浸泡在一街霓虹色狂潮 揮灑成一灘熱淚冷汗 依稀記得曾經故鄉 月牙彎泥路帶淒寒 該往前看 誰回頭細想 忠孝東路十八街又何妨 我憧憬的路遠在彼岸 也許是一個小漁港 還是個購物的天堂 門牌路段 與我何干 我不想要一個天堂 只想有一條路直達我的殿堂 有親愛的 有懷念的 有我顛覆了的夢想 是很簡單 也很瘋狂 OOH~ OOH~ 爬在哪兒方能顯得高尚 換個時代會否有方向 我渴望是神仙時光 我是在用青春交換 誰會稀罕 標準答案 我在流浪 我在流浪 流向何方 我在流浪 我在流浪 浪在何方 我在流浪 我在流浪 我在流浪 我在 我在 我在 我在 我在… 我一直都在想 我不想等一個天堂 我要在浮世裡開拓我的樂園 為親愛的 為懷念的 為我顛覆了的夢想 命運越囂張 我越瘋狂 作品簡介: 偶爾在臉書看到轉發的徵集訊息,對於歌曲與文學的交錯,我們感到很大的興趣。原因是音符與文字的化學作用,給了想像的空間與方向。於是創作時我都在想,應該為文學作品營造怎樣的感覺,又應該用怎麼的筆風來指引音樂的走向。 創作概念 於是我們在七位作家中選了白先勇先生,希望透過他的著作《臺北人》和《紐約客》,去連繫上我們「香港人」這個身份。創作上兩本著作都有着白先生自身的經歴滲透在內,但如果我們沒法連繫自身的思想,勉強為他人作嫁衣,寫出的歌也難以說明我們自己。恰巧我曾經旅居在台北四個月的時間,也曾在LA留學兩年(紐約只到過一星期,但勉強充數為紐約的時光吧)。於是我大膽將三個城市一筆連上,試著訴說城市內的掙扎。 我並沒有刻意放上或避免任何政治味道留在作品上。但,當然,這根本是我們的生活的成份,無法割清,這裡暫且不表。 白先生筆下的每段《臺北人》都滲著國共內戰後,後內地移居台北的故事。面對著政權鬥爭引發的戰爭,離鄉別井,都骨子裡後不曾忘懷故鄉的事,只是生活在前,不得不繼續往前看。大量描述舊上海的歌舞昇平,反襯遷移寶島的新日子。有人逃避,有人面對,有人化作了全新的模樣,有人依然故我。相對著香港,有人記掛著九七前的昇平,或曾有的景象,地理位置上我們沒有轉移,但心理上從港英政權轉到特區政府,我們是否也是「有人逃避,有人面對,有人化作了全新的模樣,有人依然故我」? 《紐約客》同樣地說著華人的故事為軸,但背景故事卻總是穿插著與內地文化大革命相關的訊息,筆下角色有親友留在內地的,與還在美國的人思想雙互競馳。年老的、壯年的,感受著資本主義下的不一樣,又從文中窺望內地,愛國、生活、現實、愛情、保守、害怕等情緒相互交錯。加上是同性戀者在故鄉時的待遇,美國時的經歴,都不免反思隔年數十年的現在,同樣受中西方思想薰陶的香港,我們有不一樣嗎?內地的人事如何直接、間接地影鄉我們。我們的愛情、生活、思想自由有保障嗎?同性戀者在現在有我們的社會中得到尊重了嗎? 歌曲表達 於是我用歌詞表達了閱後感:生活在現在五光十色中,我們苦中作樂,笑中有淚,縱使記得從前的日子、回憶,有多少人要回去,有誰還是不顧一切往前走?我們能回去嗎?前進到底追求的是甚麼?於是寫了我們不一在追求最金碧輝煌的地方,我們是在找一個讓心神安寧,靈魂自由的地方。如果心中沒有歸屬,住在同一個地方三十年也可以形同流浪。如果思想能飛翔,到哪裡都是故鄉。 感謝是次活動讓我再次閱動,啓發我做了次不同型式的創作。每個人可能聽後的解讀都跟我不一樣,也許只是很簡單直白的意思,但都是成立的。 我地音樂會@沙田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