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害紀事精簡版20251015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音樂:黃金羽翼工作室姜建軍南橫紀錄片配樂 原始衛星素材:中興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紀事(4K) 花蓮馬太鞍溪是一條溪水清澈,充滿原始之美的河流,但是7月21日上游出現了山崩,7/26日堰塞湖形成,8月底楊柳颱風使堰塞湖面積變大,9月23日下午2:20堰塞湖溢流,3:20馬太鞍橋就被洪水活生生沖斷,馬太鞍橋段後,193縣道成為北部進出光復的唯一道路。水稍退後,光復市區的房子車子仍泡在泥淖中動彈不得。 光復火車站前的11甲線,水退後被汙泥封印,空拍看不出慘況,但是商家開始清理時,道路兩旁的汙泥和垃圾卻像小山一般,走在滿是汙泥的路上,難以想像這是火車站前的重要道路。 千軍萬馬般的洪水沖毀了堤防,直接衝向光復市區,低窪地區水深一樓,街道只見滾滾洪流亂竄,救災用的軍車毫無支架之力的隨波逐流而去。 接著我們以衛星圖層影像呈現光復災前災後的變化,地圖中未受災的是馬太鞍的舊部落所在,其他的商業區大都泡在烏石泥流中,而中下游廣大的農業區,除了一塊綠地外,無一倖免,這是給花蓮最重要農產重地的光復,前所未有的毀滅性一擊。 但是越下游水患越嚴重,尤其是佛祖街一帶,平房不是完全被淹沒,就是只剩屋頂落出,而透天的樓房也同樣受災嚴重,這是死亡及失蹤人數最多的區域。截至10/13為止,還有五個失蹤者沒被找到。 由於重建仍存在許多變數,部落青年呼籲政府設立集中式中繼屋,以作為重建的保障。 東富村的阿陶莫部落剛好位於馬太鞍溪正前方的攻擊波,受到的攻擊超乎想像,又因距離市區較遠,志工支援總是排在最後。 馬太鞍堰塞湖災後,在工程人員日夜搶修與五十萬鏟子超人的努力下,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初見曙光。涵管便道通了,堤防築也起了三道防線,街道終於露出原貌。 但是馬太鞍溪上游仍不穩定,我們需要長期監測,也需要改變思維──用「自然導向治理」取代過度開發,用尊重土地與原住民傳智慧來守護家園。 這場災難提醒我們,現行的防災體系已不堪複合型災害的衝擊。唯有從制度與教育重新出發,才能讓重建不只是恢復,更是一次國土與人心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