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修不淨觀與觀察法義皆名尋伺(定內修觀)_玅境長老講述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00:00 尋伺 01:13 不淨觀 03:32 觀察法義 04:08 台中太平佛恩寺 07:10 初禪離欲界近 尋伺,有染汙的尋伺,有清淨的尋伺。這個染汙的尋伺,我們欲界的眾生都有。這個清淨的尋伺,就是佛教徒你能夠學習佛法,能夠如理作意,這時候開始有清淨的尋伺。開始有清淨的尋伺,但是在未到地定的時候要修不淨觀。修不淨觀,修七種作意,這是我們學過了,修七種作意的時候,明白點說是什麼?就是修不淨觀,不淨觀就是清淨的尋伺,修不淨觀名為尋伺。你這個不淨觀修成功了,就是滅除了欲,就得初禪了。所以未到地定是有定,但是有欲。修不淨觀破除這個欲,就是沒有欲了,就到初禪了。修不淨觀的時候,也是修止也修觀,修觀也修止,這個觀就是修不淨觀。因為也是有止有觀,止也進步,觀也進步,破除了欲以後到初禪。到初禪以後沒有欲了,還修不淨觀的。所以初禪叫做有尋有伺定。那個尋伺是什麼?就是修不淨觀。 我們讀《阿含經》的時候還知道一件事,阿羅漢還修不淨觀的,還修不淨觀。現在說是初禪和二禪,這當然指我們佛教徒來說,到了初禪的時候是沒有欲了,但是還修不淨觀,所以叫做有尋有伺定。初禪和二禪,中間有一個無尋唯伺定也是不淨觀,叫中間禪。到二禪的時候,無尋無伺。無尋無伺什麼意思?就是不修不淨觀了,不淨觀不修了,所以叫做無尋無伺定。二禪、三禪、四禪,乃至無色界的四空定,都是無尋無伺定,無尋無伺就是不修不淨觀,是這樣意思。 我們讀《攝大 乘 論 》,或者現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說到修四尋思、四如實智,那個四尋思那是法義上的觀察,就是智慧了。尋思名、義、自性、差別,都是不可得的。這是煖、頂,到忍位以後就是四如實智了,就不說尋思了。那麼這樣講呢,這個不是不淨觀,和不淨觀有點不同,但是這個時候還沒得聖道,沒有到見道的時候,在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他有法義的觀察,當然也包括不淨觀。 若這樣說呢,這個尋伺的含義,修不淨觀也叫做尋伺,觀察法義也叫做尋伺。所以這個《瑜伽師地論.聲聞地》那個地方說,乃至到非非想定還有尋伺,但是那個不是不淨觀,是其他的事情的分別思惟,是這樣意思。不是說二禪以上的無尋無伺心裡面完全沒有分別,不是這個意思。 我就是在台中佛恩寺打禪七的時候,來了一個比丘小參。小參的時候他就說了,提到他跟帕奧禪師學過禪,就說到定內修觀和定外修觀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定外修觀呢?因為定內沒有尋伺,他說這個理由。為什麼定內不能修觀?定內沒有尋伺,所以心不能夠修觀,一定要出定,心有尋伺才能修觀。這是個問題啊!那麼我就講,我說我學習《瑜伽師地論》才多出來一點分別,就是明白這件事。定內修觀,定內也還是有尋伺,那麼為什麼說二禪以上無尋無伺?二禪以上不修不淨觀叫做無尋無伺,不是說他沒有分別。這樣說呢,在定內可以修觀,定內有尋伺,但不是不淨觀,所以他們無障礙,是這樣意思。 問:師父慈悲!剛剛師父講說,阿羅漢他還修不淨觀。那是不是我們應該簡別這個阿羅漢他可能是慧解脫的阿羅漢,因為他只有未到地定。假如是說俱解脫的阿羅漢,他是有禪定,假如說二禪、三禪、四禪的話,他是無尋無伺,是不是要這樣簡別呢? 答:在《雜阿含經》上,阿難尊者問舍利弗尊者,說是初果怎麼修行?舍利弗尊者說觀察:觀身不淨,就是修不淨觀,苦、空、無常、無我,這麼修。二果怎麼修行?乃至阿羅漢怎麼修行?舍利弗尊者說一樣的,還是要觀身不淨,苦、空、無常、無我,舍利弗尊者就這麼回答。得了阿羅漢還是這樣修行。這表示他一直地修不淨觀。說是為什麼要這樣子呢?舍利弗尊者說:還有所不知,還能增長他的道力,還繼續增長的,就是這麼說。 當然這個地方和剛才說的有點不同,到了二禪以上就不修不淨觀了。那麼為什麼初禪要修不淨觀呢?他沒有欲了,為什麼修不淨觀呢?因為他離欲界近,這是《大毘婆沙論》說這句話,初禪的人雖然沒有欲了,但是和欲界的境界近,他還要修不淨觀,還是觀察不淨,是這麼說。 所以非佛教徒也可以得四禪八定,他容易退。你得了四禪八定,也能現神通,但是可能會退,這個禪定就沒有,忽然間被破壞了,就沒有了。但是佛教徒修不淨觀,得了四禪八定不退,就是世間上這個欲不能動搖他。這也可以知道,從舍利弗尊者這一段話說,他常修不淨觀,所以世間上的事情不能動搖他。他的定不退,所以神通也不退。但是你若是懈怠的人,懈怠的人,「那個地方高寒我不去」,你這個心這個也怕、那個也怕,不行,你的道力就是淺,淺薄。道力淺薄,你所成就的它不堅固。 影片剪輯自 玅境法師講 "入中論頌 18 問答"▶️ • 入中論頌 18 問答 #玅境法師 #心的調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