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善導大師的故事|淨土宗三祖師傳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善導大師的故事|淨土宗三祖師傳 文字:釋宗道、佛慈 Text: Master Zongdao 、Householder Foci 繪圖:巫麗雪 Illustrations: Wu Lixue 翻譯:淨土居士 English tranlations Householder Jingtu 講述:佛素 Narration: Fosu ______________ 淨土宗澳洲 Pure Land Buddhism Australia Facebook👇 / plb18.au ______________ 净土宗官方網站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ure Land Buddhism: 台湾(中文)https://www.plb.tw/tc/index.aspx Taiwan(English):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海外(Chinese & English):https://www.plb-sea.org/ ______________ 善導大師的故事 善導大師出生於隋大業九年(613 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 大師的幼年時代,隋煬帝三次親征高麗失敗,各地紛紛爆發戰爭,隋朝很快滅亡。 十一歲時,大師目睹世間疾苦,出離塵寰的道心自然萌發,於是遠拜山東密州的明勝法師落髮出家。 明勝法師是三論宗的宗師級人物,他很愛惜這位氣宇不凡的孩子,為之取名為「善導」,悉心指導其研習《法華經》、《維摩詰經》等大乘經典。 一次偶然的機緣,大師看到了一幅「西方變相圖」,即描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美妙勝景的畫。大師看得心馳神往,油然生發了願生極樂之志。 大師於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比丘。 隨後,大師周遊寰宇,尋師訪道,苦苦追尋往生極樂之法。 有一次,大師與一位名叫妙開的僧人一起研讀《觀無量壽經》,知道了可以通過觀想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莊嚴來達成往生極樂的心願。 於是,大師在二十三歲時來到了長安附近的終南山悟真寺,寺裡清幽靜謐的環境非常適合靜修。 大師依照《觀經》的觀想方法,經過數年的精勤用功,證得了觀佛三昧,能在深妙的定境之中遍覽極樂世界,如同看眼前之物,歷歷分明。 二十多歲就能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深證觀佛三昧,大師這一成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律宗的開山祖師道宣律師會把比自己小十七歲的善導大師寫進《續高僧傳》裡了。 雖然已證得三昧,但大師並未因此自滿,仍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有關淨土的教義。二十九歲那年,聽人說起道綽大師在山西并州玄中寺弘宣《觀經》深義,於是欣然前往。 道綽大師德望很高,是當時研習淨土教理最透徹的高僧,一生講 解《觀經》兩百遍,廣勸弟子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著有《安樂集》兩卷,承續了龍樹、天親、曇鸞一脈的純正淨土思想,為之後淨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已經八十高齡的道綽大師見到善導大師後大為歡喜,將自己畢生心得傾囊相授,對善導大師思想體系的建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經過道綽大師的講解,善導大師明白了往生極樂的方法不僅僅只有在心中觀想,還可以口中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前者難,後者易。而且只要專念名號,仰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任何人都百分之百往生。 四年之後,道綽大師往生,善導大師返回悟真寺。同年,玄奘大師自天竺取經回到長安,佛教的興盛與日俱增。 但是,佛經內容浩如煙海,一般人都只能望洋興嘆;而修行法門更是有八萬四千之多,該從哪裡下手成為了困擾修行者的一大難題。 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數百年的摸索,到隋唐時期由各宗祖師創建了大乘八大宗派,為大眾提供了八套成熟的理論系統和修持方法。八宗之一的淨土宗即是善導大師創建的。 淨土法門由於修行方式與其他法門完全不同,自古以來就廣遭誤解,各家眾說紛紜,廣大行人沒有統一的標準。 鑒於這樣的情況,善導大師回到悟真寺以後,寫下了楷定古今的《觀經四帖疏》,提出了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等思想,將阿彌陀佛的本願和盤托出,對有關淨土的諸多爭議給出了權威性的解釋。 在這之後,善導大師長期往返於京郊悟真寺與長安城之間,於京城的光明寺、慈恩寺、實際寺等各大寺院大弘法化,三年時間感得長安城滿城斷肉,出現了「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盛況,真正將佛法融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大師不僅弘化效果顯著,個人的修持也十分精嚴,每次進入佛堂便恭敬合掌,跪在佛前,一心稱念佛號,一直念到聲盡力竭才停下來。大師在證得觀佛三昧以後又證得了念佛三昧,這在古今高僧當中都極為少見。 大師嚴持戒律,纖毫不犯,從來不舉目視女人。 雖終日忙於弘法利生事業,但大師的衣服和碗缽都是自己洗刷,從來不會找人代勞。 大師從不和人談笑遊戲,說無意義的話,做無意 義的事,杜絕一切名利之念,外出時也不與眾人同行,都是一個人獨行,以免談論世事,妨礙念佛。 不管走到哪裡,只要看到有毀壞的寺院或佛塔,大師都會出資請人修繕。 大師還有一個名號,叫「光明和尚」,因為他口念一聲佛號,即有一道光明從口而發。唐高宗聽聞後,賜大師號為「光明和尚」。 各地僧眾仰慕大師盛德,紛紛前來拜師求道,悟真寺規模不斷擴大,至大師四十三歲時,已擁有佛寺群落六處,僧眾千餘人,殿宇庭堂四千多間,山上山下綿延四公里之多,大師在此開展教學與弘法,悟真寺也因此成為了淨土宗的根本祖庭。 大師不僅佛法造詣深厚,還具有卓越的藝術才華。咸亨三年(672 年),大師六十歲時,唐高宗發心在龍門修福造佛,善導大師作為總設計者和監造者,締造了龍門大佛這一馳名古今的世界級藝術瑰寶。 除了雕塑之外,大師還在詩歌、音樂、書法、繪畫等方面留下了大量作品:《法事讚》《般舟讚》《往生禮讚》,均以梵唄唱讚的形式闡釋淨土,其內容多為優美的詩歌;一生書寫《阿彌陀經》十萬卷,近代有真蹟出土;繪製西方變相圖三百餘幅,敦煌千佛洞的《觀經》曼荼羅亦出自大師之手。 永隆二年(681年)三月,大師正在實際寺內指導畫西方變相圖,有一天,他忽然催促畫工加快速度,儘快完工,告訴弟子們說他很快就要往生了。 幾天後,在大眾念佛聲中,大師怡然長逝,回到了西方淨土,世壽六十九。 大師往生之後,高徒懷惲法師選擇終南山麓的神禾原最為靈秀之地建塔立碑,塔名為崇靈塔。後來,弟子們又依塔建寺,寺名為香積寺。 幾十年之後,有「後善導」之稱的少康大師曾特別前往長安光明寺善導大師的影堂,恭敬瞻禮善導大師遺像,乞願一見大師。頂禮之際,大師遺像竟是化成了金色佛身,顯現在空中。這一感應很快流傳開來,後世皆公認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 作為淨土宗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對後世的澤被本應惠及千古,但遺憾的是,由於唐末「會昌法難」以及五代十國的戰亂,包括淨土宗開宗立教的根本祖典——《觀經四帖疏》在內的絕大部分 著作均在中國境內失傳了,淨土宗的正宗傳承就此中斷。 在隨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廣大淨土行人缺乏純正的理論指導,只好引用他宗他派唯靠自力的修行理念,來解釋仰仗佛力加持的淨土法門,致使南轅北轍,痛失往生大利。 直到二十世紀末,曇鸞、道綽、善導大師一脈的著作才由慧淨法師、淨宗法師從《大正藏》中彙整編輯,廣泛出版流通,並且在他們的極力宣導下,善導大師創建的淨土宗再次煥發出光芒,引導一批又一批淨土行人踏上了必定往生的光明大道。 南無阿彌陀佛 ______________ 淨土宗三祖師傳 電子書下載:https://www.plb.tw/tc/book_5_in.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