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4種魚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吃多了會致癌?醫生勸告:儘量少吃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致癌 #鱼肉 #健康科普 #老年健康 #疾病预防 #健康飲食 #健康生活 #养生保健 4種魚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吃多了會致癌?醫生勸告:儘量少吃! 魚肉,作為我們平時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深受很多家庭的喜愛。 但最近這些年,人們對魚肉的評價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喜歡吃和經常吃魚肉的人說魚肉營養豐富,口感好; 不喜歡吃魚的人覺得魚肉不健康,甚至還會致癌。 那麼,魚肉到底還能不能吃了? 吃魚有哪些好處? 哪些魚不能吃? 常吃魚到底有什麼好處? 1.降低死亡風險。 一項研究顯示,相較於每周食用魚類0-3份的受試者,每周食用魚類4-6份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3%。 這主要歸結於魚類中含有多種心血管保護性營養,就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和硒等。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吃得越多就越好,該項研究還指出,這個份量超過11份時,就和死亡風險沒有明顯關聯了。 2.降低腸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開展了一項長達15年,覆蓋47.6萬人的研究發現,那些長期保持一定魚類攝入量的人,和不吃或者少吃魚類的人相比,罹患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 之所以會這樣,很可能和魚類中的多種無機鹽、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等有關。 就以魚肉中的維生素為例,維生素A對保護人體免疫功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維生素B1則在維持人體消化系統正常運轉過程中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 3.使人更加聰明。 去年3月,浙江大學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研究發現魚類中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而Omega-3脂肪酸是一類人體無法合成但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物質,攝入該類脂肪酸有健腦強腦、調節血壓、減少炎症和降脂等積極作用。 4.預防糖尿病腎病。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2.2萬名中老年人中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一周吃兩次魚,有助於預防糖尿病腎病。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每周吃魚不到1次者,約18%的人出現了蛋白尿的情況,每周吃魚大於1次的人,有近4%出現了蛋白尿。 基於以上結果,研究人員推測這很可能是魚油改善了血脂狀況,也可能是由於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對腎臟發揮了保護作用。 魚全身都是寶,不會吃可惜了。 魚頭:魚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和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元素。 就以最常見的剁椒魚頭或清蒸魚頭為例,其蛋白質含量高達18.32%,另外魚頭中還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類物質。 魚肉:魚肉富含優質蛋白,同時脂肪含量低,還含有鈣、磷、鉀、鋅以及硒等多種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 魚骨:魚骨很少有人會吃,殊不知魚骨中富含鈣等微量元素,可以作為天然的補鈣來源。 如果不知道怎麼吃魚骨,其實完全可以將魚骨磨成粉當作調味料使用。 魚皮:魚皮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0%左右,特別是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此外魚皮中還含有一些風味物質,比如精氨酸、天門冬氨酸和穀氨酸等。 魚鰾: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買的魚是處理好的,那裡面很大可能已經沒有魚鰾了。 不過魚鰾的營養價值卻不容忽視,其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與此同時魚鰾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都很低,是補充蛋白質的優選項。 這4種魚可能致癌,儘量別吃。 1.高汞魚。 有研究顯示,汞對青少年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影響極大,而高汞魚便是人們攝取汞的主要來源之一。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發布過魚類消費黑名單,主要包括馬林魚、旗魚、長壽魚、劍魚、方頭魚和大眼金槍魚等。 2.烤魚。 烤魚一般是先經過油炸或煎烤後,再加入料汁熬煮,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烤魚,然而在這種高溫烹飪下,魚肉中的營養成分會遭到破壞,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高溫烤制還可能導致魚肉中形成多環芳烴與雜環胺等物質,而這些都屬於致癌物。 此外,魚肉在烤的時候,與明火接觸還可能產生自由基、苯並芘等有害物質。 3.中式鹹魚。 進入冬季,尤其是過年期間,很多地方都有吃鹹魚的習慣,總感覺鹹魚很下飯、下酒。 但需要明確的是,鹹魚需要長時間的醃製,在醃製過程中,亞硝酸鹽會和醃製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並產生亞硝胺,作為一種已知的且明確的強致癌物,長期攝入此類物質後果可想而知。 4.生魚片。 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很多人都喜歡吃魚生、魚生粥以及淡水魚的生魚片等。 然而,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被華支睾吸蟲盯上。 華支睾吸蟲又名肝吸蟲,其中間宿主有很多,比如鯉魚、草魚、鯿魚和大頭魚等68種。 肝吸蟲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在人體中長期存活,有些甚至能夠存活長達20-30年之久,在人體的肝內膽小管中寄棲,損害肝臟健康,並引發膽囊炎、肝硬化和膽管癌等多種疾病。 因此,肝吸蟲也屬於致癌物的一種,並且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屬於1類致癌物。 最後提醒一下,在買魚時儘量放在鼻子前聞一下,如果聞到有一股淡淡的柴油味的魚也儘量別買,因為這種魚很可能被加入了柴油。 這裡真不是危言聳聽,2020年1月,溫州晚報就曾報道過類似的新聞,為了讓將死的魚看起來更加新鮮,有商家在水裡加入柴油,讓空氣變得稀薄,導致魚呼吸困難,於是拼命游,以至於看起來更加新鮮。 魚肉雖好,但還是要控制好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周最好吃魚兩次或者300-500克,每天食用40-75克水產類食物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