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佛法十分鐘 第114集 禮懺──人生轉機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難度: ★☆☆ 承接《梁皇寶懺卷五》,今次師父為我們開示《卷六》的內容─怎樣解怨釋結及運心懺悔。 我們要明白有親才有怨,無親即無怨了。試想想,若不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或同一個國度,何來有機會積怨積仇呢?這就帶出另一個層面讓我們好好反思,當我們面對這對境時,那不就是業果現前嗎?我們要選擇在這對境上再起貪瞋癡還是選擇逆來順受呢?若我們能利用這些境況學習怎樣克服它和處理它的話,一方面果報接受了,之後便不再有效應。將這再推而廣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當自己遇上其他對境時,不再輕易起貪瞋癡,這便是修行。 師父開示我們,修行不單要學甘心受報,逆來順受。嚴格來說,今天業果現前,全是因緣法則下的自然現象。這個怨對為何會出現在自己面前,全因與你過往生有親,所以結了怨,在因緣具足下,業果現前。今日大家學習了佛法,明白要甘心受報。當然,沒有佛法知見的人,他們只會自怨自艾地問:「為何會選中我?」「為何有這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不但沒有正確處理好眼前的境況,反過來還在此情境之上再加上另一層貪瞋癡,令事情沒完沒了。今天,我們已經成為佛弟子,便應該踏出離苦得樂的第一步,學習怎樣去甘心受報和逆來順受。 可能有人會質疑佛教的處理手法太消極了。但師父提醒大家,因為過往生的因緣,業報現前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你若不採取甘心受報的態度去處理,難道再加上一層貪瞋癡會更為划算嗎?我們起貪瞋癡時,自己也不好過,尤其是起瞋心時,根本無法自控,不是很痛苦嗎? 師父勉勵我們在禮懺的過程中,不要怕辛苦, 反過來要存感恩心。 今天我們既得人身,又聞佛法,能有各種條件的配合來禮懺,殊不簡單。我們既然六根具足,便應好好學習每卷懺文的內容, 然後好好發心地拜, 才可達到幫自己滅業障之目的。我們的心可以是一股很大的動力,能推動我們的身、 口、 意業去生善滅惡。人生的八苦是躲不過的,現在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為自己未雨綢繆,趕快修行,這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否則,當業障現前時, 我們可能連禮懺或修行的條件都沒有了, 例如: 身體有毛病,家庭的問題或時間不具足等等,都會障礙我們的修行。所以師父再次鼓勵大家要珍惜每次禮懺的因緣,生起一念殊勝的精進心,好好地運心懺悔, 達到罪滅福生,災消吉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