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祝勇|太和千秋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太和千秋 文 | 祝勇 一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鎮三十八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或許七年囚徒生涯讓朱祁鎮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悲憫之心,他在遺詔中,廢除了野蠻的宮妃殉葬制度(明英宗以前,凡是被皇帝臨幸過而未生育子女的嬪妃,都要在皇帝死後為皇帝殉葬),讓明朝的「政治文明」前進了一大步,被後人譽為「盛德之事」;對於建文帝的後代,他也「寬大處理」,下令釋放了當時還活著的建文帝次子朱文圭(建庶人),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朱文圭被抓時只有兩歲,被囚禁五十餘年,重獲自由後,連牛馬都不認識。明史研究者認為,這些「新政」,「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宗復辟後多疑多暴的負面形象」。 明英宗朱祁鎮還有一項「政績」值得一提,就是他在第一次登位後開始了重修紫禁城計劃,將他曾祖父朱棣時代被燒毀的紫禁城中軸線建築重新佇立在宮殿的中央。《明英宗實錄》載:正統五年三月戊申,「建奉天、華蓋、謹身三殿,乾清、坤寧二宮,是日興工」。正統六年九月甲午朔,「奉天、華蓋、謹身三殿,乾清、坤寧二宮成」。這是三宮兩殿的第一次重建,讓我們記住這些營建參與者的名字:阮安、吳中、蒯祥…… 除了開國皇帝,每一位皇帝都是在前一位皇帝的喪禮中即位的。朱見深也不例外,當他在大行皇帝的梓宮前主持完喪儀,在大行皇帝靈柩運往山陵前,正式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是為憲宗,年號:成化。 只是他的登基儀式,比起他的父親朱祁鎮(第一次)登基時多了一道亮麗隆重的布景,那就是重修落成不久的奉天殿。這樣浩大威嚴的場面,他之前的皇帝——朱棣(在南京登基,北京紫禁城建成後第二年三大殿被燒)、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都沒有經歷過,只有他父親朱祁鎮復辟成功、成為天順皇帝的第二次登基,是在嶄新的奉天殿舉行的。朱祁鎮給他的兒子朱見深留下的政治遺產,除了他的「仁政」,剷除的朝廷里的奸佞,就是把「金鑾殿」還給了紫禁城,讓大明的皇帝,重新擁有了帝王的體面。 二 朱見深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但他爹在「土木之變」中被俘,他叔朱祁鈺取而代之,登上帝位後,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立親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直到朱祁鎮在「奪門之變」中奪回政權、重登大位,朱見深才被復立為太子,這樣的過山車似的命運轉彎,在明朝太子中,僅此一例。 可以說,在登基以前,朱見深一直生活在壓抑、不確定的氣氛中。所幸,他的長大成人,有一個宮女呵護陪伴,不離不棄。自朱見深兩歲被冊立為太子時起,服侍他的,就是十九歲的萬貞兒。朱祁鎮被俘時,朱見深只有四歲,是萬貞兒與他相依為命,讓朱見深對她產生了深深的依戀。安意如在《再見故宮》里寫:「朱見深遷出東宮,幽居別處,四周都是代宗的耳目,死亡的威脅時時刻刻如影隨形。這樣絕望的境地里,多少人對朱見深冷眼相待橫加欺凌,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萬貞兒不離不棄地守著他,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景泰年間的那些患難歲月,不知多少次,在朱見深需要被保護的時候,在脆弱無助的時候,她總是及時出現在他面前,替他化解災厄,給他鼓勵,給他呵護。有時候她帶來的,是一件衣物,有時是一塊甜糕,而有時,只是一個擁抱,抬手抹去他的淚水。」 朱見深的生母周太后對此大為不解,質問自己的兒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朱見深的回答是:「彼撫摩,吾安之,不在貌也。」(《罪惟錄》)萬氏是一個能讓朱見深有安全感的人,每當朱見深陷入孤獨和恐懼,來自萬氏的撫摸,就會讓他陷入平靜。宮深如海,對於一個命運飄搖無定的皇子,這安全感有多麼重要。 朱見深登基這一年,產房傳喜訊,比朱見深大十七歲的萬貞兒竟然為他生了一個大胖兒子,朱見深立刻「提拔」她為貴妃。但他們都未想到,他的長子連名字還沒來得及起,就病夭了。自此,故事開始了反轉——萬貴妃開始了瘋狂的自我補償:對於後宮懷孕女子,一律投之以墮胎藥,由一個「愛的使者」,變成一個瘋狂的殺人犯,而且是連環殺手。 但百密自有一疏,朱祐樘就是一個漏網之魚。朱祐樘的母親紀姓宮女本是一個普通的宮女,被朱見深偶然寵幸,無意中竟播下龍種。消息自然會傳入萬貴妃的耳朵,她立即行動,派一個宮女去下藥,但這宮女一念之仁,救了朱祐樘的命。她憐恤那腹中的一條命,將墮胎藥減去一半,回來又向萬貴妃提供假情報,說紀氏肚子裡長了瘤子,並非懷孕。朱祐樘就這樣,在母親腹中茁壯成長,直至呱呱墜地。萬貴妃知道自己上當,又派太監張敏前去溺死嬰兒,張敏看到朱祐樘後心想:「上未有子,奈何棄之?」於是把朱祐樘抱走,冒死藏匿在宮殿的隱秘角落。後來,那個被萬貴妃迫害的廢皇后吳氏知道了這事,又把紀氏母子接到西內藏起來,兩個苦命女人從此相依為命。而朱祐樘長到六歲還沒見過生人,長長的胎髮一直垂到地上。 六年後的一天,張敏為成化梳頭,成化皇帝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華發已生,面色蒼然,不禁嘆道:「老之將至,而無子!」一個皇帝,後宮有麗人三千,卻沒有一個人能生出一個皇子來繼承皇位,皇朝的血脈眼看就要中斷在他手上,這足以讓朱見深懷疑人生。聽到這聲嘆,張敏終於忍不住跪到地上,奏道:「死罪,萬歲已有子也!」皇帝大驚,問此言何意,張敏說,奴才說出來,皇子就保不住了,請皇上一定為皇子作主! 那天,有人向紀氏稟報,皇帝要來看兒子。紀氏緊緊抱住兒子,淚流滿面地說:孩子,你去吧,媽媽不能活了!一會兒有人來看你,當中那個穿黃袍有鬍鬚的,就是你爹。 皇帝駕臨時,朱祐樘穿著母親給他換上的小紅袍,坐著小轎子,到宮前台階下,頭髮長長地垂在地上,看見朱見深,竟自己往前跑,投奔父親的懷抱。成化張臂把他抱在自己的膝蓋上,撫視久之,悲喜交集,泣不成聲地說了一句話: 「我子也,類我。」 幾個月後,紀氏暴斃而亡。 據《勝朝彤史拾遺》《罪惟錄》等史料所記,是萬貴妃下的毒手。 她的兒子朱祐樘,卻被堂堂正正立為太子。 沒有改變的,只有萬貴妃的虎視耽耽。 三 紫禁城的建築到了奉天殿,忽地起了高潮,像一座巨大的島嶼,在宮殿的海面上驟然浮現。 明朝的「五門」,即大明門、承天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太和門),全部陳列在奉天殿前,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風,遮擋住紫禁城最重要的部分。中國古代建築的空間布局與西方文藝復興宮殿(如凡爾賽宮)不同,它不是開放式的,不是在人們視線的焦點上的一座巨大而獨立的建築,通過向兩翼展開,展現它紀念碑式的崇高。中國古建築不能一覽無餘,而是含蓄、深隱,像一齣戲,被一幕幕地分割(重重宮門,就是分割整齣戲的幕布),一波三折,漸入高潮。無論民宅,還是皇宮,概莫能外。而高牆大院、重重門禁的遮擋,並不能令宮殿的恢弘氣勢有所減損,相反,它們助長了人們對於牆院門樓內部世界的期待值,形成一種「先抑後揚」的效果。 皇城中軸線從大明門到景山的總長度是5公里,從大明門到奉天殿的總長度是3.09公里,兩者比值3.09:5=0.618,剛好是黃金分割的比率! 奉天殿準確地出現在這幅長卷的黃金分割點上,像音樂中的高潮,或繪畫長卷的核心景觀。 一個入朝者,猶如一個旅人,翻過一道道山,涉過一重重水,「五門」之間距離的遠近、體量的變化,決定著穿行者心情的起承轉合,然後,在山重水複之後,山窮水盡之際,穿過窄窄的奉天門(太和門),遮天蔽日的巨大屏風被突然撤掉,壯麗的奉天殿會在藍天下突然出現,讓人怵然一驚。 趙廣超先生說:「以中軸的整體節奏變化來看,大清門(即明朝的大明門——引者注)的含蓄是採取先抑後揚、先平淡後激昂的手法,在心理上一步步走向氣勢懾人的壯麗皇宮。四方貢使若是循國禮由大清門入宮,必須徒步走1.5千米,穿越五重大門,走過幾個進深不同的廣場,才到達太和殿廣場,這便是傳統中國宮殿『天子三朝五門』的威勢。」 奉天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大殿,但它的等級,不僅僅是依靠它的高度、體量建立的,也不僅由飛檐上的十個吻獸(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以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取象九五之尊)的規制所標定的,更是通過陳列在它前面的五重門——宮殿樂章中那反反覆復的「前奏」,得到強力凸顯。 奉天殿不是孤立的,只有在紫禁城這巨大的院子裡,在所有建築(包括「五門」)所組成的巨大坐標系中,才顯其重要。猶如皇帝,唯有置身於權力的體系中,他才是皇帝,倘脫離了王朝的環境——像被俘虜的明英宗,或者私自逃離宮殿的朱厚照,他也只是一個微小的個人而已。 那黃金分割點,是美的基點、秩序的基點、心理的基點、道德的基點。 奉天殿壓在這個點上,仿佛一個鎮紙,沉沉地壓在千里江山之上。 四 與紫禁城中軸線上的空間接力比起來,生命的接力似乎更加艱難,在成化一朝尤為如此。皇權的庇護,本應讓皇室的骨血健康出生並茁壯成長,但這皇宮內的少年兒童卻寥若晨星,不是被萬貴妃毒殺於母腹,就是扼殺在搖籃里了。曾有賢妃之子三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突然神秘死亡,不難猜出,這是遭了萬氏的毒手。本該人丁興旺的皇室家族,竟然草木不生。所幸,這世間還有一個朱祐樘,躲過了萬貴妃的天羅地網,在宮殿的隱秘角落裡潛滋暗長,這是上天何等的恩賜,用如此意外的方式,解除了王朝的絕嗣之憂。 這「現實版」的《趙氏孤兒》,讓成化皇帝悲喜交加。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朱祐樘被立為太子,冊封儀式在爺爺朱祁鎮重建的奉天殿舉行,猶如他未來登基的預演。那個在紫禁城的隱秘角落裡「潛伏」了六年的孩子,突然間曝在光天化日之下,成為所有廷臣視線的焦點,也成為令整個王朝歡欣鼓舞的興奮點。巨大的反差,一定會令這個六歲兒童感到暈眩和不解。 但朱祐樘抵達帝位的道路仍舊充滿荊棘,因為還有萬貴妃在,她還不準備認輸。萬貴妃派人請朱祐樘到她宮中,賜他食品,小小的朱祐樘緊咬牙關,堅決不受誘惑。因為有祖母周太后事先告訴他,萬貴妃給他的食品千萬不能吃。誠實的孩子甚至說出了大實話:「疑有毒。」讓萬貴妃臉上很難看,憤憤地說:「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 由於紀氏已死,成化帝朱見深的生母周太后把她的親孫子朱祐樘接到她居住的仁壽宮親自撫養,嚴防死守,以免再生意外。 話說朱祐樘被立為太子,並得到周太后的保護之後,萬貴妃屠殺嬰兒的勾當已失去意義,就不再破壞後宮的「生產」,成化帝的後代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在三子朱祐樘(前兩子,即萬貴妃之子與賢妃之子已先後夭折)之後,又出生了四子朱祐杬和其他十個兒子,使在世的皇子總數猛增至十二人,太子的選擇餘地也大大增加。 萬貴妃眼見很難對朱祐樘下手了,於是祭出另外一招,就是圖謀廢掉太子,改立邵貴妃所生的朱祐杬為太子。而朱祐杬,恰恰是成化帝朱見深最鍾愛的兒子。朱祐樘的登基之路,徒增變數。 在萬貴妃策動的「輿論功勢」下,朱見深也起了易儲的心,但他不敢輕舉妄動,因他知道,易儲是國之大事,很可能受到朝臣的集體對抗,這也足以說明在明朝,官員對皇權還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成化要過的第一個關,就是司禮監懷恩。因此,他在上朝時拐彎抹角地試探懷恩的態度,懷恩聽罷,伏地連連叩首,說:「奴死不敢從,寧陛下殺恩,無使天下之人殺恩也。」懷恩從此在家稱病,不再上朝。成化帝一氣之下,把懷恩打發到鳳陽,為祖上守陵去了。 接替懷恩職務的是覃昌,但對於易儲,覃昌依然不敢表態。如果反對,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