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如來禪與中國佛教文化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自從禪宗六祖惠能之禪流布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以來,禪似乎成了惠能一家的專用名詞。禪理、禪趣、禪味、禪機,以及祖師禪、分燈禪,說的都是以惠能為代表的南宗禪。然而,當我們回視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禪其實內涵豐富,名目繁多。在中國,隨著佛法的東漸,印度佛教的大、小乘禪在漢代就已傳入,並在與傳統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和滲透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禪,乃至最終出現了以禪命宗的佛教宗派「禪宗」。即使是禪宗,除了惠能南宗之外,也還有神秀北宗等其他眾多的派系。因此,要全面理解禪,特別是中國禪,就有必要了解惠能禪宗之外的其他各種禪。即使是談惠能南宗禪,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把它放到禪的中國化的背景下,在與其他禪的比較中來加以認識,也有助於對它根本精神的把握,因為惠能禪畢竟是中國禪的一支,盡管它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支。在印度,有外道禪和佛教禪,佛教禪中又有小乘禪和大乘禪,大、小乘禪中又可各分出許多不同的種類。印度禪傳入中國,並進而傳至日本,便又有了所謂的中國禪和日本禪。 中國禪來源於印度禪,又不同於印度禪。中國禪的許多術語、方法和內容,都來源於印度禪,但它們在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下,都有了很大的演變和發展。有些禪的術語完全被賦予了新的涵義,還有一些則完全是中國的創造。前者如「如來禪」,後者如「祖師禪」。至於禪宗,那也是佛教中國化特有的產物,在印度是根本沒有禪宗的。 中國禪作為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註。作為中國禪之重要組成部分的如來禪,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何為如來禪?如來禪的本意為「如來所得之禪」或「如實入如來地之禪」,是證入如來之境、區別於外道和二乘菩薩所行的「最上乘禪」。《楞伽經》卷二雲:「雲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但如來禪在中國禪史上,它的涵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起初,如來禪是與菩提達摩所傳的禪聯在一起的。南印度的菩提達摩於劉宋末或蕭梁時代來華傳「南天竺一乘宗」之禪,被奉為中國禪宗的東土初祖。其傳承則一直上溯至傳佛心印的摩訶迦葉。據說昔日在靈山法會上,釋迦「拈花示眾」,唯有大弟子摩訶迦葉心領神會,「破顏微笑」,釋迦便將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微妙法門傳給了摩訶迦葉。禪宗據此尊摩訶迦葉為印度初祖。此後,歷代祖師以心傳心,傳至菩提達摩為第二十八代。達摩來到東土以後,又依次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此即所謂的「東土五祖」。道信、弘忍之禪,時稱「東山法門」。其實,禪宗至「東山法門」,才真正算得上初創。五祖弘忍門下,出惠能與神秀,禪宗遂分化為惠能南宗和神秀北宗這兩大基本派別。惠能被視為禪宗正脈,世稱「六祖」。六祖以後,南宗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荷澤神會、青原行思和南嶽懷讓三大系。其中青原系和南嶽系又進一步演化出五家七宗,從而在全國形成巨大規模。從達摩至惠能的禪,最初是被稱作「如來禪」的。例如唐代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中談到各種禪的時候曾說: 「若頓悟自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知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凈禪,亦名一行三味,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是此禪也。」這裏,宗密明確地把達摩門下所傳的禪稱之為最上乘的「如來禪」。宗密作為華嚴宗五祖,他又曾自稱是惠能弟子荷澤神會的第四代法嗣,並認為神會是惠能禪的嫡傳,神會的荷澤宗「全是曹溪之法,無別教旨」,是「達摩遠來之本意」。把菩提達摩以來一直到神會的禪稱為最上乘的如來禪,這一方面反映了宗密對達摩系禪法的推崇和對自己的擡高,另一方面可能與達摩系禪最初以《楞伽經》相傳授、並具有《楞伽經》的如來藏自性清凈心的思想傾向也有關系,因為在《楞伽經》中,如來禪也有證悟如來藏性從而得如來法身的意思。另外,根據《壇經》的記載,惠能自己也是以「如來禪」相標榜的,他曾強調「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正因為如此,印順法師曾明確地說:「慧能的法門,實際上也還是《楞伽》的如來禪。」 但是,在惠能南宗繁興起來以後,卻出現了把「如來禪」和「祖師禪」對立起來便用,並貶低「如來禪」的情況。 「祖師禪」的最早出現,似始於溈山靈佑門下。據《五燈會元》卷九載,香嚴智閑在除草時,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仰山慧寂前往勘驗。智閑先以「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之語來表達自己的了悟,慧寂只承認他會了「如來禪」。智閑又說:「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慧寂乃許他會了「祖師禪」。於是,在中國禪史上,便有了與「祖師禪」相對的「如來禪」。這時的「如來禪」,意義顯然發生了變化。 如果從惠能把菩提達摩的「藉教悟宗」發展為「藉師自悟」、惠能以後「祖師」的地位在南宗中日趨重要、參禪提問者都問「祖師西來意」而將佛推至一邊等事實來看,以「祖師禪」指稱惠能以來的禪,似未嘗不可。與出自經文的「如來禪」相比,「祖師禪」似還能更突出南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教外別傳」之特色。換言之,「祖師禪」可以作為一個反映中國禪宗不同發展階段及其特點的歷史概念來使用。太虛法師正是在「就其某一特點,假立名稱,以為區別之符號」的意義上,將惠能以下禪宗五家之間的禪稱之為「超佛祖師禪」的。但如上所示,在禪門中,「祖師禪」最初卻是以其區別於如來禪、且高於如來禪而提出來的。祖師禪被用來形容不落階漸、直了頓悟的宗門禪,特別是惠能以下的南宗禪,以強調達摩西來、祖祖相傳的心法,如來禪則被用來描繪那種依教修證、未能直契心性之禪,亦即泛指傳統的禪宗之外的「如來所說的各種禪法」,這些禪法被認為只是教內文字而不是禪的最高境界。這樣,「最上乘」的如來禪一變而成了教內相傳的「未了」之禪的代名詞,只有惠能以下的「祖師禪」才能稱得上是「教外別傳」至極的最上乘禪了。「祖師禪」雖然仍被說成是傳自菩提達摩,其實卻成為惠能南宗禪的專稱。從實際情況看,祖師禪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南宗門下為了標榜自己嫡傳達摩祖師的心法以貶斥神秀北宗等其他禪系而提出來的。 但即使是在中國禪宗史上,「如來禪」和「祖師禪」的使用,也不是很統一的。特別是近現代以來。人們提到「祖師禪」,雖大多是指惠能所創之南宗禪,但也有不包括惠能禪的。而言「如來禪」,雖大多是指達摩門下展轉相傳之禪,但有的包括了惠能禪,有的則不包括,還有的則是專指惠能弟子神會之禪。便如上述的太虛法師,他在《中國佛學特質在禪》中對「達摩宗門禪」按不同的發展階段作了劃分,把從達摩到惠能的禪稱為「悟心成佛禪」,而把惠能以後到五家禪宗這個時期的禪稱作「超佛祖師禪」,再把禪宗五家禪稱作「越祖分燈禪」。他雖然沒有明確把宗門禪的第一期「悟心成佛禪」稱為「如來禪」,但認同了宗密以最上乘的「如來禪」對這一時期宗門禪的評判,並在談論惠能弟子及其再傳的「超佛祖師禪」時發表了「宗門此期,亦以祖師禪法為中心,如來禪成為祖師禪了」的看法。顯然,惠能禪是被他劃歸到「如來禪」中去,而不是屬於「祖師禪」的。印順法師也說:「達摩所傳的禪法,本質是『如來藏』法門;『如來禪』就是『如來藏禪』。」「達摩禪的傳承,是被看作楞伽禪之傳承了。……弘忍弟子曹溪慧能的法門,實際上也是《楞伽》的如來禪。」而牟宗三先生則在《如來禪與祖師禪》一文中,根據《歷代法寶記》「神會破清凈禪,立如來禪」的記載,把惠能禪稱作是「祖師禪」,而把神會禪則稱作是如來禪,對此,唐君毅先生還曾發表過不同的看法,認為按照唐代宗密所作的分類,「神會所承之惠能禪,即如來禪,宗密並未於此另置一祖師禪」。另外,杜繼文等的近著《中國禪宗通史》中也是把神會建立的禪系稱作「如來禪」的。 -------------------------------------------------------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願我宿現諸父母,歷代祖宗及怨親, 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法界諸有情,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