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鳳山基督長老教會管風琴獻琴音樂會-劉信宏教授演出 | Organ Dedication Recital, Fongsha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日期:主後 2024 年 12 月 01 日 演奏者簡介:美國華盛頓大學音樂博士,911事件任美國衛理公會西北部教區紀念禮拜首席管風琴家,2002年加拿大國際卡加利管風琴大賽與Triumphant Foundation評論他為當今最優秀的管風琴家之一。 2003年返台至今除教學與音樂會外,他也協助台南「奇美博物館」重建台灣最早的百年管風琴、台北國家音樂廳,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管風琴整修;亦建構於「台北大稻埕教會」內台灣最大的教堂管風琴,設置「屏東演藝廳」內的管風琴與所有的鋼琴選取,並任主要委員協助落成目前在亞洲最大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音樂廳管風琴」等。 他曾任行政院公共建設審查委員會委員、台北國家音樂廳親子音樂會管風琴顧問、屏東演藝廳管風琴委員、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管風琴委員會委員暨召集人。 他現為台南/南神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所專任教授暨基督教研究所所長,亦兼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2015-16年間應邀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溫哥華神學院訪問學者與副研究員。 目前,他也是美國管風琴家協會會員、與台灣管風琴協會理事長。 曲目: 1. 奇異恩典觸技曲 帕迪尼曾擔任美國加州水晶大教堂的管風琴家,為這首動人的旋律注入全新的生命。 他透過三個段落的結構與豐富的和聲層次,將耳熟能詳的《奇異恩典》轉化為一場優雅且充滿活力的音樂饗宴,完美詮釋了詩歌永恆的信息,同時展現了管風琴獨特而深厚的音色。 2. 孟德爾頌│A大調第三號管風琴奏鳴曲 浪漫主義的先驅孟德爾頌以優雅精緻的風格著稱。他的音樂風格融合古典形式,啟發後世作曲家,並推動了對巴赫音樂的復興。 這首《A大調第三號管風琴奏鳴曲》是他寫下六首管風琴奏鳴曲中的第三首,採用了德國著名聖詩 "Aus tiefer Not"(《我靈深處向祢呼求》)的旋律為基礎創作這僅有兩個樂章的作品,從第一樂章的莊嚴壯麗,過渡到第二樂章的平靜與柔和,讓人感受到孟德爾頌在旋律與細節上的精巧掌控,充分展現出優雅與活力的完美結合。 3. 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 巴赫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是古典音樂史上經典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戲劇性的快速音群揭開序幕,並以錯綜複雜的賦格聞名。 這作品可能創作於1704至1707年間,是他在阿恩施塔特市鎮期間的早期作品之一。現代音樂會多以大型管風琴演奏此曲,但鳳山教會的管風琴與巴赫當年使用的更相似,此次演出更特別在結尾前加入了一小段台灣民謠,為這台第二大教會的管風琴增添了獨特的本地風情。 4. 玻耶爾曼│《哥德組曲》作品25 玻耶爾曼的《哥德組曲》是由四個樂章組成,依次為莊嚴的《序曲合唱》、優雅的《哥德小步舞曲》、寧靜的《向聖母禱告》,最終以充滿能量的《觸技曲》達到高潮。 透過管風琴獨特音色的運用及高超的技巧,玻耶爾曼將巴黎聖母院哥德式建築的宏偉呈現於音符之中,使這部作品成為浪漫主義管風琴曲目中的經典之作,也與鳳山教會壯麗的建築相得益彰。 5. 《至好朋友就是耶穌》與《祢真偉大》 這兩首聖詩深受人們喜愛,傳達了安慰與敬畏的情感。 《至好朋友就是耶穌》由約瑟夫·斯克利文作詞,查爾斯·康弗斯譜曲,其歌詞表達了對居住遠處母親的安慰和對上帝的信賴,描繪了一種溫暖且令人安心的信仰。 《祢真偉大》由卡爾·鮑伯格於1885年創作,讚頌上帝創造的偉大與無盡的愛。這些詩歌流傳至今,帶給人們信仰中的溫暖與希望。 6. 巴赫│《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 《耶穌,世人喜悅》是巴赫的經典之作之一,出自1723年他所寫的《心、口、行為與生命》待降節清唱劇。 這首旋律優美流暢的聖詠曲將基督信仰的愛與信仰完美結合,廣泛應用於婚禮及各種社會場合。 *特別感謝林慧萍姊妹以大提琴與管風琴合奏,為這段不朽的旋律增添柔美音色。 7. 古諾│《聖母頌》 古諾(改編自巴赫的前奏曲,BWV 846) 《聖母頌》是古諾改編自巴赫作品編號846的《平均律》鍵盤前奏曲而成。最早於1853年以巴赫第一號鋼琴前奏曲的沉思的名字出版,他融入感人的旋律線結合入巴赫的對位法作品,營造出崇高而深情的氛圍。此曲常於禮拜及音樂會中演出,透過虔誠的音樂祈禱深深觸動人心。*特別感謝石雅惠執事為我們帶來的精彩管風琴演奏。 8. 即興演奏 9. 平安夜 原名《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這首溫柔的聖誕頌歌是約瑟夫古魯伯創作於1818年,首次是在奧地利奧伯恩多夫的小教堂中演出。平和的旋律與歌詞敘述了耶穌於簡樸環境中誕生的故事,令人心生寧靜。 今天正值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我們以這首動人的歌曲一同慶祝耶穌的誕生,並感謝神賜予鳳山教會這座珍貴的管風琴。 10. 維多│《如歌的行板》選自F小調第四號管風琴交響曲、與《觸技曲》選自F大調第五號管風琴交響曲 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與管風琴家維多的《管風琴交響曲》在古典音樂中具有重要地位,並為他的學生史懷哲所景仰推崇。 第四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因其優美旋律廣受讚譽,營造出平靜且深思的氛圍;第五號交響曲的終章《觸技曲》則充滿活力與技巧,經常出現在各大慶典與皇室婚禮上。今天在鳳山教會迎接聖誕節期與獻上新管風琴之際,這首作品將帶給大家明亮而壯麗的音樂享受,與教會和社區一同分享從神來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