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蕭泰然《一九四七序曲》(作曲家親自指揮)/國家音樂廳/1995年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蕭泰然:1947序曲 | Tyzen Hsiao: 1947 Overture, Op. 56 作曲/指揮:蕭泰然 獨唱:盧瓊蓉 樂隊:和成交響樂團 原視頻取自「吾鄉吾土」音樂會歷史錄影(1995年12月5/6日,國家音樂廳),在此基礎上使用AI增強畫質,並手工進行了壞幀修補、斷點重接及色彩校準。 《一九四七序曲》/蕭泰然 撰文解說 《一九四七序曲》,它不僅讓人憶及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創傷,更是一部台灣人四百年的音樂史詩。誠如台灣文庫的創辦人林衡哲醫師所言:「蕭泰然教授的《一九四七序曲》儼如柴可夫斯基寫《一八一二序曲》以及西貝流士寫《芬蘭頌》,都是以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情懷寫下對祖國的摯愛」。 《一九四七序曲》一開始就銅管齊鳴,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開場,強烈震撼、波濤洶湧的音樂氣勢,向世人昭示過去台灣人悲情歷史,接著以如詩如畫的音樂道出台灣曾有過美麗的山河,讓葡萄牙船長驚嘆直稱:「 Ilha Formosa ! 」 然而台灣人四百年來不斷受荷蘭、西班牙、滿清、日本等外來政權的壓迫與蹂躪。本曲在管弦樂時而對抗時而和諧地交匯呈現。樂曲終於進入主題且以細膩的手法描寫二二八的悲慘史實,台灣人經過歷史風暴,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女高音用充滿慈悲的感嘆,唱出李敏勇的《愛與希望》,再以合唱團管弦樂爆發出美麗的感動與怒吼,徹底以「愛」來撫平二二八的創傷。最後由大合唱頌讚鄭兒玉牧師的《台灣翠青》,唱著「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在讓人熱淚盈眶的沸騰歌聲中,祈望台灣能將「美麗之島」重現於世界上。 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潮與制度以及繪畫、文學、音樂、哲學等人文的創作與興起,都與起源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有關,文藝復興之後,不但西方的人文精神充沛於各種領域的文化創作,給歐洲各國帶來了文化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把西方的帝國主義思想與皇帝制度徹底地剷除了,但是在東方的中國與台灣從未有過類似西方的人文主義再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因此帝王思想仍然瀰漫在中國的大地上,台灣雖然在政治制度上已經民主化,超越了中國,但基本上,仍然是政治掛帥的國度。 因此推動一場台灣人文主義再生的本土文藝復興運動,則是當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工作,這場文化心靈的革命,絕不是口頭上喊喊口號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把文化工作制度化,把國家的文化預算提昇到歐洲文明國家的水準,以人文化、本土化、國際化的角度,重新改寫所有台灣小學、中學及大學的教科書,以人文教育取代升學教育,早日成立文化部,讓台灣成為文化掛帥的國度。 因此我覺得紀念「二二八」五十五週年,最有意義的是,不但要走出二二八的陰影,更要積極的讓二二八成為現代台灣人文主義再生的起點,最後完成台灣本土文藝復興運動的理想,那時的台灣,不但有自己的國家,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 這場音樂會最大的意義,便是透過金希文指導的音契合唱管絃樂團的盛大演出,把台南人林宗義、陳文婉催生的蕭泰然不朽的作品:「一九四七序曲」及「福爾摩沙的天使」,分別作台南首演及台灣首演,一方面撫慰所有台南二二八消失精英的在天之靈;另一方面也期待台南能成為未來的台灣文藝復興之都,成為二十一世紀創造台灣「文化奇蹟」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