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你現在三界火宅,你的重點不是成就菩提道,你要趕快出離三界火宅。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法華經044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佛告舍利弗說,「如彼長者」。佛陀就跟前面的長者一樣,雖然身體很有力量,有神通力,有智慧力,但是長者並沒有直接把他抱出去,而是用殷勤方便, 用勉勵的方式,說這個火宅外面有好的車子,你們只要到外面去,就能夠自在遊戲。你不就是喜歡遊戲嗎?有更好的遊戲!所以諸子就利用這樣的引導,出離三界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這個長者的方法是兩階段,佛陀也應該是兩階段地度化眾生,不能直接講 大乘的菩提道,要先講解脫道再講菩提道。為什麼?因為避免墮落三惡道。 「如來亦復如是」,佛陀雖有廣大的十力、四無所畏這種大乘的功德而不用,沒有直接地把這個法傳給眾生,而是用三乘的空性法門,在火宅中救拔眾生,為說 三乘法,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就是解決生死問題,這是一個基本。 #聖人的修學跟凡夫有什麼不一樣? 《楞嚴經》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說,聖人的修學跟凡夫不一樣。《楞嚴經》講這個二十五圓通,有人就問佛陀說,你這個二十五圓通每一個法門都可以修 啊,六根、六塵、六識、七大,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夠回歸真如本性, 為什麼佛陀要去選圓通本根呢?佛陀說,這得看情況。聖人沒有契機的問題, 只要契理。聖人是只要道理對了,他就可以修了。 凡夫一定要契機,因為凡夫 五蘊的功能太強烈了,他一定要注意他的感受。他有他的想像,他有他的「深 心之所欲」,他有他的希望。所以,對凡夫,你只要不契機,他就執物不堅, 他就不能堅持,這個法對他就沒有用。 也就是說,從契機的角度,雖然三乘的空性趕不上中道實相,但是因為契 機,先解決解脫道,再成就菩提道。 淨土宗也是契機。你看我們淨土宗也是兩階段:先到淨土去,然後親近十 方諸佛,然後就廣修無量的六波羅蜜。所以我們凡夫,修淨土宗的人,重點還是在往生,很少人說修淨土的人他現在就開始行六波羅蜜的,很少。淨土宗其 實要都攝六根的。印光大師說,淨土宗到晚年要少管閒事。 那這樣講的話,你說,違背大乘的思想!你如果講這句話,就說明沒有學 過《法華經》。什麼叫權法妙?什麼叫實法妙?因為你現在三界火宅,你的重點不是成就菩提道,你要趕快出離三界火宅。所以,你說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 行菩薩道,這句話合乎實相的道理,但是不契機。為什麼不契機?因為你要面 對三界火宅。 大乘佛法修行的條件比較嚴格。五濁障大不障小,所以你修出離心,火燒 得越強越好。但是修菩提心,菩提心一開始是要保護的,你要有一個安穩的環境,更重要你壽命要久遠。你看,你如果是生長在一種淨土,動不動就給你二十劫、三十劫的壽命,你可以修大乘佛法,你慢慢修,又不著急。你只有八十歲,扣掉你以前顛倒的時候二十幾歲,你晚年的時候身體又體弱多病,你真正能夠修的才幾年?所以,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從現在末法時代來說,契理不契機,不合乎現實。 什麼叫契理契機呢?就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現在這個時候壽命短暫、身 心世界躁動,一定要走兩階段式的成佛之道,先解脫、再成佛。佛陀就是這樣思考的。這就是為什麼佛陀一開始沒有向三乘人講華嚴,而是直接施設方便, 就是解脫道雖然不圓滿,但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