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CCTV【經典中國】內蒙古包頭:打造中西部經濟強市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1936年,百靈廟暴動舉起了內蒙古地區抗日鬥爭的旗幟。如今,經過新中國幾代人的建設,百靈廟所在的包頭市正逐步發展成爲人民安居樂業的中西部經濟強市。 1936年2月,百靈廟保安隊一千多名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並逐步發展成爲蒙古族抗日武裝鬥爭的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後,這些將士們又在艱苦的條件下投身于祖國建設中。 原內蒙古騎兵第四師官兵 拉西吉格木德: 那時候是個大草原,有個廟沒有別的東西,河邊有十來戶做買賣的人家。 但就在這片土地上,早在1927年就發現了大型多金屬共生礦山,鐵、铌的産量占全國首位,稀土的儲量占世界首位,但一直沒能得到有效開發。解放後,包鋼的建設帶動了一批現代鋼鐵、機械企業相繼建成,稀土的科研、生産也跻身國際先進水平。“草原鋼城”、“世界稀土之都”成爲包頭市的代名詞。 包頭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李瑛: 能看出包頭發展的曆史變遷,過去是一個以農牧業爲主的邊疆小城鎮,發展到今天初具現代化規模的大工業城市。 1996年大地震後,包頭市按照“現代園林城市”的目標建設新城市,先後獲得了“2002年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稱號和“聯合國人居獎”。 包頭市委書記 邢雲: 這些年我們堅持發展經濟和老百姓 人民群衆的收入同步增長,同時打造好的人居環境。把我們包頭建成一個綠色的包頭 人文的包頭 平安的包頭 富裕的包頭。 2003年,包頭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5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兩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當年舉行暴動的百靈廟,城鎮面貌如今煥然一新。全鎮4萬人中有一半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包頭市達茂聯合旗烏客忽洞鄉 張忠明: 我們這幾年進入了農民(收入)增幅最快的幾年,每年以一千塊的增幅增長,一年一個台階,今年我們鄉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四千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