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關於離婚訴訟您可能需要知道的6件事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如果您有諮詢需求** 請多使用律師線上免費諮詢服務「律師線上急」: https://lin.ee/P5h5aj6 線上免費諮詢依照經驗可以解決80%的常見問題並提供解決方向。 如需進一步付費諮詢服務,亦請於「律師線上急」中向值班律師預約諮詢時段。 =============================== 全文文稿如下,歡迎討論指正: 關於離婚訴訟您可能需要知道的6件事 嘿!你好,我是BOB。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關於離婚訴訟您可能需要知道的6件事」。 雖然我的標題這麼下,但是你可能會發現後面我全部都在提問題。 我必須要告訴你,這是很常見的,整個離婚訴訟就是由你的律師、 審判的法官、調查官、訪視的社工,不斷不斷的對你詢問下面這些問題。 一般的案件裡,夫妻結婚之後走不下去,又不能夠好聚好散的話,怎麼辦? 那就只有讓法官判。 離婚率世紀第一的國家是美國,想必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 而台灣在108年度整年共有54473對配偶離婚,是亞洲離婚率第二高的國家,以前還曾經是第一的, 現在這個亞洲第一是誰呢?是中國大陸。 在一段婚姻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離婚未嘗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夠平靜的分手是最好的,當然,如果雙方各有堅持,那就只能讓法官來決定了。 家裡不是講道理的地方,道理我們都懂; 但是許多的個案裡面,也是因為有某些情感上的背叛或者家庭暴力事件的發生, 才導致於當事人被迫走上離婚訴訟的法庭。 但就算是這樣,我們也要知道一件事情: 一但離婚事件進入到法庭這個講技巧、講證據的地方,那我們就要知道,事情最後會演變成怎樣? 往往就不是當事人說了算了的,隨著對方可能提起反訴、提出反請求 案件搬上了舞台,你必須要演完才能夠走。 另外有百分之90以上的情況是雙方在法庭上都會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互相極盡攻擊之能事, 各種地圖砲、各種人身攻擊與不實指控、各種舅舅、小姑都被拉出來罵、加入這場戰鬥, 正可以很好的呈現雙方最張牙舞爪的一面、也往往會把兩個人的衝突事件升級到兩個原生家庭的層級, 但這本質上又是一次對於雙方關係的撕裂,無論是對雙方或者是原生家庭。 如果雙方還有未成年子女的話,那未來就更需要人祈禱了。 這也是離婚事件很容易開花的原因。 我很推薦【婚姻故事】這部電影,電影裡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去呈現一種離婚事件中當事人的無力感,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說了這麼多,離婚訴訟裡面,到底有哪些事情是要特別注意的呢? 前面說過了喔,提問的將會是律師、法官、跟社工,你難道不好奇他們會對甚麼樣的問題感興趣嗎? 而你,又想好了沒? 我會問你一個前提問題、兩個關於小孩子的問題、三個關於經濟狀況的問題 總共是六個問題: Q1是個前提問題: Q1:你有甚麼理由? 想提離婚的人有沒有道理?這邊講的就是法定離婚事由。 法定離婚事由說的是:法律規定可以【叫法官幫你判離婚的理由】, 在我國的民法1052條規定了10+1種類型, 十種分別是指,重婚、通姦、不堪同居之虐待、惡意遺棄blabla...等等,這十種是法律訂死的,沒有的話就不能隨便離婚, 而且離婚是採有責主義,能夠提起離婚訴訟的必須是沒有責任的那一方。 而剩下的+1種是一個概括條款,這是在雖然沒有上面十種的情況下,但只要證明這段婚姻有難以繼續維持下去的重大破綻, 那還是可以離婚,這個叫做破綻主義,就是給予一個彈性,給當事人一個避免在不幸福的婚姻中不再受到折磨的機會。 針對第一個問題: Q1:你有甚麼理由?這邊我們得到第一個認知就是: 一、理由 = 對方有責任 or 婚姻有破綻 ,你記起來了嗎? 其實阿,在我國的法律上離婚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兩願離婚」(民1049)、第二種是「判決離婚」(民1052) 兩願離婚其實就是好聚好散和平分手,雙方手牽手的去戶政辦登記,找兩個證人見證,換完身分證就完事了。 但是阿,如果雙方不能夠好好說話,或是條件沒有談妥,或者是只有一方想要離婚,而另外一方並不想, 那就需要叫法官來幫忙判離婚,這時候就需要檢驗上面這句口訣, 有沒有法定離婚事由?嗯? 二、是兩個關於小孩子的問題: 有沒有小孩?這在離婚案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種類。 我的經驗是,在這類案件中, 當事人就算是堅強到能夠承受感情上另一半的背叛、能夠在經濟的壓力之下堅持, 但是並無法忍受子女離開自己的這種風險。 所以我通常會問以下兩個問題: Q2 小孩現在誰在照顧? Q3 你希望怎麼帶小孩? 這兩個問題主要是要假設真的判決離婚之後,處理雙方未成年子女未來的生活。 在法院處理跟未成年人有關的事件中,你只需要記得這句話: 「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 意思就是,法官會以小孩子的角度、立場出發去看小孩跟爸爸比較有利呢?或者是跟媽媽比較有利。 大人怎麼想的?不是那麼的重要。 在我的經驗中,爸爸媽媽要完全超脫以客觀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難的, 「小孩當然是跟我啦!我有___,對方有嗎?」是最常看到的句式。 但對子女之最佳利益不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可以判斷的。 為人父母在這種情況因為情緒過重,常常辦法真正超脫客觀地看待問題, 可能還是用本位角度來看問題,但這樣其實是很危險的, 因為可以決定小孩監護權的是法官大人,因學習法院判斷的邏輯, 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法律上的風險; 實務上針對小孩該跟誰這件事有5個常見的判斷原則 維持現狀 幼子從母 同性別 善意父母 手足共同 依照我的經驗, 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維持現狀」跟「善意父母」 「維持現狀」原則有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善意父母」原則則是一個反人性的要求,強制雙方都必須要開啟聖人模式, 另外小孩子剛出生的這種特殊時期,「維持現狀」加上「幼子從母」的combo堪稱媽媽們的神技,爸爸們無人能敵。 除了上面這五個原則常會被引用之外,法院還會請社工做家訪評估, 這個家訪評估是決定小孩子最終要跟誰的兵家必爭之地,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再說一次,非常非常的重要。 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因為要決定「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這件事除了法律條文之外, 還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人格發展等模型,這些事情法官大人也未必有學過, 所以法院還是會請專業的社工來做個案評估、訪視,而這份訪視報告的結論,判決一定都會去引用的! 因此要爭監護權的真正的戰場,不只有在法庭上而已。 會面交往是指沒有帶小孩的那一方,他還是有跟小孩定期會面的權利, 常見的情形是隔周的周末、加上一些節假日可以把小孩帶回去照顧、過夜,可能還會加上一些平日的視訊交流等等 但這些都是法官說了算,不一定會完全依照雙方所主張的模式進行。 以上這些,法律術語上叫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的行使與負擔」, 關於這部分的一些經驗與個案中的無奈,將來有機會我再另外跟您聊聊。 到目前為止,針對小孩子的兩個問題: Q2 小孩誰在顧? Q3 怎麼帶小孩? 我們得到的認知就是 二、子女最佳利益 = 社工訪視 + 法官決定 三、是三個經濟上的問題: Q4 小孩扶養費怎麼付? Q5 離婚有沒有要分財產? Q6 有沒有其他損害? 先講小孩扶養費的問題, 民法規定父母都有扶養子女的義務, 我在工作上曾經遇到很多人會把「支付扶養費」跟「小孩跟誰生活」這兩件事情混淆, 但是在法官或社工的眼裡跟腦迴路裡,這兩件事情根本沒有相關, 因為他們認為: 只要有人能按時付錢給小孩子生活就好了, 是不是一定要跟付錢的人住在一起,這根本就是兩件事情。 看到這裡如果您還覺得奇怪,那我會建議您,想要爭取到小孩, 您的想法必須要先跟法官、社工同步。 至於小孩的生活費多少錢呢? 常見的作法是用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的人均生活費去計算, 對照小孩實際生活的縣市去判斷, 以107年度的臺北市為例,人均月生活費就是28,000左右 至於雙方該付多少錢呢? 如果雙方都有工作,而且收入水準相差不多的時候, 那通常就是一人一半; 以台北市為例,就由沒有帶小孩的一方按月付給小孩14000左右。 如果雙方收入相差很多,那通常就有比例增減,甚至免付的空間了。 在少數的情況,還是有人會說,我養小孩一個月就要花到5、6萬的, 可以叫對方付嗎? 這種情形就會需要舉證,要把單據整理出來給法官去判斷了。 再來是夫妻分財產的問題: 這裡先不要管法律術語,您只要先去檢查,結婚以後雙方增加的財產有哪些就好: 有沒有買房買車?買股票基金保險?存款、定存增加了多少? 但如果是繼承或是別人贈與的不算。 理論上財產增加少的可以向增加多的請求。 你先有這樣的認知就好了。 這個問題所以重要 最後是有沒有慰撫金的問題? 這裡介紹一個概念跟兩個名詞: 一個概念是慰撫金,這就是我們口語常說的「精神賠償」 法律用語是「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例如: 小明餵我的小狗吃過期的麵包,小狗拉肚子,我因此而很難過,身心靈痛苦, 小明應該因為我的難過跟痛苦付錢嗎? 答案是不用。 這是因為,在我國「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必須要有法律的特別規定才能請求, 例子如果換成: 小明跟小美外遇,小美的先生因此很難過,身心靈痛苦, 小明跟小美應該因為小美先生的難過跟痛苦付錢嗎? 這題的答案就是肯定的。 因為小明跟小美侵害了小美先生的「配偶權」。 那甚麼是離因損害呢? 再上面這個例子就是小明跟小美侵害小美先生「配偶權」的這件事。 而甚麼是離婚損害呢? 就是小美先生最後因此跟小美離婚,小美應該對她先生因為「離婚的痛苦」負責的這件事。 但法律上規定,這要沒有責任的一方才可以請求。 好了 到這最後,針對經濟上的三個問題: Q4 小孩扶養費怎麼付? Q5 離婚有沒有要分財產? Q6 有沒有其他損害? 我們得到的認知就是 三、扶養要看主計處,婚後財產先算好,損害賠償要多少。 最後,關於離婚訴訟您可能需要知道的6件事, 其實就是6個需要當事人自己去想清楚的問題, 我們分類後可以得到三個概念: 1.有沒有離婚理由 離婚理由 = 對方有責任 or 婚姻有破綻 2.小孩現在在誰那邊? 3.你想要怎麼帶小孩? 二、子女最佳利益 = 社工訪視 + 法官決定 最後是 4小孩扶養費怎麼付 5離婚有沒有要分財產 6有沒有其他損害 扶養要看主計處,婚後財產先算好,損害賠償要多少 上面這六個問題的提出,以及我的分享, 都希望對您有幫助, 喜歡的話歡迎您在影片下方鼓勵我,如果有需要討論的地方也歡迎您在影片下方留言指正, 讓我們一起進步、學習。 感謝您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