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20230924 2197 成杰的分享 石頭希遷禪師 與溈山禪師的襌宗公案 如何理解 緣起觀的為何重要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20230924_何必在意小過 佛地子文庫 何必在意小過 誰的罪 石頭希遷禪師 : 禪師俗姓陳,今廣東省肇慶人,其幼年時即心向佛學,有志於出家。年約十三、四歲,六祖惠能回到故鄉新州(廣東省新興縣)修建國恩寺,有學者認為希遷應是在此時拜會六祖並出家成為沙彌。石頭希遷雖名義上法承惠能,不過六祖隔年即圓寂。 後石頭希遷聽聞六祖弟子青原行思在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青原山淨居寺傳授禪法,於是前往參謁及修禪,行思後命希遷持書前往六祖門下南嶽懷讓處參訪,日後也付法於希遷。 天寶元年(742年),希遷在南嶽衡山南台寺東方一塊巨石上結廬而居,人稱「石頭和尚」 做人一定要學會承擔,也一定要學會處之淡然。世間許多事情本來就很平常,無需計較是非黑白,看開了就是快樂。 有一天,知雲和尚去參訪石頭禪師,二人談興很濃,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來到了江邊。這時一位船夫正將沙灘上的渡船用力推向江裡,準備載客過江。船下水後,沙灘上留下一片被壓死的螃蟹蝦螺,讓人看後心生憐憫。 知雲看後不禁向石頭禪師問道:「請問大師,剛才船夫推船入江,壓死不少蝦螺,這是乘客之過,還是船夫之過?」 石頭禪師毫不猶豫地答道:「既非乘客之過,也非船夫之過!」 知云不解,又問:「乘客、船夫都無罪過,那究竟是誰之過呢?」 石頭厲聲說道:「是你的罪過!」 知雲聽後,莫名奇妙。 石頭禪師這才娓娓道來:「佛教雖講有六道眾生,但是以人為本。站在人本立場,船夫為謀生計而賺錢,乘客為了過江而搭船,蝦蟹卻又為了藏身而被壓,這是誰之過?罪業由心造,無心怎能造罪?縱使有罪,也是無心之罪,而你卻無中生有,自造是非,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知雲聽後默然不語。 石頭禪師接著又說:「有和無本是佛法的一物兩面,有就是無,無就是有。說有說無都是片面之詞。」 知雲大悟! 罪由心造,有罪無罪,全看有心無心。無心犯錯不為過,有道是「天作孽猶可恕」,自然規律不可違抗,何必耿耿於懷;有心為之則罪不可赦,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即便是什麼都沒有做,只要心生惡念,那也是有罪的。 《地藏經》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仰山和尚是溈山禪師師徒 科普 : 百丈懷海 溈仰宗 : 溈山靈祐(溈山,今湖南) 仰山慧寂 (仰山,今江西宜春) 臨濟宗 : 檗希運 臨濟義玄 溈山靈祐 : 唐憲宗元和年間,奉百丈禪師之命,至潭州大溈山,住持同慶寺。「會昌法難」(唐武宗滅佛)時,還俗隱於市井之間。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朝廷頒布復教令,靈祐禪師回到同慶寺,為僧俗說法。在裴休的勸請下,重新剃髮出家。 仰山慧寂 : 慧寂禪師自幼有出家之志,十七歲時,決心出家,自斷兩指明志。曾經參謁耽源應真禪師,後入溈山靈祐大師門下,擔任他的侍者。 慧寂隨侍靈祐禪師十餘年,在溈山靈祐禪師圓寂之前多年,慧寂離開了溈山,行腳參謁了諸名山大德。 後在湖南郴州遭遇「會昌法難」(唐武宗滅佛)之際,潛身至江西宜春仰山集雲峰,於荒無人煙處扎一茅寮,墾地耕種且自足,直至唐宣宗即位之後,慧寂禪師於此創建了棲隱寺,聚徒講學授法。 仰山和尚是溈山禪師的學生,有一年,師徒兩個一年沒見了,彼此都十分掛念,等到見面時,溈山禪師向仰山問道:「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麼事?」 仰山說:「我開了片荒地,然後種了一些莊稼和菜,每天挑水澆地,鋤草除蟲,收成很好。」 溈山禪師讚許地說:「你這一年過得很充實呀!」 仰山和尚便問:「老師您這一年都做了什麼事?」 溈山笑著答道:「我過了白天就過晚上。」 仰山隨意說道:「你這一年也過得很充實呀!」剛說完,就覺得自己這麼說有欠妥當,話語中似乎帶著諷刺的意味,於是漲紅了臉,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頭,心想:「我這樣說,老師一定以為我在取笑他,這樣說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他的這一窘態早就被溈山禪師看破了。就在仰山盤算如何補救的時候,溈山禪師責備他說:「只不過是一句話,你為什麼要看得那麼嚴重呢?」 仰山一怔,忽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於是說道:「我們開始上課吧!」溈山禪師讚許地點了點頭。 偶然的小疏忽,或無意的小過失,只要不是成心為之,如果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那就隨它去吧,沒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