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政府等錢使?係「窮」呀!】 報稅表創疫後新高 小心比稅局盯上你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相信進入四月份,大家在稅務年度中已經做了或即將要做兩件事情。第一件是關於薪俸稅的第二期,通常在四月就要向稅局繳交。大家要記得不要遲繳稅,因為根據稅局的定義,遲交的話可能會被徵收5%的附加費。同時,進入四五月,稅局也會發布新的財政年度報稅表,並寄給大家。如果收到報稅表,請記得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報稅,否則也可能會面臨罰款。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25年度有14萬張未繳交稅單,較整個2023/24年度多3.8萬張,當中更有近25萬張稅單被加收5或10%附加費,附加費達6.68億元;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關於2025至2026年度稅局發出的報稅表數量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而媒體對此關注甚少,值得與大家分享。在新的財政年度,稅務局發出的報稅表數量達到了266萬份,創下疫後新高,是2020年來發出報稅表最多的年度。這現象讓我觀察到了一些不尋常的跡象,後面我會分析可能的原因,其實反映出政府確實開始向市民的口袋動手。 回顧大約三年前,我在我的Facebook專頁上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消失的報稅表」。當時提到2020年度,稅務局發出的報稅表只有247萬份,比高峰期的270萬份少了30萬份。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關注,並得到了廣泛分享與評論。之後的兩年,媒體開始對稅局發出的報稅表數量給予更多關注。特別是在2022至2023年度,報稅表數量更是跌至240萬份,較高峰期少了近40萬份,這一現象可能反映出疫後更多人在經濟上遭遇困境而跌出稅網,很多人可能失業或工作不足,甚至僅做兼職,導致在稅務局的定義下不再符合繳稅的條件。 另一個原因則是香港過去三、四年大約流失了四五十萬人,這個數字來自BNO簽證的發放和強積金管理局季度公佈的提取強積金的統計。綜上所述,我認為移民的數量可能高達四、五十萬,甚至超過市場估計。對此我曾發表過相關分析,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或影片。 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幾年稅局發出的報稅表數量顯著下降。但是,今年的情況有些反常,新年度發出的報稅表數量達到了266萬份,較2023至2024年度的244萬份多出22萬份,這個數據令人摸不著頭腦。值得注意的是,我將香港的總勞動人口與發出報稅表的數量進行了比較。香港總勞動人口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達到400萬,之後因為移民和疫情等因素,總勞動人口逐年下降,到2023至2024年度下降到382萬,僅在幾年間減少了18萬。 這項變更在稅務局發布的個人入息報稅表數量中也得到了體現。從2018至2019年度的270萬份下降到2023至2024年度的240萬份,這表明報稅表數量和勞動人口數量是相呼應的。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接下來的年度,雖然香港的總勞動人口維持在380萬左右,但報稅表的數量卻增加了2萬份,這一點不太合邏輯。 我注意到一些立法會議員提到,近年來因失業率較低,可能導致稅務局重新要求疫情期間跌出稅網的公司雇主進行報稅,從而增加了報稅表的發出數量。同時,也有可能是因為政府財政赤字遠超預期,導致稅局希望透過增發報稅表來追回薪俸稅收入。根據報告,香港上一年的財政赤字高達872億,幾乎是原先估計的480億近兩倍。並且,由於政府使用了一些財技,實際上財政赤字有可能接近3000億,這是創下的歷史新高。 在如此嚴重的財政赤字背景下,政府無疑會考慮增發報稅表,希望能回收一定的薪俸稅收入。每位市民都需要關注,發出的個人報稅表並不取決於你是否仍在勞動市場,而是只要你離開校園進入勞動市場,稅局就會基於你的僱傭記錄向其發出報稅表。即使你曾失業或離開勞動市場,除非你被稅局認定為無需繳稅的人士,否則依然需要按時報稅。然而,稅局對「無需繳稅人士」的定義並沒有很明確,通常需要較長的失業期才會不發報稅表。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在新年度突然增加了超過20萬份的報稅表,顯然說明稅務局正在擴大稅網,向更多市民發出報稅表。 #報稅表 #薪俸稅 #稅局 #政府等錢使 #小心罰款 #勞動人口 #財經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