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美律與建準:聲音與散熱的台灣科技秘密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大家好,我是 Isabella!今天我要介紹的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的兩位明星——美律實業 (2439) 和建準電機 (2421)。這兩家公司雖然不像台積電或聯發科那樣光芒萬丈,但它們在消費電子的幕後默默發力,支撐著我們日常使用的設備。美律負責讓聲音更動聽,建準則讓機器保持涼爽,兩者都不可或缺。接下來,我會從它們的起源說起,帶你看看它們的產品怎麼運作、市場表現如何,以及未來有什麼潛力,一起探索這兩家公司的精彩旅程! 先來聊聊美律實業。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75 年,總部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它是一家上市櫃公司,1989 年在台股掛牌,隸屬電子零組件產業。美律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文藝,但它的業務可是硬核得很,專注於聲學元件的設計與製造。簡單來說,如果你聽音樂、玩遊戲或用耳機開會,美律的技術可能就在幫你傳遞聲音。 美律的發展歷程很有趣。創立初期,它們從小型揚聲器起家,1980 年代搭上個人電腦和手機熱潮,開始為國際品牌代工。2000 年後,美律抓住了真無線耳機 (TWS) 的商機,成為蘋果 AirPods 等產品的關鍵供應商。它們的工廠分布在台灣、中國大陸 (蘇州、深圳) 和越南,全球布局靈活,能快速應對訂單需求。2023 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約 350-360 億元,淨利 25-30 億元,EPS 在 12-14 元之間,表現不錯。2024 年受惠 TWS 和電競耳機需求,前 10 月營收年增 5-8%,股價在 2025 年 3 月穩定在 160-170 元,成長動能穩定。 美律的產品很實用。聲學元件是它們的王牌,包括耳機單體 (driver)、揚聲器和麥克風。2023 年,TWS 耳機占營收約 50%,客戶多為蘋果、Beats 和索尼 (Sony)。電競耳機和揚聲器則用在筆電和遊戲機,如雷蛇 (Razer) 的設備,年出貨量約 1 億件,占 30%。還有 20% 來自傳統手機和汽車音響。技術上,美律擅長微型化和音質優化,像 AirPods 的單體能做到小而清晰,還支援降噪功能。最近,它們也在推智能音箱元件,搶攻智慧家居市場,比如亞馬遜 Echo 的零件,雖然占比小,但成長潛力不錯。 美律的市場策略是大客戶加技術升級。它們靠與國際品牌的長期合作,穩住訂單來源。2023 年,北美市場占營收 60%,亞洲 30%,歐洲 10%。TWS 需求穩定,但挑戰也不少。聲學元件市場競爭激烈,像瑞聲科技 (AAC Technologies) 和歌爾聲學 (Goertek) 壓低價格,毛利承壓。未來,如果美律能在車用音響或 AR/VR 耳機有所突破,可能再創高峰。它們最近也投入降噪技術研發,試圖搶攻高端市場。 接著來看看建準電機。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80 年,總部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它也是一家上市櫃公司,1988 年在台股掛牌,同樣隸屬電子零組件產業。建準的名字聽起來很穩重,而它確實是散熱領域的專家。公司專注於散熱風扇和熱導模組的設計與製造。簡單來說,如果你的筆電或遊戲機不會過熱燒壞,建準的風扇可能正在默默降溫。 建準的成長路很穩健。創立時,它們從小型風扇起家,1990 年代搭上 PC 和遊戲機熱潮,成為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者。2000 年後,建準進軍伺服器和車用市場,客戶包括戴爾 (Dell)、聯想 (Lenovo) 和特斯拉 (Tesla)。它們的工廠設在台灣、中國大陸和泰國,產能布局完善。2023 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約 230-240 億元,淨利 20-22 億元,EPS 在 8-9 元之間,表現穩健。2024 年受惠電競和伺服器需求,前 10 月營收年增 6-10%,股價在 2025 年 3 月穩定在 110-120 元,成長力道不錯。 建準的產品很硬核。散熱風扇是它們的主力,2023 年占營收 70%,應用在筆電、遊戲機和伺服器,年出貨量約 2 億台,客戶包括華碩 (ASUS) 和微星 (MSI)。熱導模組則用在高階設備,像 PS5 或 Xbox 的散熱系統,占 20%。車用風扇是新亮點,應用在電動車電池冷卻,占 10%,年增 15%。技術上,建準擅長高效散熱和低噪音設計,像它們的 MagLev (磁浮) 風扇壽命長又安靜,很受市場歡迎。最近,建準也在推微型風扇,搶攻穿戴裝置和醫療設備市場,雖然占比小,但前景看好。 建準的市場策略是多元應用加技術創新。它們靠筆電和遊戲機打穩基礎,同時拓展伺服器和車用領域。2023 年,亞洲市場占營收 50%,北美 30%,歐洲 20%。電競和雲端需求是支撐,但挑戰也不少。散熱市場競爭激烈,像奇鋐 (3017) 和雙鴻 (3324) 搶單,價格壓力大。未來,如果建準能在電動車或 AI 伺服器散熱站穩腳跟,可能再上一層樓。它們最近也推節能風扇,符合綠色趨勢。 說到這裡,我們來比比這兩家公司。美律和建準都屬電子零組件產業,但角色不同。美律是聲學專家,產品偏感官體驗 (聲音),客戶多為消費電子品牌;建準是散熱專家,產品偏功能支持 (溫度),客戶涵蓋 PC 和車用供應鏈。產品上看,美律的耳機和揚聲器是外設,技術在音質與微型化;建準的風扇和熱模組是內核,技術在效能與耐用。兩家都服務消費電子,但建準的應用更廣。 財務方面,美律 2023 年營收 350-360 億元略高於建準的 230-240 億元,EPS 12-14 元也比建準的 8-9 元高,獲利能力稍強。2024 年,美律靠 TWS 成長,建準則靠伺服器和車用穩定。股價呢?美律 160-170 元反映市場對聲學的熱情,建準 110-120 元則顯得穩健。國際化程度兩家相似,美律北美占比高,建準亞洲為主,但都靠國際訂單。 市場策略上,美律走大客戶路線,TWS 是核心,但得面對價格戰;建準靠多元應用,車用是亮點,但競爭也不小。未來,美律若進軍 AR/VR 聲學,可能擴大版圖;建準若搶下更多電動車訂單,成長空間可期。兩家都在消費電子發力,美律偏體驗,建準偏效能。 好了,到這裡我要說,美律和建準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的兩顆寶石。美律用聲學技術讓生活更動聽,靠創新衝刺高端;建準用散熱方案守住設備穩定,展現多元潛力。不管你是投資人還是科技迷,這兩家公司的故事都很值得關注。我是 Isabella,謝謝大家的聆聽!如果你喜歡這樣的介紹,歡迎告訴我,下次我再帶你探索更多精彩企業。期待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