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普] 伊斯兰简介 (第九集) 2.0 穆斯林军远比他宗教民族宽容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上期介绍过伊斯兰主张宽容,穆圣(求主赐他平安)签订《对圣凯瑟琳修道院承诺书》,阐明了伊斯兰对不同信仰的基本政策,使这份完好保存至今的档案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这一集里,想介绍一个历史名城:耶路撒冷。可能是因为耶路撒冷身处的地理位置,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耶路撒冷曾遭到五十多次袭击,四十多次易手,并两次被全城摧毁。历史上,罗马、希腊、阿述、巴比仑、波斯等不同民族,都曾先后征服并统治耶路撒冷。 由于时间所限,远古的暂且不表,就从公元后开始说起,据一般理解,耶稣圣人(求主赐他平安)在公元元年出生,当时巴勒斯坦一带,包括耶路撒冷在内,受东罗马统治,东罗马又称为拜占庭。公元66年,居住那里的犹太人反叛,结果遭到拜占庭的军队无情的镇压。 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记载:『公元70年当提多将军占领耶路撒冷后,他命令士兵摧毁整个城市。他们只保留了希律皇宫的三座塔和西面的墙。只有少数犹太人能幸免。』 当年剩下的西墙,成为日后犹太教徒到来祈祷的神圣地方,以悼念犹太圣殿当年被摧毁的惨痛。 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的记载:『此攻城事件是历史上其中一个最残暴的行为,根据著名的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记载,有六十万犹太人在这件暴行中死亡,而根据约瑟夫斯(Josephus)记载,超过一百万人丧生。』情况何其惨烈! 这是画家描绘当年罗马王泰特斯(Titus)占领耶路撒冷,将犹太圣殿摧毁的构想图。 到公元614年,当年仍信奉拜火教的波斯军队,大败拜占庭,攻陷耶路撒冷。 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记载:『 波斯人于614年侵袭耶路撒冷。波斯国王霍斯劳二世的女婿更包围整个城市:在其军营中有近二万六千名犹太人正热切地期待毁灭基督教于圣城内的主权。有说,不少于九万名基督徒被杀,而耶路撒冷亦告失守。所有圣堂都被焚烧或夷为平地。而属圣海伦娜之圣物--大十字架更被除下带返波斯,作为战利品。为了答谢犹太人之帮助,他们被准许在城内为所欲为。 』 你想想,为所欲为,还有什么好事呢?当然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啦,难道是修桥整路吗? 将一个城池攻陷,接着是屠城三日,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罗马人如是,波斯人如是! 直至公元627年,拜占庭在今日的伊拉克附近反败为胜,令波斯从所有占领的土地撤军。由于耶路撒冷当时并非主战场,故这次易手,侥幸逃过一劫! 天主教百科全书记载:「629年赫勒克留(Heraclius)往耶路撒冷朝圣……国王为惩罚叛国罪的犹太人复用旧有律法,禁止犹太人入城。 」 当时拜占庭已改奉天主教为国教。为惩罚犹太人当年协助波斯人夺取耶路撒冷,所以从此禁止他们入城。 穆罕默德圣人(求主赐他平安)在生时,拜占庭早就表明要在穆斯林这股在他们疆土南面的新兴势力壮大之前将之消灭,穆圣亦曾亲率三万大军在接近约旦的塔布克(Tabuk)迎战,但双方未有正面交锋。不过已为拜占庭与穆斯林的抗争,拉开序幕。 直至穆圣归真后,第二任哈理发欧默(Omar)时,才认真向北方拜占庭推进。公元636年,在叙利亚与约旦交界附近的雅姆克(Yarmuk)一役,重创拜占庭,接着在叙利亚连下数城,包括大马士革等。在很多情况下,穆斯林的军队都受到本地的基督徒及犹太教徒拥护和欢迎,因为那些基督徒大多是信「基督一性」( Monophysites )的,与罗马教廷主张的教义距离较大,与穆斯林信仰真主独一更接近。 到637年,穆斯林的军队已接近耶路撒冷,当时耶路撒冷的拜占庭守将是苏方大主教(Patriarch Sophronius);当穆斯林的军队差不多将耶路撒冷包围,所有的抵抗已属无望的时候,苏方大主教要求与阿布 ‧奥比达(Abu Ubaidah)和谈;他要求投降的条件是保留所有基督教圣堂及修院,并且不可迫任何人接受伊斯兰教;阿布 ‧奥比达都一一答应了,但苏方却要求哈理法欧默(Omar)亲自来接受降书!阿布‧奥比达唯有将他的要求派人传讯给麦地那的哈理法欧默啦! 欧默立即接受这个条款,并且只带一头骆驼及一个随员亲自到达耶路撒冷的城墙接受降书,然后他与苏方进城,并和大主教讨论古时宗教。 当礼拜时间到时,他正在圣墓教堂参观,苏方大主教邀请他就在那儿礼拜,但他拒绝了,并在教堂对开的空地礼拜。因为他希望避免将来会有任何穆斯林找借口来毁约和没收教堂。 穆斯林统治耶路撒冷四百多年后,第一次十字军 攻击始于1099年7月14日,翌日,基督徒从四方八面进入耶路撒冷屠城,不分长幼,一率被杀。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太恐怖了!有说这次大屠杀之后,血流成河。当十字军的马匹前往欧默(Omar)清真寺的路途中,血流达至马膝。婴孩被活活踏死,或回旋于战场之中,犹太人则在他们的教堂内被活活烧死。 」 画面所见,是画家笔下十字军攻䧟耶路撒冷后屠城的惨况 ! 公元1187年10月2日耶路撒冷再被穆斯林的将军萨拉丁所征服 ,令第三次十字军投降,将戴维塔的钥匙交给萨拉丁。 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记载:「直至萨拉丁入城,决意将所有基督教的统治的标志铲除。他们拆除石岩清真寺上的十字架,打破教堂上的钟,抢夺教堂及修院内的一切,把所有原是清真寺的建筑物回复原状。萨拉丁入城后,他坚持遵守欧默和苏方大主教所签下的条约,仍保留圣墓教堂及另一些教堂给基督徒。自此,圣城再次由穆斯林政府统治,朝圣者只好互相忍耐。」 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理解十字军夺取耶路撒冷后,除血洗全城外,还将很多清真寺改为基督教堂;而萨拉丁重夺耶路撒冷后,并未有以牙还牙,妄开杀戒,只将这些清真寺恢复原貌。但却忠于当年哈理法欧默及苏方大主教签订和约时所承诺保护城内的基督教堂,让基督徒使用。 圣墓教堂是基督教中最神圣的地方,建于公元326年,被认为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与及其墓穴的所在地。但是自1187年以来,谁拥有教堂的钥匙呢? 是乔迪(Joudeh)及 努塞贝赫(Nuseibeh)两个穆斯林家庭。 由于耶稣教会分裂为多个教派,包括希腊东正教、方济各教会、亚美尼亚东正教等等,因此,当年击败十字军并控制了耶路撒冷的埃及苏丹萨拉丁(Salladin)希望找个较为中立的人士作圣墓教堂的守护者。因此,他把钥匙交给了乔迪(Joudeh)家族,把守护大门的责任交给了努塞贝赫(Nuseibeh)家庭; 责成两个穆斯林家庭守护圣墓教堂。 这种传统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人,直到今天,这两个家庭的后代仍有责任打开教堂的大门。 Wajeeh Nuseibeh清晨到达教堂,在那里从Adeeb Joudeh手上取得钥匙,爬上一个小木梯并解开了上部的锁;然后,他解开下部的锁,将大门推开,让游客进入教堂,直到晚上教堂被锁上。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过程。 从这个有趣的事例,可见穆斯林对其他宗教的宽容和保护,与及他们对遵守承诺的执着。 另一位英国东方学家和考古学家Stanley Lane-Poole 所著的 萨拉丁传记里说:「若夺取耶路撒冷是确认萨拉丁的事迹,那么已足够证明他是英勇,伟大及博爱的征服者,没有任何征服者可与他比美。 」 为了希望能客观回顾上述的历史,我们大多采用天主教百科全书及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 从以上耶路撒冷所遭遇的多次易手中,无论是多神教的东罗马(或称拜占庭)、拜火教的波斯、以及基督教的十字军,在攻䧟该城后,都将居民展开大屠杀,把城内建筑物大肆破坏;而穆斯林的军队进占耶路撒冷时,都以寛容的态度,对待被征服的敌人,保障居民的安全及信仰自由,保护其教堂不被摧毁!穆斯林军的宽容态度,与其他宗教或民族的做法,成为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