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法譬如水】 關心物命 細心戒慎 - 第406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1120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觀看溫馨提醒: 1.本節目外掛英文字幕,可使用YouTube自動翻譯功能,轉為您想收看的語言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自動翻譯 → 選擇語言。 2.取消英文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 00:00 關心物命 細心戒慎 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應該要很細心。我們所要關心的在微細諸物命,我們要時時培養心包生靈界,我們要細心戒慎在行為。 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生活我們難免都要工作,無論我們承擔什麼樣的工作,我們都要很小心。做事必定要手在做,心就要放在工作中,否則一點閃失、粗心大意,說不定會做出一些遺憾的事。所以我們平時做事,要很用心、細心。 我們還要關心很微細的生命物,記得莊子和他一位朋友,行走間來到一處河邊,走過一座橋,在橋上稍作停留,看到這條河的水很清,又看到魚,魚在那裡游啊、游,有時躍高再入水,好像那種嬉水遊戲。 莊子站在那裡,他說:「快樂啊!快樂!」 朋友就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東西快樂?」 他說:「魚很快樂。」 那位朋友就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快樂?」 莊子回過頭就問他:「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 是的,我們各人的境界都不同,莊子的朋友同樣是人,人與人之間都不知道,你現在快樂或不快樂了,何況我們人要知道,人以外的生物快不快樂?老實說我們也不太知道,不過,能夠推測,將心比心。 颱風時我們很擔心,這種時刻鳥兒飛到哪裡去了?安全嗎?颱風過去了,我們能聽到鳥聲了,知道牠們的生態也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我們要關心,雖然牠們的形命微細,但是我們要好好用心,關心諸物命,這些諸物的生命。 我們既然在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我們心包生靈世界。 因為人乃是萬物之靈,所以唯有人能開闊我們的心胸,我們能知天下萬物事;所以我們的心,應該能再開得更廣、開得更大,心包太虛。何況生靈的世界,我們怎麼不能去體會呢? 所以將心比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境界的生活?我們就要想到那些微細生靈,牠們的生態境界如何生活,所以我們要日日細心戒慎在行為。 我們要了解天地萬物生靈的世界,很廣大,不如用心在我們手邊的生活。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細心、戒慎在行為中;無論早上掃地,若看到生靈,我們就要手下留情,輕一點,這樣不要太過驚動,不要損害牠的生命,這就是細心。 我們對人要戒慎,對一切生命物,我們也要戒慎。這在我們的行為中,眼睛看得到的,手做得到的,一切舉手投足,在我們的行為中,我們要戒慎。 所以常常對大家說:「身要做好事。」身,包括我們的一切動作,我們的心要常常存好念,那就是這念細心戒慎。我們的口要常常說好話,好話能培養別人的心,還能培養自己的習氣,這就是叫做修行。 日常生活在微細中,我們也要多細心、多用心。 09:15 時時培養心包生靈界 關懷萬物生命 舉手投足皆戒慎 細心於行、誠心於念 這就是日常的修行 所以下面這段文字,悟達國師那時,在懺悔的時候,在九隴山下他洗除了人面瘡,了解十世之前的因果,所以決心在那個地方搭茅棚,在那裡造懺。一邊心裡日日虔誠禮佛,發露懺悔;一方面不斷細思,詳細思考。 佛陀重視生命,阿難舀來一缽水,佛陀把水接過來:「阿難,這缽水不能喝。」 「為什麼呢?」]阿難問佛,「水這麼乾淨,怎麼不能喝呢?」 佛陀說:「這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 看!佛陀那麼細心,以佛眼看到那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所以當時悟達國師造懺時,對微生界的生命,他都很用心在平時日常生活中。 從前沒有電燈,就是點油燈,悟達國師自己本身在造懺,晚間要夜讀。他一邊寫時看到油燈,有一種蛾蟲一看到火,就會自身去撲火。這種生命界,所以每一隻蛾來撲火,都會受傷,而且會死,所以他在懺文中,就連點燈也寫下來了。 再來又說 12:40 (懺文) 或露燈燭 燒諸蟲類 或取醬醋 不先搖動 或瀉湯水 澆殺蟲蟻 如是乃至行住坐臥 四威儀中 常常傷殺 飛空著地 微細眾生 這不就是在我們生活中嗎?看,有時除了點油燈,蛾會來撲火而受傷,這也是一類。 我們若是在大寮、在廚房,我們煮菜難免會用到,油、醋、糖、鹽等等的佐料,我們使用時也要很小心,拿起這些瓶子我們要搖一搖。 或是使用醬料,你們知道醬菜放久了也會長蟲;要用這些東西之前衛生要顧好,平時瓶外要保持乾淨;再來要使用時,裡面的東西有沒有長蟲?有沒有小蟲子?有沒有蚊子?有沒有蟲?這些我們都要注意。先搖動一下,這些微生,很細小的東西,趕快讓牠有時間離開;我們如果先搖動一下,說不定有很多生物,就在我們的舉動中喪失生命。 或是我們要潑水下去,我們稍微看一下,土地上有什麼東西?有什麼蟲蟻在上面爬沒有?不能看到成群的螞蟻,看到很多蟲類蟑螂等等,我們看到了就故意拿水潑下去。我們傷害那些微細的生命,最重大的就是,傷了自己的慈悲。 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你是在工作,什麼樣的執事,在工作中我們都要很小心。何況在四威儀中! 四威儀中我們大家都了解,行住坐臥;或是開口動舌,舉手投足,或是待人接物等等,我們的形態不離四威儀。 我們常常會傷殺,「飛空著地,微細眾生」,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我們若是較不住意,在外面行走,行走間,蚊子叮到我們,蜜蜂叮到我們,你要怎麼做呢?是不是蚊子叮了,把牠打死了就好?被牠叮了,你打死了那隻蚊子,還是被叮到了。即使有病媒,若有什麼傳染病,被牠叮了就是叮了,你打下去又如何呢?要如何預防?不要傷害我們的身體,當然也預防,不要傷害其他的生命,所以這就是在生活中很微細的。 我們要如預防? 第一、外面的環境要整理得乾乾淨淨,愈乾淨就愈沒有蚊蟲。 第二、我們自己的身體也要乾乾淨淨,身體若乾淨,就沒有蚊蟲喜歡上身。在我們身上,現在也能稍微預防,有一種預防的東西,我們也能預防。最好穿著長袖,像出家全身都包著,只剩頭臉露出來,蚊子要叮也比較沒地方叮;就不要穿迷你裙,不要露背,牠就比較沒有機會叮了。 總而言之,自己要預防好。 19:06 殺害微細的生命 會損傷我們的慈悲 日常生活一切舉止 要謹慎預防 所以在過去的住山道人,入山修行的人,他們在修行,生活要很注意;若是要撿樹枝,也要很注意,有沒有螞蟻在樹枝上,先去動一下?看到樹的乾枯,我們要砍這些乾枝,要先看有沒有蜂巢?有沒有什麼?這總是要很小心。 我們若要挑水,當時他們就是會用一塊布,水先過濾過,然後才挑回去用。佛陀不就是這樣為我們制戒嗎?我們去戒場時,戒師給我們一個缽,還有一個洗碗的刷子,又有一塊白布,這就是「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要怎麼辦?佛就教阿難,以白布濾過,過濾後,白布再拿到水中漂洗一下。 意思就是,雖然是我們看不到的細菌,其實我們如果過濾過,我們還要在水中,讓細菌回歸水中生活;因為牠本來就是,水中生活的細菌,雖然我們看不到,不過,我們的心,要細心做到這種程度。 所以水必布囊濾過,慎防殺戒有失,這就是用水我們也是要如此,要先過濾過。這是過去山上修行的人,我想悟達國師,他是用這種方法來預防他的心。 各位,佛的智慧,他能以慧眼,觀看水世界的生態,我們凡夫看水,只是一碗清水;但是佛眼觀水,其中水裡就有那樣的微生物,非常微小,不是肉眼看得到的,佛眼卻能透視。所以悟達國師靜下心來,寫這部《水懺》,是多麼用心,用心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凡夫,我們的知識粗淺,所以我們不覺不知,所以我們今天開始要「發露,皆悉懺悔」。所以大家時時,動作中要很謹慎。 每一天我們難免都有過失,所以每一天我們都要懺悔,不知有沒有做錯什麼?有沒有起心動念等等,我們要時時懺悔,這就是要細心戒慎在行為,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 #靜思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