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師子直播室】⚠️「自己的善心/信任被欺騙」🤯📸 (2025.05.22)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師子直播室】⚠️「自己的善心/信任被欺騙」🤯📸 (2025.05.22) 🎯問﹕以為自己在幫人,事後才得知原來被騙局🧐 🎯問﹕對方是騙徒,但我們以善心來行善,善果有否被影響?🤯 🎯問﹕如何才可理性地行善?🧐 🎥直播日期及時間:5月22日(星期四),下午1:15-1:45 事主三十年前某日在街上遇上一位法師,聲稱為興建寺廟籌款,他於是將父親剛給他的一百元捐出,當時很高興自己能為興建寺廟出一分力,但事後朋友告訴他這是騙人的,其後亦聽聞有很多這類行騙的個案。如果自己當年真的是被騙了,是否就不會有建寺廟的功德? 一個行為是善業,還是惡業,關鍵在於造業時的動機。以事主的個案來說,他在捐出一百元的當下,動機是善的,因為他相信自己為興建寺廟出了一分力,日後建成的寺院有助佛教的流傳,他的心是清淨的,他造的是清淨的善因。然後朋友告訴他這是騙人的,他起了疑心,覺得自己可能受騙了,他擔心失去了建寺的功德。捐款後的心態改變了,還會有善果嗎?果報是必定有的,但是所得的果報就不一樣了。 行善時的心態將會影響日後的果報。第一種行善心態是最低下的,可能是為了面子,又或許當時並不是心甘情願的,但因為他確實有行善,所以他會有行善的果報,只是將來在享受善果時,內心並不是歡歡喜喜的,而是充滿煩惱與不滿的情緒。行善後覺得自己受騙了而後悔,心變得不情願了,果報也就變成是這一類了。 第二種心態是為了求福報而行善,行善必定有善報,是自然而有的,雖然求福報並不是最上乘的心態,但卻可以鼓勵初階者積極行善。 第三種心態是純粹覺得有人需要幫忙,而自己又有所需的資源,行善後亦不期待會獲得什麼回報。 無論是為了求福報或是不期待任何回報,善果其實在行善的當下就出現了,懷著善心行善,行善後的心情必然是輕鬆愉快的,這種精神上的滿足,事實上就是一種極好的回報。 為什麼行善後不應該後悔?事主捐出一百元的時候,心態是第三種的,他捐款的動機是建寺廟,所以他有建寺廟的功德,即使對方不會拿他的捐款去建寺廟。雖然現代社會上確實有很多職業騙徒,但事主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於對方的身份起了疑心,心態就變成是第一種了,變得不情願了,在朋友面前失面子了,功德自然就減損了。 行善後不應該後悔,並不是要大家自我催眠,告訴自己並沒有受騙。事實上,自己在行善前有責任做恰當的查核,才可以避免事後因為失誤而後悔。 利用宗教名義行騙,較普通的行騙,所造的惡因更大,因為這種行騙方式不僅傷害了個人,還會引發「雪球效應」,導致群眾對所有宗教神職人員失去信任,進而削弱人們行善的動力,降低整個社會的正義與善良指數。 最後,忠告大家不要因為多了行騙的案例,而吝嗇自己的善心。如果不肯定求助人是在利用別人的愛心來行騙,並且感覺對方是真的需要幫助的,可以隨心給予適量的金錢,當下自己心安理得,心情愉快。 #法忍法師 #師子學堂 #師子直播室 #林子謙 #佛教 #業障 #因果 #行善 #欺騙 #善良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