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香港無綫|香港新聞|23/3/2025 要聞| 啟德百年|回望昔日啟德機場點滴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今年是啟德機場一百周年。即使已經搬遷多年,飛機曾經每天在居民頭頂掠過,仍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 「舊機場」年代,大家有何印象? 藝人劉德華回憶學生時期:「機場對我來說感覺很接近,讀書時每秒都聽到飛機聲。」 嘈吵的飛機聲,飛機在大廈屋頂掠過,這些曾經是九龍城居民之日常。 前港龍航空機師葉欣鴻指出:「啟德對機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到九龍城上空,作一個大右轉。第一次降落啟德是非常緊張。航空公司有內部規定,如果沒有經驗或相關資格,不會讓你操作飛入13跑道。」 葉欣鴻現職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培訓中心總監,負責培育新一代本地機師:「我想告訴年輕一代,每次起飛和降落,未必有先進科技或導航技術,有機會所有事情都不順暢。他們都要像降落啟德13跑道般,用盡自己經驗和技術,安全地著陸。」 一百年前、即1925年,啟德首次有飛機起飛。伴隨香港發展,啟德機場經歷多次擴建。 黃潔儀1989年起在啟德機場任職地勤,當時是國泰航空乘客接待主任:「啟德滿載無數人的故事,真的有很多回憶。我遇過一個移民潮,我們在櫃檯替乘客辦手續時,看到他們離鄉別井,不知何時有機會回來香港,我們在行李過重上有少許酌情。」 回味那些年,她續稱:「啟德那年代規模雖然很細,我們團隊都很小。但我們每天上班的同事,大家友誼建立得很好。午餐時或下班後,我們都會經過那條隧道,走去九龍城尋找美食。」 黃潔儀現時是國泰航空機場當值經理:「我希望將來的人記得啟德,不單是個交通樞紐,也是值得人去回憶,是有感情的地方。」 九龍城居民劉澤蓮,從小在啟德機場旁邊生活。她指當年送機、搭飛機都是大事:「這裡是很多人生離死別的地方,搭飛機都是遠遊或移民。現在很多人都會出差、一星期去不只一次,又去旅行,即日來回都有,感受不再強烈。」 回到舊時所住大廈的天台,劉澤蓮撫今追昔:「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在這裡拍攝時,爸爸還在生,現在他已經過身。他的一點一滴,他對我的關懷,仍然歷歷在目。雖然當年的物業還在,沒有飛機看、飛機聲也沒有,四周環境又不同,好像去了另一個地方。」 啟德正重新發展,劉澤蓮期待能為九龍城帶來新氣象:「我相信體育園建成後,應該會多些遊客來。我很希望能建一個紀念館,紀念當時這機場,與機場有關的人與事。」 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啟德機場,1998年7月6日,完成歷史任務。 時任民航處處長施高理:「再見啟德,謝謝你。」 記者:鍾卓熹 剪接:佘浩綸 攝影:朱偉傑、譚永文、黃應裕 美術:梁美玉 【延伸閱讀:啟德回憶錄】 「啟德」是以兩名商人,何啟爵士及區德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們曾成立一家公司,從事在九龍灣填海發展住屋計劃。該公司後來不幸倒閉,這幅填海土地亦因而空置。政府其後認定這幅土地適宜用作機場。 美籍飛行員亨利亞弼 (Harry Abbott),租用啟德濱部分填海土地,開辦「亞弼飛行學校」。他在1925年大年初一,駕駛一架寇蒂斯JN-4C珍妮號雙翼飛機,創下「零的突破」,是啟德首次有紀錄的飛行。 1936年,英國帝國航空公司 (Imperial Airways),經營首班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本港。 啟德客運大樓在1962年建成,貨運大樓在1976年開幕。啟德機場其後不斷擴建。1996年,共處理2,950萬名國際旅客,和156萬噸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國際客運量方面,是全球最繁忙機場第三位;而國際貨運吞吐量,更屬全球之冠。 資料來源:運輸及物流局、民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