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一休宗純禪師 (動畫) 1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 一休宗純禪師 (動畫) 1 -------------------------------------------------------- 1. 媽媽的布娃娃 00:02:37 2. 菩薩作證 00:23:52 3. 過關斬將 00:46:13 4. 一休和尚寫大第 01:08:36 5. 一休小和尚打老虎 01:30:59 6. 機智小和尚與神秘人 01:53:20 7. 人各有志 02:15:41 8. 大佛爺和草鞋 02:38:04 9. 新年快樂 03:00:26 10. 流行感冒 03:22:48 -------------------------------------------------------- 一休宗純禪師(1394-1481年),生於日本南北朝 (室町) 時代,一個動亂的時期。是禪宗臨濟宗的著名高僧,法名宗純,字一休,亦是傑出的詩人、書法家和畫家。據記載,一休出生時名叫「千菊丸」,父親乃北朝的後小松天皇。但由於政治因素,一休一生從未享受過皇子的待遇;反之,為免其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一休年僅六歲時便被帶離母親身邊,安排在京都安國寺出家。 入安國寺後,一休成為長老象外集鑒的侍童,被名為周建,開始精進修行佛法。十二歲時,到壬生寶幢寺學《維摩經》,努力學習漢文詩法。十五歲便已展現出優秀的漢詩文才能,並發願成為學問僧弘法度眾。 那時期的安國寺乃屬於五山叢林的官寺,寺內僧侶生活條件優渥,住持都由官方認命,於是出家人生活腐敗者所在多有。這樣安逸的環境讓當年的一休困惑無比,不知求佛為何。於是,十七歲時他在眾人的驚愕下決心離開安國寺,前往西金寺追隨落魄的行腳僧謙翁。離開時,寺中的僧眾都認為一休這一離開,就等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前程,因為外面的世界很苦,且沒有未來。而他們所謂的未來,便是在寺廟組織中節節攀高,最後甚至可能有機會做到住持;但一休還是離開了。 謙翁和尚賜一休法名宗純。一休禪師在追隨他的四年之中,每天得為謙翁打掃、煮飯、按摩,同時還必須出外化緣,才能維持基本生計,其與在安國寺裡不愁吃穿的生活大相徑庭,一休因之開始接觸底層人民的生活。謙翁禁止一休坐禪,一休說他坐禪乃為了掃淨內心塵埃,謙翁卻駁那是他有「分別心」,因塵埃的相對乃乾淨,但正因存有相對才會有塵埃。為此一休困惑許久。 一休禪師自小即對出世的清淨有著極強烈的信念,對佛法義理堅定,厭離世間的權勢名利。在安國寺的期間見僧人對門第高者帶諂媚之色,心生不滿,並對禪宗的墮落深感失望。二十一歲時,謙翁和尚圓寂,一休一度失意至極,覺頓時失去人生目標,甚至曾萌投湖了斷生命的想法,幸而及時被阻止。二十三歲時,一休得知大德寺派名僧華叟宗曇正隱居近江堅田祥瑞庵,便決心拜入華叟門下尋求純潔的信仰,得華叟賜名「一休」。據說,一休於二十七歲時,在一艘船上禪坐間,忽感拂過琵琶湖面的清風,因聽到清晨烏鴉的叫聲而開悟。 「從色界到空界,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樣重要,人生是一次又一次來回路上短暫的休息,在純粹的自由中重生,風橫雨狂也不影響心境。」 這短短詩句道盡了一休禪師的人生觀,「空」的禪境。他相信「活著」即是煩惱的根源,儘管用種種形式來祈求,也難以脫逃!倒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將世俗的一切都視為修行,否則,逃了又能如何?出家人常說「捨棄世俗」,但對一休來說,他既沒有捨棄世俗,也沒有回到世俗,心廣闊如大千世界,毫無邊際。 當時的日本佛教界表面極其興盛,內部卻非常墮落,許多僧侶忘失修行之正業,落為結交權門、追名逐利之徒,令一休極度痛心!華叟欲傳授一休印可證,命他為繼承其衣鉢之人,卻被一休拒絕。一休認為印可狀毫無意義,一無是處,甚至於有百害而無一利,相傳他還燒掉了印可證。華叟病故後,一休的師兄養叟自稱為華叟的繼承人,並在大德寺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禪堂;同時,為吸納更多的信眾,養叟還結交商賈權貴。一休對那些行徑十分厭惡,認為其在在違背禪的清淨以及華叟的本意。於是,三十四歲時,一休禪師離開了大德寺 ,開始他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從一處破庵轉到另一處破庵,餐風飲露,雲遊各方,浪蕩生活。 在一休的生命裡,他酒、色不戒,放浪形骸,覺得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表面的,而人的萬念俱由心起,修心為上。因此他鄙棄形式,脫離組織(寺廟),四海雲遊。在七十七歲時,一休遇到盲女森,開始了一段長達十多年的感情,也成為後人傳頌的故事。 晚年的一休受土御門天皇的詔令修繕被燒毀後的大德寺,對一休尊崇有加的眾多堺地商人也紛紛解囊,為大德寺的重建貢獻了力量。一休宗純因大德寺重建工程而積勞成疾,於1481年圓寂於薪村酬恩庵,享年八十八歲。 一休宗純禪師的一生充滿傳奇,年輕時為虔誠慕道的修行者,然而,自建仁寺經歷種種佛教僧侶為名利而墮落之事後,一休失望、痛心之餘,卻未曾忘記老師的教誨以及自己的初心,遂以另類方式弘法,示現超越戒法表相,直契天真本性的禪宗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