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淨空老法師 - 戰勝自己的欲望,自然隨緣最好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戰勝自己的欲望,自然隨緣最好 《淨影疏》裡頭說得也不錯,煩惱習氣什麼最重?欲望。欲望沒有止境、沒有底限,所以古人對於這樁事情是嚴厲的防範,從小就教導不貪、不瞋、不痴。佛如是教人,中國古代老祖宗,古聖先賢,沒有一個不重視教人離欲;佛法是完全斷絕,世間法要有節度,不能太過分,太過分感召來的是災難。今天的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人的欲望被物質、金錢引發出來了,這一發出來之後沒有辦法收拾,他回不了頭。他有一個億還想十個億,有十個億還想一百個億,有一百個億他想一千個億,有一千個億他想有一萬個億,乃至於把整個地球給他,他都不滿足,這個災難就來了,為什麼?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欲望跟福報要相稱。人間福報大小不一樣,地位高下不一樣,你在什麼樣的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財富,它有一個標準,不超過這個標準非常好,那叫享福;超過這個標準,雖然得的多,你沒有福報。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操心,患得患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在造罪業。罪業就很可怕,往前面看,來生就是三途,說不定就墮地獄,那個時候後悔莫及。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這就是壞諸欲塹的意思,要把它戰勝。中國古聖先賢把這個擺作第一條。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八相成道說法,第一條是「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這在第一條。我們科題上是破迷啟悟,顯明清白就開悟了,前面三句是破迷。擺在第一條你就曉得,它不是小問題,它是大問題,你這一生將來是到善道、是到惡道,還是到淨土,關鍵在此地。 六道凡夫哪個沒有欲望?沒有欲望他就成佛、成阿羅漢了,最少他也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還有塵沙、無明。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佛。佛為什麼變成六道凡夫?就是被欲望所累,因為你有欲望,你變成六道凡夫。欲望天天增長,沒有衰退,所以愈迷愈深,業愈造愈重。你做的那些事情,無論是好事、是壞事,統統為的是欲望,不知道欲望是假的。這個欲望的因感召的果報,這個果報就是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就這麼來的。所以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善業造三善道,自己的惡業造三惡道。在輪迴當中無非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別人來勸我們作惡,主宰在自己,如果我心裡清楚明白,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作,為什麼?善業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日子好過一點而已。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無量劫當中,你肯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事實,多麼可怕! 所以佛教我們修菩薩道,菩薩道那就不一樣了,菩薩恆順眾生,好像也在造業,好事壞事也在做,但是他有本事不落印象;也就是說,他所有的造作都沒有放在心上,心上決定沒有。事上有,心上沒有,這種業叫淨業。淨業六道裡頭沒有,哪裡有?華藏世界有,極樂世界有。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人,絕大多數,佔百分之九十,都是往生華藏世界,修一切法門的人他修成功了,一部分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有真實智慧,善根福德圓滿具足,選擇極樂世界。能不能往生?生華藏世界,統統都要斷煩惱,沒有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只有一門,彌陀淨土帶業往生,其他沒有。彌勒淨土在我們六道裡面也不能帶業往生,也要真正把煩惱伏住,才能生兜率內院。真正能帶業往生的只有彌陀淨土,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學習。這一次機會要是錯過了,來生什麼時候遇到?要無量劫又無量劫,你才會有一次機會遇到,太難太難了!所以決定不要被這個世界上小名小利欺騙了,我們把淨土忘失了,這不好。 世出世間法都是一個緣,緣分,緣真正成熟,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應該要做;緣沒有成熟不要勉強,勉強不得,勉強到最後是失望,到最後是後悔,那就遲了。人,什麼都是自然的好,一切隨緣就好,決定不攀緣,攀緣就是勉強成就,隨緣就順利。 修行在這個時代,亂世,整個世界社會秩序都沒有了。中國古人的秩序,在中國這個大地上實現了幾千年,最近一百五十年放棄了、拋棄了,才有今天社會的動亂。像我這樣年齡的人,或者比我大幾歲的就更清楚,抗戰期間社會有秩序,人人還懂得倫理,還講道德。年輕知識分子,他們效法西洋,外國文明,對中國傳統排斥,沒有信心。但是在那個時候,像我們上一輩的,父輩的,比我大二、三十歲的,他們一生都遵守,一直到老死。底下一代不相信了,現在是第三代、第四代了,你給他講,印象都沒有,非常陌生。這就是傳統文化在今天推動有很大的難度,道理在此地。 六十年前,有不少外國的專家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認真,他們也非常讚歎。研究得最好的,英國的兩個學者,前面一個是羅素,是我祖父輩的,湯恩比是我父親這一輩的,大我二、三十歲,羅素大概大我五十歲。他們認識,他們明白,對中國傳統文化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惜中國人不認識,中國人把它丟掉,要向西方學習。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就是現前社會,混亂到這種樣子,他們在五十年前就看到了。向大家宣布,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一定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都在中國,換句話說,需要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尤其湯恩比博士晚年,他過世是一九七五年,他八十五歲過世,晚年,就是八十歲前後,三次訪問日本。日本文化是從中國傳出去的,韓國、越南,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他們研究歷史、研究文化,認為這是東亞文明,中國是主,這三個國家是衛星,是中國文化衛星的文明,如果這四個國家要能夠結合成一體,就能影響全世界。他沒有看到《群書治要》,如果要看到《群書治要》,他一定會說就是這本書。這本書代表東亞的文明,也就是代表四個國家,中國、韓國、日本、越南,這個文明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是真的嗎?我們也做了實驗,在《群書治要》裡頭選擇現在社會迫切需要的,把它抄出來。因為《群書治要》分量太大,翻譯要很長時間,至少要五年到十年時間,我們現在要救急,所以在裡頭節錄出十分之一翻成英語。去年、今年我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把這個書送給駐教科文組織的大使代表,一百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這些大使代表們看到之後,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就是做實驗,行不行?湯恩比說的話能不能行得通?大家看到歡喜。馬來西亞老首相看到這本書之後,馬哈迪長老非常感嘆:我得到太遲了,這是一本真實智慧的書,幾千年前人寫的,現在管用,我要是早年得到,我就會少做很多錯誤的決定。我們贈送,好像是一個人送了三、四本,希望他帶給他們國家領導人看,好事!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大家不要害怕,中國人不會稱霸,中國人不會欺負人,中國人過去吃了虧不會報仇,你們放心。所以不是中國的武力,不是中國的政治,不是中國的科學,不是中國經濟貿易,都不是,是什麼?是中國的《群書治要》,從《群書治要》建立共識,希望將來天下太平。中國人的理想,平天下;平天下,平是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就是全世界的國家跟國家、族群跟族群、文化跟文化、宗教跟宗教,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那就是地球上的太平盛世出現了,中國走的這條路。中國文化能團結全世界的文化,讓這些文化、這些宗教統統落實在教育,互相學習,這些文化統統都會提升起來,這是人類的福祉,真正的幸福。 湯恩比的話說得不錯,我有幸看到這本書。這本書不是暢銷書,為什麼?有很多人看了不相信。湯恩比相信,什麼原因?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他就相信這個。中國人遭遇到困難,遭遇到災難,肯定會回頭,回頭是岸。當然,關鍵的人物是國家的領導人,他帶頭,復興很容易;他不帶頭,很難!為什麼?障礙太大,阻力太大。他帶頭,團結一些真正有共識的人,有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熱心的人團結起來,我們相信頂多十年之內,這個地球可以出現太平盛世,我有這個信心。但是我能不能再活十年?不一定。你要問我,我不想,我希望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我現在每天拜佛,我拜的時候,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念念都是求生淨土,我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下去。但是我希望,我把我所認知到的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你們努力,向這個目標、向這個方向精進,帶給世界永續的安定和平。我沒有希望,當然我就沒有失望。有希望的人會有失望,沒有希望的人不會有失望。 佛教,淨宗,海賢老和尚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能念佛自在往生成佛,不需要人助念;他預知時至,知道哪一天走,跟阿彌陀佛約定好了,到時候佛出現,接引他往生。他給我們說的那幾句話非常重要,往生要有信心,不要靠助念,助念不牢靠,助念沒有信心。這話講得對,這個就是決定往生。走,沒有絲毫病痛,走的這一天,早晨到晚上,還在菜園工作,幹了一天,平地、拔草、澆菜,一直到晚上。大家說老和尚幹了一天,可以收工休息,不要幹了,他怎麼回答?他說我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這收工了,晚上念佛往生了。可以說為我們表法,活一天要做一天,活一個小時要做一個小時。說放下就走了,得大自在!他的母親也是這樣走的,他有個師弟海慶和尚也是這樣走的。我們看了相信,都沒有助念。他不是沒有人,他要通知,助念的人可多了,一個都不要,教人要自己有真正的把握。把握從哪裡來?放下。一般人的毛病就是放不下,欲望太多了,很辛苦,想得太多。 我們今天,就在這小小的地方,這地方不是道場。我們這一生沒有福報,做道場要有福報,一生沒福報,想建一個道場總是有人破壞,一生過著流浪生活。到這個年齡該走了,我們一心一意回歸淨土。這個地方不是道場,是十幾個念佛同修,每個人在這裡買一棟房子,我們在這邊互相照顧,在這邊念佛,在這邊學習《無量壽經》。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求生淨土。這是沒有福報當中是另一類的福報,對於念佛求往生是好事,是好因緣,沒人干擾。有道場,現在的人就有意思來爭取這個道場,到這來出家,將來這個道場就是他的,我們這沒有。這棟大樓是王居士的,他借給我們用,主權是他的,我們自己一個人有一棟房子。在這個時代,這就是莊嚴道場,這裡沒有招牌,沒有寺院庵堂這個稱呼。 像海賢老和尚,他那個廟是個古廟、破廟,沒人要的,這個廟送人人也不要,太偏僻了,沒有信徒,沒有人燒香的,多少年沒有香火。靠什麼生活?自己耕種。所以海賢老和尚為我們示現的身分是標準的農夫,他耕種經驗非常豐富,從小在田裡面長大的,一生沒有離開田地,非常勤快。他開荒,所謂開荒就是那個土地沒有主的,把它開墾出來做田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大面積的耕種,收穫非常豐富。他不賣錢,他拿這個去救濟貧苦,貧窮人家沒有吃的他送,供給,得他這種布施的成千上萬人。這屬於財布施,有內財、有外財。而且他工作,念念沒有離開念佛,工作就是道場,聲聲佛號繼續不斷。他生活是道場,工作是道場,待人接物無處不是道場,道場可大了!什麼道場?極樂世界的大道場,沒人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法喜充滿。真的什麼都不要,他什麼都不缺,圓滿自性,自性圓滿。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要知道捨欲心,這個有欲望的心必須要捨。名、利、財、色,要把它捨得乾淨,捨就是放下,要放得乾淨,你才得自在,你才得法喜。你的眼光就亮了,你才能看透世間,世間再不會蒙蔽你了,再不會欺騙你了。世間是什麼?假相。 節錄自 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88集) 淨空老法師主講 #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 #念佛成佛 #斷惡修善 #佛陀教育 #淨宗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