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夢老講華嚴:民国高僧護法弘法往事·三代華嚴法師 (華嚴經懸談19-3)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過去聽經,學法,我所知道的,我的老師一代一代這麼介紹下來的,除了到了民國年間變化了,要好得多了,在清朝都是不行的。你到寺廟裡頭,寺廟有個講經法會,你要想聽經,你自己得攢足了錢,帶著糧食。無論這個經,你也想聽十天,或想聽二十天,你就帶十天的糧食,或者二十天的糧食——就帶著米,到常住把米交了,完了還得交單錢。不是常住發給你單錢,你要交,交聽經的單錢,交完了你才能聽。那時候講經說法的,大多數都是只給我們比丘——比丘尼都很少,居士啊,沒份,不可能——很保守,所以佛法也不能夠很普遍。 經書,佛寶、法寶,禮佛你隨便都可以禮,經書不能隨便看的。哪能隨便看哪?!幹什麼?供的!《大藏經》,你想借部《大藏經》,閱閱藏,那可困難了,不是隨便就能拿得出來的。單行本,還是民國年間。像那滿清年間,要印一部經,得皇上批准。說《乾隆御藏》啊,得皇上批准。為啥那《契丹藏》,現在才發現哪?過去那契丹,那個民族,一被滅亡了之後了,他的藏經都隱沒了,根本沒出現了。知道遇著法很難哪。現在我們倒反很容易了。這一時啊。這現象是好嗎,是不好嗎?兩方面。好呢,很普遍;不好呢,很快就要消失了。說現在這麼多——?唉,就因為太多了!太多了,氾濫了。 過去的好多個寺廟,說請法師講經,這一講經了,我們大概一講經,頭半年哪,就到處都傳哪。各個寺廟的出家人,準備聽經的,準備衣單,準備自己點錢糧,就這樣去聽經了。是這樣子的困難。 到民國年間呢,為什麼發展了呢?因為那個時候,國民黨成功了,北伐成功,大家都知道的,成立的中華民國,中國,那是國民黨時代。那個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薛篤弼——我對他名字記得很清楚的,一直不會忘記——他建議國家要辦學沒得錢,他說,我們國家這寺廟都富得很哪,把寺廟改學堂,把所有寺廟改學堂。那時候八指頭陀寄禪老和尚(1851-1912)、太虛法師(1889-1947)、上海圓瑛法師(1878-1953)、諦閒老法師(1858-1932)、月霞老法師(1858-1917),這些大德跟他鬥爭。那天童寺的寄禪老和尚就死在北京法源寺。它是兩個政府——南政府、北政府,南的得在南京政府去辦,北方的得在北方政府去辦。寄禪老和尚是到北京來的,跟北政府來辦,為了北方的寺廟。後來怎麼辦了呢?說我們自己辦學。那個時候一時風起雲湧,每個寺廟都有個佛學小學,叫小學。我們辦的佛學。寺廟的財產哪,我們自己辦學了。就為了這個啊,那個奮鬥得不得了。那個時候那些大德們,或者還有福報吧,這才爭得了,到處都有佛學院。佛學院從那時候開始的。——沒叫佛學院,最初叫佛教小學。每個寺廟都有,培養自己,那隻限制自己小和尚,不是對外的,避免這個。 說這段歷史,跟我們現在學《華嚴》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講講我們的歷史,知道我們的歷史才有現在,知道現在是由過去歷史留下來的。所有辦華嚴法會的,很少圓滿成功的。我只說三代吧。慈舟老法師(1877-1958)當學生,月霞老法師辦華嚴大學,就沒有個好地方給你辦,沒有個安靜地方給你辦。大多數單獨辦不能辦,就依靠寺廟。寺廟有固定的常住的規約,常住的清規戒律,你這辦學就跟常住清規戒律不大合。那所以你跟常住裡頭辦,辦辦地,佛學院就跟常住、跟禪堂、跟念佛堂,或者老法師跟老和尚一定吵架的。這我親自看見的。慈舟老法師經常跟老和尚(註:虛雲老和尚?-1959)——他們不是隨便吵嘴,倆人拉著手上客堂。他們倆一來,知客師早都嚇跑了。他們在前邊進門,知客師聽老和尚來了,在後門就遛了。他倆就坐著,你瞅著我,我瞅著你。沒有知客師評理啊,找知客師,知客師不在。倆人看著,算了算了,各回各的寮房:你回方丈寮嘛,他回法師寮。這我們親眼看見的。波波折折地辦了,辦了五年。老和尚一離開啊,連這個也不能繼續了。 月霞老法師,在哈同夫人,哈同公園裡頭辦。哈同夫人做生日,得讓我們這些佛學院學生給她拜壽,要給她磕頭,得磕頭禮拜。這個主意呢,是一個還俗的和尚給她當管家出的。當然這個還俗和尚,辦佛學院也通過這個還俗的和尚。那月霞老法師就不辦了,帶著學生就走了,就遷到杭州海潮寺吧。 而後慈老法師辦了幾次,在湖北啊,在江蘇啊,辦得都不能圓滿。最圓滿的還是在北京,講過兩次《華嚴經》。也不是完全講全的,老法師害病啊,告假啊,或者是中斷哪,這個情況都有的。在我的腦子裡頭是這樣子的。 我剛才不是說了嘛,自己啊,帶著米,帶著錢才能去聽經。但他要來聽你講《楞嚴經》,或者講《法華經》,都是小會,講《彌陀經》,他事先對這部經,他自己有研究,他也能背得。他就看看你的知見,這個法師知見,他知見,他講的,我能得到個什麼。是這樣子。積攢點錢,化點緣,糶點米,來聽的,他不一定聽完。你把懸談講完了,大意講完了,哦,他說你知見是這樣子。跟我相合,我或者多聽幾座;跟我不相合,我也沒那麼多錢,我也沒那麼多米,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