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583|吕清刚:每年烧掉16亿的煤炭发电,却能成为低碳电力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格致SELF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bit.ly/3tnM6wI ,每日上新一支新影片😊 吕清刚:每年烧掉16亿的煤炭发电,却能成为低碳电力的推动者? 我们这几十年的研究,主要就是跟着国家的重大需求。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煤电,我们就研发什么样的技术。 燃煤怎么才能像气体一样高效燃烧,最终实现调峰?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终研发出这种热改性的方法,让煤炭也能成为低碳电力的推动者… 演讲者:吕清刚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时间:2022年6月25日 格致论道第83期·双碳专场 “碳索之路”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吕清刚,我的报告主题是《煤炭:低碳电力的推动者》。 煤炭与低碳如何联系到一起? 下面这张照片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唐托克托电厂。它是一座现代化的燃煤发电厂,装机容量为672万千瓦。它主要是给北京供电,北京每三盏灯里,有一盏就是托克托电厂点亮的。 像这样现代化的燃煤发电厂,在我们国家有超过1000座。它们实现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们国家燃煤发电占电力供应的60%,是发电的主力,它每年要烧掉16亿吨煤。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排放的是二氧化碳,所以煤电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 我们国家每年排放100亿吨的二氧化碳,其中煤电占了42亿吨。既然会排放这么多二氧化碳,那我们能不能不用煤炭?能不能只用可再生能源?我们用下边的两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占24%。在去年(2021年)2月份的极端天气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几乎停止了。那个时候,电力的短缺非常明显,价格提升了200倍,有四五百万家庭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我们国家的情况有点复杂,去年各地方电力的缺口达到了10%-20%,所以在当时拉闸限电很普遍。特别是在东北的辽宁,在极端条件下,有几天风力发电骤减,甚至几乎没有电了。电力缺口继续扩大,为了防止电网的崩溃,我们无选择地进行拉闸限电,这给工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无选择就意味着可能谁用电用的多,就直接拉掉,特别对钢铁工业、医院和一些特殊的部门来说,困扰是很大的。 所以说,我们对电力稳定输出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非常严重。它不止表现在白天有电、晚上没电,更常常是有的时候电多、有的时候电少,甚至出现几天都没有电这种情况。 随着新型电气化的发展,我们对稳定电力输出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在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和要求苛刻的稳定电力输出之间存在一个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巨大的电源,在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和稳定电力输出之间达成平衡。也就是说,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这个巨大的电源要时刻做准备,当没有可再生能源的时候,它就要立刻补上去,这就是调峰的概念。 那么怎么实现调峰?有的人说,储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别忘了,我国煤电一年烧掉16亿吨,储能的技术还不能够实现这种大规模的长周期的调峰。 从刚才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力的缺口问题不是一时,而是几天的,缺口有上千万千瓦,而先进的储能单机容量只有10万千瓦,它的功率输出只有1万千瓦,并且是短时的。在时间和功率尺度的累积计算,实际上它们差了3到4个数量级。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通信: • 通信 人工智能: • AI·人工智能 航天: • 航天 宇宙: • 宇宙 教育: • 教育 少年中国: • 少年中国 植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 • 生物 心理: • 心理 医学: • 医学 生态: • 医学 环境: • 环境 药学: • 药学 数学: • 数学 物理: • 物理 化学: • 化学 艺术: • 艺术 摄影: • 摄影 传媒: • 传媒 考古: • 考古 恐龙: • 恐龙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 工程: • 工程 #中科院 #格致论道 #科学 #科普 #知识 #知识科普 #格致論道 #科學 #知識 #知識科普 #教育 #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