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隨緣妙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淨空法師開示。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大方廣佛華嚴經. 2008/10/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017-1991。 大乘裡面,要記住,確實真的是回歸自性,但是也不離十法界,這個妙!所以這叫做什麼?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在「還源觀」裡面講「隨緣妙用」,同時提升又不捨棄眾生。妨不妨礙?不妨礙。你有分別執著就妨礙,沒有分別執著不妨礙。所以你可以很熱心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只要沒有分別執著就提升了,你看妙用,它不妨礙。如果有妨礙,佛菩薩怎麼能乘願再來?那一來不就墮落了?哪有這種道理?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一切眾生,只有自己更高的提升,他不會墮落的。我們今天會墮落,跟大眾一接觸就會墮落、就會被染污,是什麼原因?我們不是妙用,我們是什麼用?染用,一接觸就被染污,就這麼回事情。他們不染污,不染污就妙!所以我們一接觸就染污,一接觸煩惱就起現行,這個不行。所以要學,好好的去學,接觸的時候是智慧現前,不是煩惱現前,智慧提升,那就叫妙用,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你看經上這麼多的佛菩薩為我們做報告,就是為我們示現、就是來教導我們,我們要會學。宗門裡面的老師教導學生常說「你會麼?」這句話的意思很深,會就是佛菩薩,不會就是凡夫。會,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會,理事有障礙,事事都有障礙,不會!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都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就出障礙了。 所以佛教我們放下,不但在佛教,其他宗教裡面做禱告,禱告有時候產生很大的力量,現在我們講能量。為什麼它會產生?沒有別的,真誠心。就是做禱告的時候,這時候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這個禱告就靈。你們諸位看《了凡四訓》,雲谷禪師講畫符,畫符跟念咒的意思一樣,它那個符從這個筆點下去一點起,一直到一道符畫完成,裡頭沒有一個妄念,這個符就靈。也就是這一個時間裡面,幾分鐘的時間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他畫下來是自性裡面畫出來的,它就靈;如果打個妄念就不靈。念咒也是這樣的,大家都曉得《楞嚴咒》功德不可思議,都學著去念,有沒有功德?真的沒有,為什麼?那個咒太長!不知道有多少妄念在裡頭,就把這個咒破壞了。所以念咒不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短,我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頭沒有一個妄念,它就靈。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十念法」,一口氣念十聲佛號,清清楚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十句佛號靈。蓮池大師教我們念四個字比念六個字的更簡單,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十聲佛號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妄想,這個佛號靈。特別在什麼時候?在我們看到些小動物,我們合掌教牠念佛,這十聲佛號牠會感動。如果我們心不在焉,心裡還有別的妄念,那你念的就不靈,牠聽不懂。咒也是如此,所以你看藏密所傳的六字大明咒,簡單,容易攝心。咒太長了,當然,像楞嚴那麼長的咒裡頭沒有一個妄念,那是相當的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受持、修行愈簡單愈好。我們要想理解,那是愈詳細愈好。 《華嚴經》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講得透徹、講得明白。所以人家講開悟了,悟的什麼?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這個。說穿了,他悟的就是這麼個境界,這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的境界,全說出來了,毫無保留。我們學教,這是聽佛詳細說出來了,說出之後,是他的,不是我的。我們要做的呢?我們如何求證,佛所講的這個境界我把它證實,證實之後就是我的境界。所以我們今天接受這個教育,我們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最後行到極處,極處是什麼?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所證得的境界跟《華嚴》上講的是完全一樣,那就對了,證明我們證的一點錯誤都沒有。所以這時候的經是給我們做證明,我們的境界跟一切諸佛有沒有差別。這是經書的兩種作用,給初學的做教科書,給證果的人做證明,你契入的境界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段經文,雖然是看了幾十年,常常看,那個意思是每一遍都不相同,遍遍有會心之處、有體悟之處,這也說明經是無量義,為什麼?因為它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不是像報紙、雜誌裡面寫的文章,長篇大論,你去看看,一個意思,沒有第二個意思。看佛經、看世間聖人的經典,像中國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也是遍遍有新的意思,從小學習到八十、九十還是有濃厚的興趣,永遠讀不厭,那就是它有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