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全球歷史為鑑:房地產爆破三個信號 (國語) | 專題教學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何謂泡沫? 我們經常從新聞或媒體中聽到一些大行預測樓市泡沫,泡沫是指資產價格大於真實價值,而當價格超越實體經濟可承受的程度泡沫就會爆破。美國06/07的次貸危機就是一個例子,當時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走高,借款人即使信用不好的人也能獲得貸款,造成惡性循環,樓市泡沫最終因為高違約率而爆破,及後更引致08年的金融危機。究竟有什麼指標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樓市是否存在泡沫,而這些指標又代表什麼? 今天我們會討論三個最常用的。 房價所得比 房價所得比等於房價/年收入(Price to Income Ratio),是最眾所周知指標之一。簡單來講,就是需要不吃不喝多久才可以買一個同樣大小的單位。根據一些國外研究發現香港的房價所得比中位數為19,大幅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並被列為嚴重負擔不起的程度。(London=8.5,LA=8.1,San Francisco=9.1, 08LA=11.3) 那為什麼泡沫仍然不爆?原因是自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相繼放水,熱錢自然流入高價值的資產,香港樓市是其中之一,加上樓房供應較少,價格當然有升無跌。 收入槓桿比率 收入槓桿比率是指房債支出/可支配收入( housing debt to income ratio),用意在於觀察買方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性。由於房債支出與利率有着較高的相關性,利率波動必然帶來個人流動性的不確定。以美國為例,在06樓市高峰時收入槓桿比率接近130%,樓市顯然達到瘋狂境界,當利率回升房債支出因而上調,泡沫馬上就爆破。反觀香港最近的收入槓桿比率只是70%,相比97年的110%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顯示樓市還沒有進入瘋狂狀況。 買租價差 買租價差是用作比較置業成本與相應租賃成本差距的比率,它反映市場的買賣決定有否偏離投資房產追求租金回報的目標。比率算式是置業成本除以租賃成本,當比率上升時反映市場比較追求房產價格的增長和忽視租金回報,意味著房產價格大於真實價值,加速泡沫形成。再次比較97和現在,當時買租價差是330%,而現在只是160%,顯示樓市還沒有進入不顧回報的狀況。 經濟才是王 經濟週期決定樓市去向,而股市正是經濟領先指標,當我們比較恆生指數和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時發現股市高峰經常比樓市高峰先行1-3個月。無論如何,樓市價格離不開該區基本面,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影響樓價的分析,可以觀看【專題教學】投資樓房市盲點:三個真正影響樓價房價的原因 (粵語): • 投資樓房市盲點:三個真正影響樓價房價的原因【施傅教學 | By 施傅】 撰文:施凌部署 (施宏毅) *國語片段已經標籤"國語",亦放於另一playlist分隔,希望,國語為母語的粉絲仍然有公平數量分析;廣東話是母語朋友建議不要內進啊,可到廣東話的片段看,內有千多套以上免費影片~謝!* ============================= 對「施凌部署」有興趣朋友可以: 1) 透過「施凌課室」 、「茶敘」及「分享會」等活動施凌親身分享、交流及探討市況 我的公開講座:http://www.sylinghim.com/all-event 2) 在這裡可以認識更多「施凌部署」的應用: 我的Facebook: / 1397969920475134 我的YouTube頻道: / @我要做股神-國語頻道 我的APP+Premium:下載「我要做股神」或 https://web.sylingh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