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文學地圖】回家的路-奧威尼.卡露斯 (完整版)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原住民族電視台 第16台 首播:2014年1月28日(二) 晚上7:30 摘自:台灣原住民 百年文學地圖 http://fasdd97.moc.gov.tw/writer_quer... -- 奧威尼‧卡露斯(邱金士)-Auvini Kadresengan -- 魯凱族好茶村(Kochapongan)人。漢名邱金士,1945年生。畢業於三育基督學院企管系,服務教會多年;1990年重返故居,專心致力於魯凱文化之保存工作。他是重建舊好茶部落的健將,對研究石板文化貢獻卓著。前好茶史官Lapagau‧Dromalalhathe,乃奧威尼之舅公,有關魯凱傳統歷史及禮儀的知識,大都得自舅公的教導。 只要接觸過奧威尼的人,都會被他浪漫的性格吸引,他會吹薩克斯風、彈奏手風琴、唱老歌,更有絕佳的說故事本領。低沉、緩慢的聲音,加上獨特的魯凱腔調,和他說話事實上是在領受一種「口傳文化」,他的文學只是他「民族敘述」的直接文字轉換。奧威尼自己說:「對於所寫的這些文章,算不上什麼作品,更不是創作,只是用些可能是很粗俗的文字且很不恰當的拼圖方法,試著去打開魯凱族的天窗,讓有心人能知道這個民族的內心世界。」他甚至常常?不能用適當的漢文,翻譯令他流淚的祖先的詩歌而敗興苦惱。但他還是用力的寫了,不得已時只好直接保留魯凱族的語彙,王應棠因而評論說:「無論詩人自覺或不自覺,他似乎發現自己的方言裡保留與神、與世界、與人類及其文化,與他們行動之間的聯繫,這些聯繫雖不一定都是很明顯,卻是基本的。包含此一語言的精神之中的,是崇高,是滲透一切的效力;在其中,每一事務都以這樣一種方式獲得它的起源;它有一種可被認知的價值並產生結果。」 正是這樣的「不得已」,奧威尼逼使有心的讀者,必須試著接受並熟悉魯凱族的語言及其背後的文化。這是對漢語的擱置、放棄,卻也同時是對它的介入與干擾。 著有《魯凱童謠》(1993,中華民族音樂中心)、《雲豹的傳人》(1996,晨星)、《野百合之歌》(2002,晨星)、《神祕的消失——詩與散文的魯凱》(2006,麥田)。(文∕孫大川) / titv.ipcf http://titv.ipc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