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

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


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原生植物復興》拯救原生種 台北植物園復育基地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

原生植物復興》拯救原生種 台北植物園復育基地 2 года назад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原生植物復興》拯救原生種 台北植物園復育基地

全球環境變遷劇烈,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近幾年,台灣從中央到地方,興起一股植物保育風潮,有一群人跟時間賽跑,千辛萬苦,只想為台灣多搶救一種瀕危植物,免於滅絕。「台灣原生植物復興運動」系列第一集,先帶您目擊「台北植物園」後台苗圃,這裡並不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宛若台灣的植物方舟。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台北植物園)協助繁殖復育稀有植物的園地,苗圃其實並沒有對外開放,粉紅色花的是康乃馨,它叫(巴陵)石竹,各自在區域裡面都是稀有植物,澤芹雖然是稀有植物, 但它面臨棲地的破壞,但它在植物園裡面長得非常好 。」 2017年台灣植物紅皮書調查,5188種野生植物中,特有種占了1052種,其中屬於國家極危、瀕危、易危的受威脅植物,高達989種。保種,不但搶救植物,更是為未雨綢繆。 2009年莫拉克颱風,屏東縣山區極端豪雨,導致僅存不到20株的「紅衣指柱蘭」原生族群消失;桃園石龍尾則因為土地開發,全數野外滅絕,這只是台灣27種特有植物消失於野外的縮影。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植物它長在野外,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天災或者是人禍,無論如何,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備分,才能夠讓這個已經在野外可能少到(剩下)一株, 從這個備分做出發點,把它推出去。」 2019「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由台北植物園串聯福山、恆春、嘉義、蓮華池、四湖共6座植物園,分工採集、繁殖,再與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合作,引回苗圃或原棲地,要在2022年將保種率從23%提高到55%,約500個物種,但並不容易。 林試所研究助理 張名宗:「能找尋到的資料本來就少,舉例來說,岩花椒,中高海拔的植物,它在原生地是可以開花,在我們這邊它或許長得還不錯,但是它也許就沒辦法開花結果。」 而且為了減少破壞原棲地族群,研究人員通常只取一棵植物,要讓它活得好,還能夠繁衍後代,費盡心思。 林試所研究助理 張名宗:「我取的部分是越小越好,第二個是,我給它的傷口是越少越好,不要讓它有那麼多傷口,可能會有細菌感染問題,(否則)可能它隔年它就不開花,或是隔年它就不結果這樣子。」 以台灣原棲地只剩一株,由植物園成功繁殖200多棵的囊稃竹為例,因為太稀少,連種子的發芽條件都找不到。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夏天種子全部不發芽,冬天的種子才會發芽,例如像這樣,它就是一個,你沒有試你不會知道。」 更何況有些植物需特定昆蟲、動物授粉開花,附生植物有特定宿主,若改人工繁殖,只能從失敗中找方法。 林試所研究助理 張名宗:「(澤珍珠菜)放到一個我自己認為比較適合它的環境,實驗結果就是,大小跟生長狀態,兩個就差得非常多。」 儘管植物園方舟計畫進度已達標70%,明顯超前,不過,董景生擔憂,社會氛圍講求績效,有些機構保種、繁殖之後,急著送植物回娘家,反而害了它們。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植物)可能是在暖化條件下,它沒辦法適應原來的環境,它可能是土壤的改變,甚至於有一些植物有公有母,授粉昆蟲不在了,它就沒辦法授粉,沒辦法結種子,當這些植物再引回的時候,它涉及更多幕後的監測。」 全台植物保育行動,每一個細節,都在向未知挑戰,每一個步驟,都關乎地球的永續未來。 陳宏立 李俊葳 林立一 台北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