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解決生死問題,消除業力只能當作助行,它的正行,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妄想。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法華經140 這一品是講到妙音菩薩品。它主要的內容,就是釋迦牟尼佛放光東 照,放大光明,從東方召請妙音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幹什麼呢?妙音菩薩 是智慧特別殊勝,所以他展現他的智慧莊嚴,來為《法華經》作證。 這個智慧莊嚴,可能大家會產生疑惑。因為我們以前在修三乘的權法 的時候,智慧的重點在於解脫,說「三乘共坐解脫床」。智慧本來是解脫 之本,福德是安樂之門,那麼智慧怎麼就能夠變成莊嚴呢?這一點我們加 以說明。 基本上,我們生死凡夫有兩大問題要解決:一個是生死業力,一個是顛倒妄想。主要是這兩個,任何人都一樣。業力跟妄想,兩個混在一起,那就更複雜了。解決之道主要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凡夫跟外道。他們解決生死問題直接從業力下手。他認為,反正業力是固定的,所以我就修苦行,我透過身心的痛苦,趕快把罪業給消滅;或者我持戒修福,靠善業來取代罪業。 但這兩個方法都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裡呢?因為業性本空,就是業其實不是固定的。我們學過唯識學,大家都知道,你造了業以後,業跑哪兒去了?它是以一種種子的方式存在,存在阿賴耶識裡面。那麼在阿賴耶識裡面,它不是固定的,它剎那剎那地生滅變化。那這個變化受誰影響呢?受第六意識的妄想跟第七意識的執著影響。你第六意識的妄想跟執著活動越熾盛,它熏習第八識,你那個業力就更堅固。反過來,你越收心,你越內觀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業力的活動範圍就越羸弱。 這就是為什麼淨土宗晚年一定要收心。你只要不收心,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都沒有用,因為你激發生死業力。雖然你有往生的願力,但是畢竟生死業力是熟境界,你無量劫所造的業力,所以你絕對不能去刺激它,不能刺激它。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收心,都攝六根。你心一收起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就算它不斷,至少它是沉澱的調伏狀態。 也就是說,心為業主,你不從根本的內心世界去改變,你直接改變業力,那叫做事倍功半。所以你看外道凡夫,修了很久,卻沒什麼改變,該業障深重還是業障深重。你怎麼可能去挑戰你無始劫來阿賴耶識裡的業力呢?你這個阿賴耶識的業力是無量劫來累積而成,你用短短的幾十年壽命,就要去把這個大倉庫的染汙給消滅掉,那不可能的事情。 那怎麼辦呢?佛陀有大方便,就是:消除業力只能當作助行,以拜懺、持戒相助,它的正行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妄想,顛倒妄想,它是根本。因為它整個活動,業力由它所造作,業力也是由它來帶動而增長廣大,罪魁禍首,心為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