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地殼錯動地球震不停 提前防災減災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台灣因為處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錯,地震相當頻繁,除了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也考驗房屋的耐震力。台灣針對新建大樓,已經有法規規範,加強耐震度,但對於老舊房屋,恐怕也仰賴中央,快速檢測,規劃鞏固。 全球暖化加劇,造成極端氣候,也讓地殼累積龐大能量,成為地震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氣候暖化造成冰山消融,會減少大陸板塊地殼原本應該承受的重量,於是地殼向上翹起,可能引起更多的地震。 台灣與日本的地質板塊結構,都有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汪中和表示,過去日本許多地震,與台灣息息相關。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 汪中和:「(1906年)梅山地震,其實跟日本的(1896年)三陸地震,其實是有前後的關係,我們在1935年的時候也發生過新竹台中地震,它跟日本在前面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也有相呼應的先後聯動。」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間隔5年,1999年,台灣就發生集集大地震。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 汪中和:「阪神地震到我們集集地震也間隔5年,大概都是在5到11年之間,我們台灣可能就有大地震發生的聯動關係,那現在東北大地震已經發生了11年了,這個過去發生的重複周期其實很接近。」 汪中和指出,都會區往往是地震災害的高風險區。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 汪中和:「從桃園,沿著高鐵的軸線,把台北盆地的人口逐步地疏散到外縣市,像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這樣子將來發生不管是地震,或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衝擊,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 面對地震的威脅,新建大樓可以採用系統化工法,像這種柱中柱的設計, 就可以加強大樓的耐震強度。 建經協會理事長 戴雲發:「黃色的這整個是一根一體成型的鋼筋,是沒有中斷的,所以很穩固,比較不會爆開,裡面紅色一個圓形,穩定的形狀,我們知道圓形是一個穩定的形狀,所以我們等於是外方內圓,外圍束內圍束的概念,讓整個核心束得特別好。」 除了柱子的設計,戴雲發表示,就連牆壁也有方法,可以提升耐震強度。 建經協會理事長 戴雲發:「以前這個牆壁,每一根鋼筋都是這樣二根二根去綁鐵線,其實很不容易綁好,容易晃動。你仔細看這個黃色的鋼筋,整個是這一片是一根鋼筋,每個地方都是沒有接合點,它的抗震韌性有經過試驗,還提升33%。」 專家呼籲,政府應該加速老舊建築都更,規畫新市鎮,分散人口密集城市,讓台灣更具有抵抗地震威脅的能力。 採訪撰稿:蔡佩吟 攝影剪輯:簡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