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師子直播室】--拜山所遇上的問題 (2024.04.04)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師子直播室】--拜山所遇上的問題 (2024.04.04) (一) 清明祭祖掃墓,是民間慎終追遠、思親孝行的具體表現,如果當日因為各種不同原因,例如有工作在身,或是已經移民,沒有去拜山是否不孝? 佛教認為鬼是六道眾生之一,而有自由身的多財鬼才能享用人間的祭祀,所以如果先人已經往生去了其他五道,或即使在鬼道,但卻並非有財鬼,祭祖掃墓就不能利益到先人了。再者,有人去掃墓是借機會檢視墳地的風水,擔心風水不佳會影響自己及後人的運勢,自己的利益行先,實際有多少孝心就很成疑問了。結論是沒有去拜山並不表示不孝,佛教反而提倡正確的孝行,是以誦經、念佛、做善事的功德迴向祖先,因為先人無論輪迴去了哪一道,都可以受益。迴向的對象也不限於自己的祖先,可以包括和自己有緣的已亡鄉親父老,乃至十方法界的眾生。 (二) 祖先在生時是葷食者,應該用葷食去拜祭他嗎? 如果先人墮入鬼道,並且是有財鬼,就可以享用人間的祭祀,但他並不是直接去食祭品,而是享受祭品的香氣,而素食一樣有香氣,所以毋須用葷食去拜祭先人。再者,用葷食去拜祭,不但自己造了殺業,而且因為是為先人而殺,所以殺生這筆賬也會記在他的身上,令他墮落。主張用葷食去拜祭祖先的人可能是趁機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並不是完全纯粹的孝心。 (三) 如果親人堅持用葷食拜祭先人,自己出一份錢是否也是造了惡業? 雖然是出於無奈,但確實是參與了惡業,應該盡量尋求善巧的方法去解決矛盾,例如提議自己負擔大家的車費,或將自己應付出的金額以先人的名義捐給慈善團體。 (四) 先人能否收到在世的親人燒給他的金銀衣紙? 《法苑珠林》記載有人曾經和鬼界的眾生對答,對方証實可以收到所燒的金銀衣紙,在陰間可作金錢及衣服之用,但如果先人因為收到大量金銀衣紙而留戀在鬼界,又是否恰當呢?此外,現代人基於自己的想像,以為可以燒紙紮食物給先人享用,其實是沒有作用的,因為先人只能夠享受食物的香氣,而紙紮食物是沒有香氣的。 (五) 拜完先人的祭品可以食嗎? 佛教徒一般不會食拜過先人的祭品,特別是在普度法會上的供品,想像一下食物已經被鬼道眾生享用過,自己隨後去食就是「食人口水尾」,是很難接受的。 (六) 如何正確地幫助已亡的親人? 《地藏經》中提供了許多以功德迴向先亡親人的方法。亡者在死後四十九天內,因為善惡業的果報未定,神識不知道將去何處受生輪迴,所以千愁萬苦、備受煎熬,如果親眷能夠在這段時間為他念佛、誦經、戒殺、護生、齋僧,廣造善業,以善業的功德迴向他,就可以為他提供往生善道的資糧。 過了四十九天後,亡者就會隨著宿業轉生受報,如果因為惡業而墮在惡趣中長期受苦,親人為他所造善業的功德利益,可以令他早日脫離惡趣,往生善處。如果他本具福力,已經生在人天道中享受殊勝妙樂,就可以令他的福報增長,有因緣得聞佛法,受解脫生死之無量樂。 師父介紹為先人造功德的方法是念佛、誦經、持咒等,但大家卻不應該用印有經咒的紙張陪葬或火葬。印經或抄經在古代是有功德的,因為對傳揚佛法有幫助,但將經文陪葬或火葬不但沒有流通的功效,並且是對佛法不尊重的表現。隨著電子經書的普及,大眾對實體經書的需求已經大減,如果不問是否有需求,就去印製大量佛經,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並且無法達到佛經流通的真正目的。又因為印刷術的發達,手抄本乏人問津,所以抄經在現代沒有流通的功效,只可以是個人修行的方法。如果不想為了找地方安放所抄的經書而煩惱,可以不抄,改為「受持、讀誦」,遵從經典的教誨,改善自己的行為,功德自然無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