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斷橋情不斷》1982 白蛇傳 詞.黄霑 曲.鍾肇峯 唱.羅文+汪明荃 演.陳寶珠+蕭芳芳 片:七彩胡不歸 1966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想聽 白蛇傳(舞台劇) 其它歌曲 請到 • 羅文 汪明荃 舞臺劇《白蛇傳》 ********* 白蛇傳(舞台劇) 《白蛇傳》是1982年香港歌手羅文自資及製作的粵語音樂劇,故事基於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並由吳世勳編導,羅文、汪明荃、米雪、盧海鵬主演;音樂的主創人員則是音樂家鍾肇峰和趙文海、填詞人黃霑。 表演形式:音樂劇 上演地點:利舞台戲院 場次:21場 語言:粵語 製作機構: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演員:羅文、汪明荃、米雪、盧海鵬 導演:吳世勳 編劇:吳世勳 舞台設計:周思明、王基鄂、張家禎、何旭正 燈光設計:劉景華 音樂 填詞:黃霑;作、編曲:鍾肇峰、趙文海 形象設計 化妝:陳文輝;髮型:李慧英;服裝:梁慧、黎笑齊 舞蹈編排 舞蹈編排:吳世勳;武術指導:劉松勤 背景 1972年,羅文觀看潘迪華的國語音樂舞台劇《白娘娘》後,一直想辦粵語舞台劇。羅文成名後憑巡迴演出賺了不少錢,先於1979年自資成立“羅文製作有限公司”,方便調動資金,擁有自己的幕後班底(不限於舞台劇製作,如專輯《舞台上》的封套設計便由羅文製作有限公司負責)。羅文還找來汪明荃一起商議相關事宜,二人原打算合資,但為怕日後出現金錢矛盾,仍由羅文獨資去辦。 由於事忙、尋找劇本等因素,此劇遲遲未定案柏板。至1981年3月,羅文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正式展開籌備工作,並落實以白蛇傳為劇本,原因是其家傳戶曉、情節感人,而且是“神仙故事”,便於表現“多姿多彩”的舞台效果。此外劇本是大團圓結局。 願景 編輯 十年前的《白娘娘》口碑好票房差,羅文卻抱有信心,因為香港市場口味已提升,而且渴求多年沒有上映的大型歌舞劇[9]。曾觀看此劇彩排的潘迪華亦表示此劇採用簡單的文言,較國語對白的《白娘娘》容易讓人接受[10]。 幕後 音樂人原屬意跟羅文合作多次的顧嘉煇,但他以赴美深造為由(一說是忙於為劇集作曲)請辭,作、編曲的工作便改由羅文專輯《卉》(1981年)的音樂人趙文海和鍾肇峰負責。填詞人則是跟羅文有相當合作經驗並曾為《白娘娘》大部分歌曲填詞的黃霑。 1981年,羅文設立排藝社,所招募的舞蹈員須接受舞台指導吳世勳為期三個月的基本訓練。他曾是羅文的舞蹈老師,亦曾為粵劇《白蛇新傳》(1961年)訓練雛鳳鳴的新人。 選角 許仙、白素貞、法海早已敲定分別由羅文、汪明荃、盧海鵬飾演。汪明荃表示希望藉演出《白蛇傳》,為其事業帶來繼唱歌后的第二個突破。小青的選角過程則一波三折,原屬意唱腔、功架、古裝扮相均出色的黃杏秀,但她堅拒不演,後來羅文曾考慮過招考新人,馮寶寶和張德蘭也在候選之列,最終此角落在米雪手上。她表示小青的戲份跟白素貞同樣重要,且很適合她演,反駁坊間說她身為麗的電視一線花旦卻甘為副角。 特色和演出概況 此劇按各人的特點採取了揚長避短的安排:汪明荃主要負責跳舞,羅文以唱歌為主,雖擅武打戲卻無舞台劇演出和歌唱經驗[21]的米雪則以做戲和表情為重[22]。亦被指較諸以往的白蛇傳改編劇目,許仙的抒情戲較突出,“男女角的戲份更平均” 。 舞台表演具粵劇的元素,如撥水發、耍大水旗等功法,但不採用傳統粵劇的臉譜化妝。音樂方面,樂隊混合中西樂手,達幾十人。趙文海和鍾肇峰譜寫揉合中西樂風的流行曲,以《春泛西湖》和《好姻緣》等數首歌曲為重心,並從《好姻緣》衍伸出多個樂段,佐以《變蛇》、《水漫金山》等純音樂;亦被指為配合情節多用“哀怨的配樂”和“平敘的曲調” 。詞風則淺白,“長短句交錯”,“多用比喻、對偶” 。 佈景以中國水墨畫風的幻燈片,代替硬景,方便日後出國演出,免於攜帶大量道具,並且以音樂過場方式代替換幕。基於舞台難以容納整個樂團,以及演出效果的考量,採取了錄播歌曲的形式,招致爭議,更收到恐嚇信。 演出地點是利舞台戲院,首次於1982年3月3日至14日,再於同年4月10日至17日加演,共21場。 票價:$180、$140、$120、$100、$40 入座率不俗,“場場滿座” 。另有報導指羅文和汪明荃的歌迷經常歡呼叫喊,影響觀賞氣氛。 音像產品 1982年2月末,羅文製作公司出品並經百代唱片發行黑膠專輯《白蛇傳》,分為精選式的單碟和收錄全部曲目的雙碟版,其後派台《好姻緣》至電台宣傳,曾登上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周冠軍。 羅文曾表示為免失真和影響日後的演出,無意發行此劇的錄像帶。至2011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的藏品展覽,此劇的錄像片段才首度曝光。 評論 作家黃夏柏認為《白蛇傳》“以傳統為經,現代為緯” 。2012年,文化評論人林奕華回顧此劇,認為其時香港的歌舞劇和電影都走西洋風,《白蛇傳》是“中國音樂人創作中國音樂劇給中國人看的'實驗'”,屬開先河之舉。對比《白娘娘》,人物的感情表達較為含蓄和傳統,填詞人較著重藝術性而非傳唱流行度。 詞評人黃志華指出為粵語歌舞劇填詞很困難,尤其是涉及多人對唱輪唱疊唱的曲目(如《巧遇煙波里》、《恩似洞庭水》等),並對黃霑的成品感到滿意[33] :76—77。 《劇影月報》一篇文章指《白蛇傳》的劇本分場、部分場景、動作設計等都有《白蛇新傳》強烈的影子。《電影雙周刊》的欄目作者林娓娓則評論道:“雖然戲劇性是缺乏了點,整體上仍然不失其娛樂性,是可以一看的。” 。朱瑞冰主編的《香港音樂發展概論》認為此劇嘗試從中國傳統故事取經,但在當時的香港舞台劇發展中“未能有較大的突破” 。亦有評論指《白蛇傳》像“改良了的粵劇”,而不是“正統舞台劇” 。 後續 1983年1月,羅文表示年末付清《白蛇傳》的唱片錄音費和其他雜項後,虧蝕收場[36]。 樂隊編制 小提琴:劉錦龍(弦樂領隊)以及林僑國、黃偉文等12人 中提琴:李念華、梁文炳、陳炳棠、張海泉 大提琴:劉純如、鄒明範、楊兆沫、莊家良、劉儀 低音大提琴:袁鴻迪、陳輝 笙:李誌群 嗩吶:魏照群 巴烏:鄭濟民 笛子:黃權 琵琶:林風、蔡惠儀、阮仕春 揚琴:曾湘、李德江 板胡、二胡:徐華南 柳葉琴:阮仕春 古箏、板鼓、三弦:鄭文 雲鑼:趙文海 京鑼、小鈸、大鈸、木魚、堂彭、花彭等:梁兆基、趙文海 定音鼓:Flor Laquin Danum 豎琴:Moya Wright 長笛、短笛:Danilo Cruz、Elaine Fine 單簧管:Norman Foster、Pietro Attila D angelo 雙簧管:Lynn Levey 小號:Roger Manners、David Gauger II、Kevin S. Rosenberry、陳文天 法國號:Cheryl Gaskin、Joe A Kirtley 長號:Allistar Gaskin、 Donald Benham 低音號:Jeffery Hoard 巴鬆管:Gary Claunch ********** 斷橋情不斷 白蛇傳.插曲 詞:黄霑 曲:鍾肇峯 唱:羅文+汪明荃 演:陳寶珠+蕭芳芳 片:七彩胡不歸 白蛇傅 斷橋情不斷 許仙在混亂中逃離法悔魔掌,返回杭州,至斷橋,與白素貞、小青相遇,小青一見許仙,直指他為負心人,拔劍要將他殺死,白素貞急忙攔阻,許仙經一番引心道真情後,終獲諒解,小夫妻和好如初。 (白) 湖也舊時樣 君心早變遷 盟約山水見 為何你不見 (許) 郎也舊時樣 癡心不變遷 盟約心中見 未嘗有改變 (白) 橋名斷 不是斷 是腸斷 千千片 (許) 情比金堅情義長存 剝骨傾血為卿卿掛牽 如我是心變遷 居心將你騙 雷霹皇天轟我萬千片 (音樂過門) (白) 頭能斷 癡未斷 相思千千遍 (許) 情比金堅情義長存 心心相印伴身邊 (合) 人再復舊時樣 癡心不變遷 盟約天可見 熱情在心見 湖會凝山可塌 誓盟絕不變 ***** 「白蛇傳」是傳說修行千年的白蛇化為白娘子(白素貞),攜青蛇(小青)來到杭州西湖,與許仙相遇相戀結姻,慘遭法海和尚橫加干涉等一系列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反封建愛情故事。本劇由羅文飾許仙,汪明荃飾白素貞,米雪飾小青,盧海鵬飾法海,1982年在香港利舞台首次公演(紅磡體育館當時正在興建),「除了籍著這個歌舞能為自己的表演生涯留下紀念性的一頁外,我們還有一個願望—為香港推廣文化藝術而獻出一份力”,公演前夕,羅文親筆言志。香港傳媒文化界普遍認為,羅文監製的《白蛇傳》是香港首部粵語歌舞台劇。事實上,根據羅文私人助理Terry憶述,早在1972年,羅文就非常喜歡潘迪華主演兼投資的國語音樂劇《白娘娘》,及後甚至常去美國看百老匯歌舞劇,漸萌生籌備粵語音樂劇念頭,但向潘迪華取經得出的結論是「必蝕(虧)無疑」( 潘迪華稱投資《白娘娘》足足蝕去麥當勞道十二層豪宅)。但羅文有個堅持:“這是我的心願,我們要有個廣東音樂劇!”正如黃霑為本劇的作詞“百困,千艱,不能阻真愛”,正好反映了羅文的執意、愛舞台。 羅文為這個理想,首先於1979年成立了「羅文製作有限公司」獨資經營,1981年自資開設排藝社,後停工兩年、親自培訓新人、帶傷工作。結果,本劇籌備了兩年,製作費高達200萬(港幣),共演了20多場,場場爆滿,盛況空前。Terry說:「利舞台只得千一個座位,即使全場爆滿,也不可能回本,但畢竟是譚先生(羅文本名譚百先)的心願,資金方面又沒問題,自《小李飛刀》大紅後,他開了幾年演唱會,儲下一筆錢,足夠有餘。」曾有傳聞,該劇主角在首演10場所得酬勞僅有一個紅包,真正的演出酬勞,要在增加的10場裡才計算,可見當時投資相當冒險,其製作目的與張國榮《SALUTE》音樂專輯有點相似。 人生志趣兼具理想追求製作的產品往往是上乘之作。汪明荃憶述:「除了羅文,我想不出有另一個人會這麼大膽,重本投資在當時這個不算主流的演出,――他作出邀請時,我幾乎沒有考慮便答應了,什麼價錢、條件,完全不是問題。」為理想不計成本的作品,不是上乘之作,豈會差到那裡去? 這套《白蛇傳》黑膠唱片作為舞台音樂劇的產物,一套兩張,分AB面《序幕》《遊湖》《驚變》、CD面《盜草水漫》《斷橋毀塔仙緣》,整張唱片由趙文海、鍾肇峰作曲,由黃霑獨家作詞並撰寫文案,由羅文、汪明荃、米雪、盧海鵬主唱,唱片名字由香港導演張徹題寫。當時羅文是EMI唱片公司的當紅歌手,汪明荃是TVB(香港無線電視)當家花旦,米雪是RTV(香港亞洲電視)當家花旦,盧海鵬是當紅實力派性格演員,均為有廣泛影響力當紅歌星藝人。不論其它,單從上述內容便可窺這張黑膠唱片的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加上這張黑膠唱片從未發行過CD版本,只是在該舞台劇公演30週年時,羅文家人特別製作了珍藏版《白蛇傳》CD贈予知音好友,更顯黑膠唱片的價值。 版本上,該黑膠唱片有兩個版本,一為精裝版(盒裝),包含全劇音樂,一為平裝版(雙封套裝),為全劇精華部分的音樂,兩個版本均由“羅文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由羅文當時簽約的EMI唱片公司於1982年製作發行。聽感上,照道理,一張精裝版,一張精簡版,聲音應該一樣才對,或者精裝版聲音佔優才對,但在筆者多年試聽中,開始試聽時,反而覺得精簡版的聲音在聽感上比精裝版好,主要表現在精裝版聲音稍薄,使筆者百思不得其解,可見再次印證了黑膠唱片聲音受影響因素多如牛毛的道理。及至後來,在不同的系統試聽,對同一系統不斷調整後試聽,終於聽出了精裝版的好,聲音厚潤、通透、開揚,精簡版偏模擬味,精裝版偏數碼味。雖然專輯整體上曲調偏向平和,稍欠起伏,但勝在製作精良,歌者唱功上乘,兩個版本的黑膠唱片均是不可多得的舞台劇音樂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