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36--什麼是轉速頻率rotating speed frequency?(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振動噪音科普專欄》什麼是轉速頻率rotating speed frequency? 專欄總表:https://goo.gl/RXUxJA 文章連結:https://goo.gl/VtfcLm 粉絲團文章連結: / 2030514630525600 訂閱電子報:https://goo.gl/HJkPMe 什麼是轉速頻率(rotating speed frequency)? 在振動噪音信號的解析,常會聽到「轉速頻率」(rotating speed frequency)這個名詞。這個單元就來看「轉速」以及「轉速頻率」兩者之間的關係! 「轉速」是一個物體的旋轉速度,例如一個轉動軸,該軸每分鐘的迴轉數是1200,單位是RPM (revolution per minute),或是CPM (cycle per minute),也就是「轉速」為1200 RPM。 既然「轉速」已經很清楚了,可以以如1200 RPM表示,那麼為什麼還要「轉速頻率」這個名詞呢? 當「轉速頻率」冠上了頻率,就知道頻率的單位是Hz,也就是cycle/sec,每秒的次數,或是每秒的迴轉數。因此,「轉速頻率」f 與 「轉速」RPM 之間的關係是:f = RPM/60。 如果,「轉速」為1200 RPM,則「轉速頻率」f=1200/60=20 Hz。這樣的轉換關係清楚了,但是,為什麼要以「轉速頻率」f=20 Hz,來代表轉速呢? 一般轉動機械在穩定運轉時,大都以固定的轉速RPM正常動作。我們知道每一個結構系統都有其固有的結構振動模態(structural vibration mode),振動模態包括了自然頻率(natural frequency)以及模態振型(mode shape);結構的振動模態,一般會有無限多個模態數,也就是自然頻率fr,r=1,2,…,實務上,自然頻率會以Hz單位表示。 前文【共振現象之觀察】,解釋過甚麼是「共振」(resonance),簡單的說:當「外力激振頻率」等於結構系統的「自然頻率」時,就會有「共振」的現象。對機械系統而言,「共振」通常會造成機械的大幅度振動,潛在地影響機械的安全及運轉壽命。所以,機械系統在設計時,需要考慮避免「共振」。 在轉動機械系統,其「轉速」對應的「轉速頻率」其實就是該系統的「外力激振頻率」,為避免結構「共振」,此轉動機械系統的設計,就要避免系統的「自然頻率」,不可與「轉速頻率」相近。 以上討論可知,為了配合機械系統的設計考慮,在設定了機械的額定「轉速」規格,可以得知對應的「轉速頻率」,這樣在機械系統的設計分析,求得系統的「自然頻率」,有相同的頻率單位Hz,可以便於相互比較。 另一個觀點,針對轉動機械系統,有人提出「臨界轉速」(critical speed)的概念,簡單的說:此轉動機械系統的「自然頻率」,乘以60,可以取得「自然頻率」對應的「轉速」RPM,就是「臨界轉速」。 綜合以上討論,重點摘要如下: 1. 「轉速」及「轉速頻率」本質上是相同的,只是單位不同。「轉速」單位RPM;「轉速頻率」單位Hz。 2. 「轉速頻率」f 與 「轉速」RPM 之間的關係是:f = RPM/60。 3. 在轉動機械系統,其「轉速」對應的「轉速頻率」其實就是該系統的「外力激振頻率」。 4. 轉動機械系統的設計,要避免結構「共振」,必須:系統的「自然頻率」,不可與「轉速頻率」相近。 5. 在設計分析,求得系統的「自然頻率」,其頻率單位Hz,為便於相互比較,所以會以「轉速頻率」Hz來代表「轉速」RPM。 6. 「臨界轉速」(critical speed)的概念,簡單的說:轉動機械系統的「自然頻率」單位Hz,乘以60就是「臨界轉速」單位RPM。 7. 轉動機械系統的設計,要避免結構「共振」,必須:系統的「臨界轉速」,不可與機械的「轉速」相近。 以上個人看法,請多指教! 王栢村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