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大愛新聞_南水難題_南台灣用水吃緊 地底下藏有水脈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連續幾天的春雨,為北台灣帶來豐沛雨量,但南台灣還是盼不到雨水,用水吃緊,一天比一天急迫。其實高屏地區有豐沛的地下水源,像是在高屏溪底下,就有一條汲水管,就算是旱季,河床乾枯了,也能照常取水,一天能供應十萬噸用水。另外在屏東,林邊溪下也有一條集水廊道,一天能供應1500公頃的灌溉用水。 在南部縣市一個個拉起供水嚴重短缺警報的同時,大愛新聞採訪團隊深入屏東來義鄉山區,卻發現了豐沛水源。黑暗中,大水不停湧上。身在岩盤底下,而上頭其實就是林邊溪的河床。 屏科大水資源中心主任 丁澈士:「在河道下面,在河道下面大概七公尺左右。」 藏身河道地底下七公尺,全長三百二十八公尺的二峰圳,利用滲透到地底的河水,流過三角形斜斷面缺口,不用幫浦抽水,無重力的方式,溪水自然流入地下集水廊道。 屏科大水資源中心主任 丁澈士:「這邊你可以看,這邊水從那邊出來,這邊是圓形的,這邊有三腳堰,那有兩個。」 尤其透過河床上土砂的自然過濾,水質清澈見底,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流水清澈見底,引出藏身地下的水源,這不只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八十多年來二峰圳下游台糖萬隆農場的灌溉主力。 屏科大水資源中心主任 丁澈士:「豐水期可以到25萬噸,枯水期可以到7萬噸左右,那7萬到25萬,這是供應給二峰圳灌溉圳渠1500公頃的灌溉用水量。」 同樣利用地下水源做為取水方式的,是在高屏溪邊,大高雄地區供水的秘密武器。 挖土機不停河床上來回,清除堵塞的泥砂。在一片乾枯的高屏溪畔,這個斑駁淡藍色的建築,其實是一口汲水井,而這裡的抽水機持續在運轉。 屏科大水資源中心主任 丁澈士:「河床底下有兩根1650毫米的汲水管,深入到河床底下,經過過濾以後,進入到汲水井,那這個汲水井再用抽水機把它送到澄清湖(集水廠)。」 把汲水管穿過河床床底,利用管面滲透的方式,把沉降在河床下的水源匯聚到管路中,就算是旱季河床乾枯了,也能照常取水。 莫拉克颱風後,當水公司供水功能幾乎停擺時,汲水井更成為大高雄地區的取水希望。 屏科大水資源中心主任 丁澈士:「一口井用20萬噸來供應的話,只需要5口井,就可以代替高屏溪攔河堰在汛期的時候,作為緊急備用水源。」 緊急情況,高屏溪的汲水井發揮救命功能;隱身山區的二峰圳,八十多年來,始終保有終年供水的實力。 看見高屏地區地下水資源的豐沛,開發時對環境影響相對輕微,更期待在新的水利開發計畫中,不要忘了納入利用地下水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