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內地“窮鬼”超市,攻陷香港,本地大佬都擋不住10元的血洗!都快被搬空貨架了!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香港,你真是讓我感到陌生。” 最近,不少香港人和遊客紛紛發出這樣的感歎。起因是去超市購物,沒想到有生之年也能看到這樣的物價: 10元3斤的西蘭花、5元2斤的菜心苗,連內地都要10塊一斤。而如今,縱觀在香港,這樣的窮鬼超市還不是少數。 因為價格太有誘惑力,有超市不少貨架直接被搬空。 今年,“窮鬼超市”四個字的含金量還在實打實的上升。 不僅硬控內地人。“20點後的窮鬼超市”上了微博熱搜,不少人紛紛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戰利品”,挑戰“100塊能在窮鬼超市買到什麼好東西”。 誰能想到,如今這股風又刮到了香港。中環的奢侈品店裏冷清無人,而深水埗的佳寶超市內卻是人聲鼎沸。 曾經,香港被視為購物天堂,但那是針對有錢人的天堂。如今,面對328億港元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連續10個月下跌的慘澹現實,這些“窮鬼”超市逆勢增長,徹底成了香港消費的一股清流。 繼“窮鬼套餐”後,消費降級的香港人,又捧火了“窮鬼超市”。 從大廠到小老闆, 集體擊退“李嘉誠系”超市 曾經,很多內地人對香港旅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貴! 一碗普通麵條動輒賣到50港幣,連一顆大白菜都仿佛開過光賣到20多塊。連香港本地人自己都直呼“吃不起”。 這不是個別人的感受。2024年最新發佈的《全球生活成本城市排名》中,香港再度蟬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的稱號,更是加深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但這個印象,很快就要不復存在了。因為在這背後,離不開各種內地同行大力攪局。 前有各種零售玩家打頭陣成功試水。 內地平價超市好特賣去年下半年登陸香港,開業初期以2港元可樂成功吸引眼球,個位數價格標籤貼滿貨架,一經開業就大受港人歡迎,現在已經開到15間分店。 還有錢大媽,在內地就以“便宜”著稱,2018年進軍香港市場,主打一個接地氣:根據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打折,而且越臨近閉店時間,折扣力度就越大。 它還有一個原則:堅持每日菜品當日售罄,如此“人無我有”的畫風,香港人哪能抵抗得住? 珠海的“鮮一街食材超市”來到香港,更是教會當地老闆什麼叫會做平民生意。 這家售賣鮮肉、蔬菜及水果等食材的超市,因為主打低價甚至比街市還要便宜,一個月的時間,將香港一處空置了14年的地段,重新盤活了人氣。 後有大廠的“鈔能力”降維打擊。 本來,香港也有一家成立於1991年的連鎖超市佳寶,主打薄利多銷,被譽為“窮鬼天堂”。沒想到被大廠京東盯上,不僅砸鉅資買下,還徹底給香港人送了一波大福利:在香港推出全場八折促銷,一開就是三天,還為65歲或以上長者準備6萬份月餅,消費任意金額就能換領。 “以前每週去百佳買日用品要花三百多港元,現在在佳寶兩百塊就能搞定。”總之,內地所有曾經吸引港人的招數全部用上,至於對香港超市的影響,美聯工商鋪行政總裁曾坦言,當這些門市越開越多,香港大型連鎖超市會受到衝擊。 這種消費轉變不僅體現在購物選擇上,時間長了更是扭轉了港人的定價心理。 從內地同行擴張到大廠攪局,香港的“窮鬼”陣容還在不斷擴大。 搬空貨架背後,全港掀起價格戰 香港人的“搬空貨架”場景,終於從內地複刻到本土。 曾經,網友專門整理香港市民北上深圳的遊玩及購物路線:第一站山姆、第二站沃爾瑪,總之離不開超市。 畢竟,價格差太大了。同樣的檸檬洗潔精,在香港平均售價高於20港元/支,但在山姆僅需14.5港元/支。更有港媒發現山姆商品比香港便宜50%以上是常有的事,於是,港人擠爆內地山姆自然成了常態。 然而,隨著香港窮鬼超市的增多,不出香港的排隊場面也開始出現。 京東收購佳寶後,港人瘋狂搬空貨架,被人稱為“世界末日”;其他超市推出低價蔬菜當日,門店前排起百米長隊。 內地“窮鬼超市”的衝擊,可以說直接打破百佳、惠康壟斷香港市場的格局,這兩家分別隸屬於李嘉誠家族與英資怡和集團的巨頭,曾長期掌控香港零售市場的定價權。 面對衝擊,當然,很多香港同行也徹底坐不住了。 一方面,是火速掀起價格戰。 從今年開始,不少香港人驚奇地發現,很多超市裏的菜,甚至比內地價格還便宜。一些香港人甚至驚呼“感覺自己穿越到了20年前”。 菜牌直接標明“同歸於盡”。有老闆甚至還會根據心情調整價格,比如"1元一條"的瓜類和"1元一斤"的青菜。如果恰巧碰到"老闆失戀",全場蔬菜統統10元3斤。 另一方面,是加速彌補曾經的短板。 比如香港本地電商平臺HKTVmall做了幾個過去不敢想的決定,包括取消訂單自取門檻限制,讓消費者能更便捷的取貨,與此同時,還派發了總值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現金券,涵蓋多個日常消費品類,主打一個誰都能用。 香港電商平臺及超市更是嚴陣以待,惠康緊急與叮咚買菜合作,引入150個直采SKU,蔬菜最低只要5港元,百佳推出全場88折,高層親自赴內地農場,就為了簽下全年合約。 窮鬼超市在香港的社交平臺也是火成流量密碼。“香港減價優惠情報組”、“超市優惠關注組”等群組就有數十萬成員,“窮鬼超市”帖子下更是動輒幾百幾千評論。 曾經,香港是逼格消費的代名詞,如今,錢不好賺,大家都開始不裝了。 畢竟,窮不丟人,假裝不窮才丟人。 無論如何反擊,對整個零售市場的衝擊都是顯而易見。 如今,香港超市明顯分成兩種格局:一種是中高端玩家,包括Citysuper、一田等憑著和牛、日本水果等特色貨品維持優勢。另一種則是以京東佳寶為主的平民超市。 無論哪種賽道,毫無疑問的是必須都要做極致,在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面前,超市的未來沒有躺賺可言,只有不斷的強化競爭力。 如何留住因平價而改變購物習慣的消費者,將是對所有超市玩家的一大挑戰,香港超市如何挽回人氣,兩個行業新變化要記在小本上。 第一個大趨勢是,內地同行不是眼中釘,而是最佳盟友。 內地零售企業的南下,帶來的不僅是低價競爭,更有各種先進又獨特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供應鏈殺手鐧。京東以40億港元收購佳寶後,更是將這種模式發揮到極致。香港超市也可以與其合作,依託大灣區供港蔬菜基地與零關稅政策,陽光玫瑰葡萄經冷鏈直送後,能比市場價低30%;七鮮洗衣液也比同類產品便宜四成。 不少超市更是專門建立了專供香港蔬菜基地,在政策保障下,通過專車冷鏈等高效運輸方式優先供應香港,大幅降低了物流和保鮮成本,還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品質。 此外,還有數位化服務,比如京東佳寶已實現線上下單配送,解決了老街坊購物不便的痛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香港實體零售店背後往往並無龐大的網購業務支持,面對高昂的租金及人力成本,難以低價吸客,內地企業攻港,顯然有望扭轉這一困局。 第二個大趨勢是,未來所有的超市,想活下來都要胖東來化。 其實,低價並不是長久的吸客之道,想要真正留住顧客,還是要將務實刻進基因——體驗持續升級。 就像如今河南跑出不少爆火超市黑馬,各有各的整活。有的把餐飲區移到收銀線,顧客買完海鮮現場就能免費蒸煮,有的在超市裏建公園,平時的人流量都堪比5A級景區,歸結於一點還是:真心換真心。 香港超市想要翻紅,服務提升顯然箭在弦上。改變過去售貨員的“冷臉服務”,不一定非要做到“顧客是家人”,但起碼也要對顧客的需求細節多上心,讓人逛完有再來一次的動力,而不是“來都來了”。 在這背後,表面上是與內地玩家競爭,其實是香港零售業格局的一場深層重塑,從賣場形象、商品品質到賣場服務等都需要深刻改變。 一切正如胖東來超市牆上貼著的標語所言,“最好的行銷是真誠,最好的創新是品質。” 人心換人心,永遠是顛撲不破的商業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