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11 初中入学忆联考,《尚德义著:一位中国大学教授的人生经历》,第一篇 启蒙和小学时代,加拿大国际出版社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1956年,我们高小毕业生迎来了初中入学考试。这是我的第二次升学考试。我的第一次升学考试是在两年前举行的初小毕业升高小考试。地点是在我刚刚毕业的广宁完小。 “这次中学入学考试是全县规模的一次联考,无论规模和受重视程度不是你们上一次升高小的考试可以比拟的。”不久前,我的六年级班主任王殿春老师对全班同学说。 1.通江口完小考场忆祖父 依县教育局的通知,广宁完小的应届高小毕业生被安排在通江口镇的完全小学。通江口镇距离我家所在的长岭子村20里路,地处辽宁省昌图县西南一隅的辽河东岸,河西岸是法库县。一个小小的通江口镇,在中国史书却早有记载,盖因于他处于辽宁省的母亲河-辽河岸边。 辽河是一条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它的上游有两大支流,东辽河和西辽河。西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在辽宁省北部昌图县的三江口地区与源自吉林省东辽县萨哈岭的东辽河汇合。两条支流从此成为辽河。 辽河全长1345公里,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在辽宁省内,辽河由北向南纵贯全省,注入渤海湾之前在辽宁的大地上孕育了著名的辽河平原。辽河平原是中国著名的产粮区,拥有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要工业。辽河是辽宁省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托辽河所赐,通江口镇很早就在昌图县几十个乡镇中小有名气,而通江口完全小学便是民国初年昌图县的五大完小之一,历史悠久。 我奶奶告訴過我,我祖父尚玉樓在他老人家33歲时的民国初年曾經在该校做過校長。1956年,時年13歲的少年的我,便在我的祖父當過校長的通江口完小參加我的初中入學考試。此時,距離我祖父當校長的時間已經過去了33年了。抚今追昔,我心生感慨。 这次升学考试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如今回想起来,我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初中升学考试的头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考学伴步行20里路来到通江口完小。临行前,妈妈做了几个白面花卷给我带上,用作我考试当天的干粮。这是母亲能够给我准备的上好食品了。当晚,我们睡在通江口完小临时搭建的长长的睡铺上。 2. 算术考试忙中出错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开始第一堂考试,考试的科目是算数。我打开考卷一看,啊!共有五道试题。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试题,发现不算难,于是拿起笔来就做。在这个算数考试中,我的心情轻松得很,题做得很顺利,并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把试卷交了上去。 人都是在教训中成长的。俗话说,忙中出错。当我刚刚走出考场门口的一刹那,突然心里一惊。 “不好!最后一道题做错了!”我暗暗叫苦。 我下意思的一拍大腿,暗暗地埋怨自己“谁让你这么早交卷?” 然而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哇! 原来这是一道计算屋子粉刷白石灰面积的计算题,题中给出了屋子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的尺寸,求屋子需要粉刷的总面积。 本来,我在课堂学习时就知道这样的题有一个陷阱,那就是屋子前后上下左右六个面中只应刷前后左右和天棚五个面,地面是不用刷的。如果硬要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那就错了。 这样的题如何做,老师平常没有少提醒过,可是我今天做题时偏偏忙中出错,实属反常。 “如果晚一会儿交卷,多检查一下卷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我再一次暗暗埋怨自己的草率,可是为时已晚。 3. 印象深刻的语文考试 第二堂考试是语文。这次语文考试可并不轻松,其中最难的一道题是要求背诵“祖国,我回来了!”这首诗的第一段。 这首诗是我在五年级时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原诗较长,课本中仅有两段诗,它们是: 车过鸭绿江, 好像飞一样。 祖国,我回来了, 祖国,我的亲娘! 我看见你正在 向你远离膝下的儿子招手。 车过鸭绿江, 好像飞一样; 但还是不够快呀! 我的车呀! 你为什么这么慢? 一点也不懂得 儿女的心肠! “祖国,我回来了!”这首诗是诗人未央于1953年2月创作的。这首诗后来被作为表现抗美援朝生活的代表作。诗的前两段描写志愿军战士迫不及待地想尽早回到祖国怀抱。该诗通过描写作者从朝鲜战场乘车过鸭绿江桥回到祖国时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亲切感人,语言流畅,感染力之强,很受我喜欢。于是我平时常去读它,一来二去便把它读熟了,还能够背诵。恰好这次考试中要求默写本诗的第一段,我顺利地写了出来。 这首在五年级课本中学到的诗,考试中的背诵就凭借我们当时学习的功夫了。老师都会按惯例认为,五年级课本,在升学考试的复习中不会做为重点的对象,结果这道题对绝大多数考生很困难。 语文考试的不轻松也反映在用词造句一道大题上。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有一个用“踌躇”造句的小题。关于该词的意思,我是知道的,即犹豫不决的意思。但平时我们说话很少使用这个词,如今在这样的考试中真要用它造起句来,势必感到很别扭。 我从平时学习造句的经验中知道,句子造得越长,越易出错。我恐怕把句子造错了,又为了避免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体考试,于是就造了一个简单句“他有些踌躇了。” 我感到,这个句子虽然造的很简单,但它有主语,谓语和状语,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出了考场,很多考生都抱怨这个词的造句很难。此时,我脱口而出我造的这个简单句。许多同学听了直摇头,而且,更逗得站在一旁的广宁完小领队老师捧腹大笑。 原来这位领队老师认为我的句子造的过分简单,很难被阅卷人认可的。我不同意这位老师的判断,认为我造的确实是句子。然而,我对这位老师的意见却保持沉默,认为依自己小小年纪无论如何不宜和老师争辩,心想,句子造的对错与否就交由阅卷人判定了。总之,心里对自己还是较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