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 業力本來是個阿賴耶識,是一個種子位,是誰把它喚醒?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法華經100 一、眾生顛倒相 因緣有(善惡業力) 顛倒生(取相分別) 展轉相續 你要忍辱,首先你要對你內心的相狀有所瞭解。相狀是很重要的一個傳遞的橋梁。就是說,諸位!你說外境傷害你,可現在有個問題,你心外的東西怎麼就跑到你內心來傷害你呢?外境是個色法,是一個質礙的東西,你的內心是一個心法。心法跟色法這兩個是有界限的,它怎麼跑到你內心來傷害你呢?喔,原來它有一個相狀,就是我們去取這個相。就是說,首先第一個,出現的是一個因緣的相狀;第二個,產生一種分別的相狀。 我們先講因緣相。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概念,他講一句話,這是很多文字的組合。他講這句話,你為什麼痛苦呢?從諸法因緣生的角度,就是你跟他有業力。如果你跟他沒有業力,他講什麼話你都不會痛苦。要不然你怎麼說諸法因緣生呢?如果這句話本身它就能夠讓所有人痛苦,那這句話就有自性了,那就不是諸法因緣生了。 但事實上不然。你看,他講這句話,四個人聽到,三個人都沒有痛苦,只有你一個人痛苦,那表示你有問題了。就是這個相狀跑到你內心的時候,你有不安的感覺,很簡單,業力。你跟他過去一定有某種業力。某種程度就是你對他有業力,所以他現在反彈回來。第一個,因緣相狀。那這個還不可怕了,因為這個只是感受。 第二個,你又把這個相狀取過來,加以想像、分別。這個事情就變成更加複雜了,就不是單純的過去的業力了,還加上你今生的妄想。經過你這麼一想像,這個事情就牽涉到很多事情了。你可以想到過去,想到未來,然後在這句話裡面不斷地取相、分別。然後呢?然後你跟他的因緣就又會產生另外一個業力,因為你一定會反擊。那麼這個業力到來生的時候,又會產生一個妄想......所以就墮入了一種生命的惡性循環。 #如果你不學佛,就順其自然,人生無解 其實人生是無解的,說實在。諸位!如果你不學佛,就順其自然,人生無解。為什麼無解?我告訴你:第一個,你前生有業力才來嘛。然後你又沒有好好地面對,然後你又用情緒面對業力。好,就把這個業力擴大了;擴大以後,來生業力更重。所以,按照正常的發展,如果順其自然,善因緣會越來越好,惡因緣越來越糟。 過去,有一個母親,她生了兩個兒子。期中考快到的時候,這個母親就先到大兒子的寮房,去看他用功的情況。她一看,哎喲,這個大兒子打瞌睡,手上拿一本書。她就很生氣,這個兒子實在是懈怠!接著她又到了小兒子的房間去,一看這個小兒子,也是打瞌睡,拿一本書。她很高興,這個兒子精進!然後父親回來了,那這父親說,今天兩個兒子用功情況怎麼樣?這個母親說,大兒子實在是懈怠,沒有善根。這怎麼說呢?你看,他拿到書本就打瞌睡。他可能平常不見得打瞌睡,一拿到書本就打瞌睡。那小兒子呢?小兒子非常好,他打瞌睡的時候還不肯放下書本。你看多好,是吧?連打瞌睡都不忍心把書本放下。 諸位!相同的相狀,但是進入到母親的心中,產生不同的震盪。你看,很明顯,諸法因緣生,她跟大兒子過去生結惡緣嘛。結惡緣以後,這個相狀經過她的分別,就擴大了,她開始用身口意去把這個業力擴大。她跟她的小兒子就是結善緣,他所有的行為進入心中她作美好的解讀。這就是感受的問題。 #諸位!業力本來是個阿賴耶識,是一個種子位,是誰把它喚醒? 諸位!我們太相信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讓業力直接進入到我們的心中。諸位!業力本來是個阿賴耶識,是一個種子位,是誰把它喚醒?就是我們把外來的相狀引到我們內心裡面,就喚醒我們過去的業力。然後再把這個業力加以分別,然後又儲存到心中,讓業力更加地強大。 所以它的可怕就在這四個字,叫做展轉相續。這人生無解。欸,說,你們母子關係,我來調停調停。沒辦法調停,無解,因為各打各的妄想。 就是說,如果人生只有業力,那很簡單,我今生還你就算了。如果人生只 有妄想,那各打各的妄想,你也不理我,我也不理你,那也就算了。最可 怕的就是業力跟妄想合在一起,那後果只有四個字,叫展轉相續。 #遇到事情的時候,記住!先回家,就是離相 那怎麼辦呢?那佛教怎麼處理呢?我們看佛法怎麼處理,看第二個,諸法如實相。 處理之道,佛法就是,遇到所有的事情先不要管外境怎麼樣,因為傷害你的不是外境,它只是一個助緣,你要調整你的心態。你認為別人傷害你,表示你進入了顛倒想。就是說,你如果不知道病因,你就永遠不可能把病治好。如果你還覺得說是別人在傷害你,那你永遠就無解了,你的人生就無解了。 你要安住你的心性,第一個當然先修空觀。 我們從中道實相來看,遇到事情第一個就是先修清淨心,就是迴光返照,「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這個地方的清淨,最關鍵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本然」,這是很關鍵的。諸位!我們安住的清淨心不是修來的。我問你,你在煩惱的時候、在躁動的時候,你哪有清淨心呢?你從表面來看你 是躁動的嘛。所以這個清淨心是你本來具足的。如果你認為這個清淨是要修來的,那你永遠沒有清淨心了。就是說,在你煩躁惱動的關鍵時刻,你 怎麼能夠帶領你安全地過關呢?就是來自於你本來的清淨心才有辦法救你。這個本來的清淨心既然是本來具足的,那就不隨因緣的干擾。就是你 起煩惱也好,你起善念也好,它永遠就是清淨,叫做本然。 當然這個關鍵點就是說,遇到事情的時候,記住:先回家,就是離相。你已經變成是不清淨了,因為你抓了很多相狀,所以你先怎麼樣?從相狀裡面就迴光返照你的本來面目,這是第一點。你把相狀拿掉,你的分別心就沒有了;你分別心沒有了,你就恢復到你的相對清淨心了。這是第一個。所以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就把你內心回到清淨心,這第一個。 #怎麼才叫住忍辱地? 第二個呢?再重新出發,再重新面對,用菩提願。就講到十法界十如是,歷歷分明,就講到即假,你要怎麼用菩提願去面對它。 意思就是說,佛法是先否定再承當,你要知道這個相狀就是業力跟妄想的結合,這個相狀要放棄,最後再重新面對。 那麼,這個「住忍辱地」就是怎麼樣呢?這個不只是修忍辱,諸位,那是成佛之道!它本來是一個逆境,但是,如果你能夠善用,反而讓你的內心更加地靠近真如。就是透過離相清淨,最後再發起菩提願。所以這個地方關鍵就是,先回家、再出發,這個叫住忍辱地。這個大地,就是你的一念心性就是大地。以真如本性來面對大地上的草木,不管這個草木漂亮也好,有毒也好,是一個美好的草木也好,反正就是從大地的角度來面對所有的顛倒相,這個叫做住忍辱地。 我們先講到安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