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财新周刊2024年第48期导播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首尔6小时事变》,让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促使尹锡悦贸然发动这样一场被不少评论者称为“政治自杀”的举动。 对尹锡悦而言,自己发动戒严令的计划理应更为顺利一些。 早在2022年5月刚就任总统时,尹锡悦就宣布将韩国三军共七名大将级别的将领全部更换。由于海军和空军参谋总长上任尚不足一年,此举引发韩国朝野侧目。同年12月,尹锡悦任命同样是自己高中校友的李祥敏为行政安全部长官。 2023年10月,包括三军参谋总长和作为韩军“一把手”的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联参)议长在内,七名大将级别将领再次被全部撤换。尤为罕见的是,此次尹锡悦新任命的七人,均是从中将军衔拔擢为大将军衔,其中就包括获任陆军总参谋长的朴安洙。同年11月,尹锡悦的另一位高中校友吕寅兄(音)被任命为军事安保支援司令部司令。经过尹锡悦的两轮军事高层大换血后,在前任文在寅政府时期获晋升中将以上军衔的军官,就几乎从韩国军队的领导层中消失了。 戒严风波的四个月前,与尹锡悦是高中校友的金龙显,才刚被从总统府警卫处处长提拔为国防部长官。上任防长后,金龙显立即邀请首防司、特战司和防谍司长官在汉南洞官邸会面,当时这一动向就引发了有关尹锡悦或意在布局戒严的广泛猜疑。 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木村干认为,此次尹锡悦不顾阁员反对执意发布戒严令,可能也因为他认为只要动用军队,军队就会支持他;一旦军队行动,国会封锁也可以顺利进行,戒严令不可能轻易解除。“他大概觉得,只要争取一些时间,把自己的主张展现出来,就能被理解和接受。但实际上,他连军队都没能按预期调动起来。” 但无论如何,尹锡悦在把握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动戒严令,背后的动机无疑是自己日渐式微的支持率。据韩国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2024年11月初发布的民调结果,尹锡悦的支持率已降至17%,创就任以来最低纪录。 尹锡悦本欲借2024年4月的韩国国会改选逆转这一不利局面,怎料在韩国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第一夫人丑闻不断发酵、万圣夜突发公共踩踏事件、医政矛盾加剧等多重危机叠加下,他所属的国民力量党在改选中遭遇历史性失败;共同民主党则不仅守住了国会过半席位,更带领整个在野党阵营在一院制国会的300席中拿下近三分之二的192席。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王自励、路尘、胡暄(发自北京)、曾佳(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陈立雄(发自日本东京),文章当中除了详细介绍了尹锡悦发动戒严令后6小时中所发生的诸多细节,还分析了尹锡悦背后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无休止的政治缠斗,以及误判局势后尹锡悦所将面临的局势。 《特别报道:限“芯”再升级 》 尽管已经早有预期,但美国这份200多页新禁令,还是令中外半导体业界震惊。 美国时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新版禁令,全面升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范围,要点包括:新增140家和中国相关的公司至“实体清单”(Entity List);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软件工具进行出口限制;禁止AI(人工智能)芯片所需要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向中国出口等。 一名从事半导体行业管理的资深人士表示:这是美国拜登政府三轮对华半导体制裁的“收官之作”,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堪称一场对中国半导体国产自主供应链的“大绝杀”。 相比较前两次制裁集中在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和关键晶圆制造商,这次管制新规既阻止中国进口先进的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宽带存储器)、设备和软件,也限制了中国自主生产高端设备的各条通路,“黑手”几乎伸向了中国芯片制造的全产业链。 在AI大模型时代,海量数据对算力提出更高需求,AI芯片的竞争从提升单卡GPU性能转向“GPU+HBM”的系统优化。如果没有高性能HBM,AI芯片整体效率会大打折扣。 12月3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罕见地联袂发声,呼吁相关行业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一名美国芯片“大厂”销售人士表示,他的一些大客户在此前几轮美国出口管制实施之后,都加速转向国产。目前,中低端芯片已广泛国产化;高端芯片国产替代未来也势必加速。 中国半导体业内外再度深化了一个共识,破除一切幻想,惟以自立自强才能破局。现在,有不少中国企业开始不沿着美国既定的这些创新路线往前走,但是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性能比美国路线稍差一些,但从架构到设计,到工艺、封装,以及支撑的设备和材料都是自主可控的。更多内容请看《特别报道:限“芯”再升级》。 《汽车供应链重构》 大多数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走出燃油车时代,智电汽车发展越快,这类供应商的日子就越难过。比如德国企业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在7月宣布,将在2028年之前裁员1.1万—1.4万人。 7月到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占比连续四个月超过50%。凭借智能电动车产品,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接连新高,10月甚至跨过了70%大关。 行业转型是一些跨国供应商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传统燃油车核心部件;但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被电池和电机取而代之;插电和增程式混动汽车保留了发动机,但变速箱结构大大简化,国内供应商就能生产。 过去,车企和供应商各有核心技术,彼此相安无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打破了平衡。采用电控的汽车部件越来越多,软硬件可以分离,原来分布在各个系统中的控制软件也可以集成,改由域控制器或中央计算统一控制。整车厂不仅站在峰顶,还占据了中心。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跨国供应商的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002594.SZ)是汽车行业垂直整合标杆,都同时具备供应商能力。特斯拉不仅自己集成软件,还可以设计硬件再交给供应商制造;比亚迪原本就是供应商,在造车之前是电池企业,造车之后自产大量零部件。 汽车行业技术变化势必带来供应链重构,传统供应商落差感显而易见,它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吗?更多内容请看《汽车供应链重构》。 《联合惩戒反电诈》 过去一段时间,四川人罗烨(化名)经常在网上检索“帮信罪”“断卡惩戒”等关键词,想寻找解封被冻结银行卡的办法。他曾经因“出租”一张银行卡供人转账、取现而被行政拘留10天,涉案后他了解到自己银行卡中取现的资金是相关诈骗案中受害人的。获释后,他发现名下所有银行卡都被冻结了,麻烦的是他一度连工资都无法打进银行卡中。 最近,一部与断卡惩戒有关的新规颁布,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在12月1日正式施行。 目前电诈网络犯罪已经产业化运作,分前端引流、设备架设、人员招募、窝点设置、信息推广、支付取现等多个环节。在复杂的犯罪链条中,身处下游的卖卡人被形象地称作“卡农”,核心价值是提供银行账号、手机号等工具,与上游间隔多个层级,实际并不直接参与电诈、网赌等犯罪,也被称为“工具人”。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然而,司法打击往往难以覆盖整个链条,受限于其他犯罪环节没破获或者没查清,已经到案的嫌疑人往往无法以上游犯罪的共犯处理,为了避免无法定罪,以两高司法解释的形式扩大帮信罪的适用范围,为斩断链条、打击电诈犯罪提供了一条治理思路。近年来,电诈及相关犯罪的联合惩戒有哪些变化?更多内容请看《联合惩戒反电诈》。 《高才踊跃入香港》 11月,香港高才秋季招聘展览气氛热烈,这场专为高才举办的招聘会吸引了近3000人报名,他们都希望尽快找寻留在香港的机会。 “高才通计划”全称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这是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底正式推出的全新人才入境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范围的高端人才。如果申请人前一年的年薪高于250万港元(约合233万元人民币)、或是五年内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又或是本科毕业五年以上且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百强大学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此类签证,首次入境后可获准在港逗留两年。 这项门槛明确的人才计划一经推出,申请者相当踊跃。截至2024年9月底,特区政府接获超过10万宗高才申请,8.1万宗申请获批,超过九成的申请人来自中国内地。对大部分申请高才通的人士来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才是他们拼香港“身份”的最终目标。但这需要他们至少连续获得两次续签,直到在港逗留期满7年,才能符合申请永居的条件。 特区政府改变实施已久的“拣选制”,决定不拘一格“抢人才”的背后,是新冠疫情之后香港严峻的“人才荒”。在2020年中至2022年中,香港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流失人口当中约三分之二属于高技术劳动力。 然而,许多内地高才来港寻找就业机会时,却遭遇中层岗位不足的问题。互联网行业机遇有限,一些曾经的大厂中层不得不转行卖起保险。受产业结构限制,香港的开放岗位集中于金融、保险、法律等传统行业。而目前金融行业整体环境并不理想,在大量新来港人才输入的情况下,企业较难产生相匹配的新增招聘需求,甚至还出现裁员情况。 “抢人才”一直是疫后各国及各地政府提振经济的重要议题,如今,高才通计划推出即将满两年,第一批高才开始进入续签周期。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14万人当中有多少可以顺利通过第一次续签考验?他们的到来又给香港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更多内容请看《高才踊跃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