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华人TV爱英连线:美国华裔作家少君(5)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冲浪于网络文学潮头 ——少君访谈录 凌逾 访谈时间:2016年11月6日, 访谈地址: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第二届华文文学大会会议期间) 访谈者: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著有《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跨媒介:港台叙事作品选读》等书,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学术研究》等发表论文七十多篇。 被访谈者:少君,博士。曾就读中国北京大学,美国德州大学;曾任职中国经济日报,美国匹兹堡大学。被誉为华文网络文学的先驱者,在互联网上写下数百万的文字,已出版《人生自白》、《人生笔记》、《未名湖》等五十余部图书。2000年从IT公司退休,隐居美国凤凰城,专事读书、旅行,亦兼任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等十数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一、网络文学之变 凌逾:少君老师您一直是身处网络时代潮头浪尖的著名作家。如今,互联网从万人联网又发展到万物联网。时代剧变,您看文学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少君:我想主要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前的我们躺在床上看书然后安然入睡,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过去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大家在慢慢改变阅读习惯。记得在1997年时,我第一次在学术界提出网络文学的出现会取代传统书本的阅读习惯时,当时所有的作家和学者都不相信。那次是中国作家协会在泉州华侨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北美作家作品研讨会”,我和於梨华现身说法。当时绝大多数文学研究者、作家和很多著名的评论家都在现场,例如:王蒙、陈忠实、刘登翰、铁凝、方方、赵玫、刘醒龙、叶辛等。他们对网络文学的产生第一表示惊诧,第二觉得它不可能代替书本的阅读习惯。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用手机来看文字的东西。其实网络不但改变了阅读书本的习惯,而且使得读者几乎放弃了书本的阅读方式,而用手机、电脑来阅读所有的东西,包括报纸、杂志、小说、影视等。所有网络文学的阅读习惯造成了今天的E时代产生,E托邦、E阅读、E-communication,一切都可以用网络来解决阅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怎样生存?据我所知,中国一年大概会产生3000部长篇小说,其中,真正让读者看到的长篇小说不会超过100部。也就是说产生这么多文学作品,大多数不会被读者所阅读。这不能简单地说都是文学垃圾,作家们很辛苦地把作品写出来,将来怎么让别人去阅读?而写作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阅读。我们知道今天很多作家的书,基本上除了他自己和他的朋友阅读过之外,没有第三方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怎样生存?文学的方向在何处?都有待探讨。我觉得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下,怎样谈文学、怎样谈文学的阅读习惯,怎样谈文学的载体,都是我们日后研究的方向。物联网的产生,又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传统商店的生存模式被物联网挑战,这又让我们开始考虑改变生活的习惯。 凌逾:那如果大家都不阅读了,网络作品还有什么意义? 少君:正好相反,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大量阅读,只不过他们借助网络和手机阅读。 凌逾:也就是说,因为有网络,因此有了更多的阅读。 少君:对。他们在等公交车、坐火车、坐飞机时也会阅读。拿本书很沉,很多人不喜欢。 凌逾:那这样会不会导致网络文学更加短小,更加微小化? 少君:我觉得网络文学一开始就非常具有随意性、发泄性的特点,更有随机性和微小性的特征。所以文学作品越来越趋向简单而深刻,即简单的语言却富含深刻的道理。 凌逾:但是这怎么展现作者自己的思想呢?似乎是慢时代才会有思想,在快时代中思想是否会消减? 少君:没有。你看现在盛传的微信段子,其实都很深刻,语言简短却文笔深刻。所以说,是微小说、E小说的延续。我们这一代作家要习惯新的阅读习惯,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要用更简短直白的语言,描绘深刻的故事。所以说,文字阅读习惯的改变要求作家在最短的句子里囊括更大的信息量,这是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短小的文字中提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凌逾:您是否赞同20世纪是长篇小说当道的时代,而现在是微型小说、微文化当道的时代? 少君:我不认可。20世纪长篇小说当道,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文学作品可供阅读,并不是说那个时代长篇小说比较发达。其实今天长篇小说的产量和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