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大愛電視DaAiTV_歷史的今天_today_20110522_1900.wmv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1946年 兌換日治銀行券 發行舊台幣 台灣銀行這天發行面額一元,五元,十元的台幣,以收回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發行的台灣銀行券,後來為了平衡財政困難,又陸續發行五種面額,直到三年後幣制改革,才發行今天的新台幣。 1946年5月22日,為了取代日治時代流通貨幣,台灣銀行開始發行一元、五元、十元等,只有在台灣流通的新鈔,稱為「台幣」,也是後來通稱的「舊台幣」。它發行期間,因為遇到台灣有史以來有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物價指數上漲超過九千倍,當時貨幣發行面額,不斷擴充,短短三年不到,已經出現面額一萬元紙幣,依舊承受不住物價劇烈波動,中央政府只好採取最激烈手段,重新改發行「新台幣」。當時,四萬元舊台幣,只能兌換一元的新台幣,許多人也因此身家財產一夕歸零。這段時間發行的「舊台幣」,也是台灣史上流通壽命最短的貨幣。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舉台歡慶重回祖國懷抱。這股喜悅,完全投射在隔年由台灣銀行發行的新貨幣上。 台北市集幣協會理事長 周建福:老台幣發行的時候 你可以看它圖案很好玩 它這邊就是是鄭成功收復台灣 跟荷蘭的海戰圖 就好像鄭成功光復台灣 一剎那的喜悅是差不多的。 正面印有台灣圖案,國父肖像,左邊是台灣銀行總行的建築標誌。為了取代日治時代的貨幣,台灣銀行第一批新發行的紙幣,有一元、五元和十元,稱為台幣,也是所謂的舊台幣。而它也是史上流通壽命最短的貨幣,只有3年又22天。 對日抗戰一結束,國共內戰也白熱化,當時中國大陸金融體系陷入惡性通貨膨脹中,連帶也波及到戰後還在喘息的台灣經濟。翻開當年新聞報導,斗大標題就寫著「物價狂騰,生活苦」、「高雄米價,日高一日」,從戰前到戰後,物價大幅飆漲,超過三十三倍。 當年報紙裡的漫畫,米竟然也在搬運過程中,一口氣價格翻了四倍;民生物資的糖、蔬菜,以萬計價。 儘管畫得誇張,卻實實在在呈現當年民間生活的辛苦。 台大經濟系教授 吳聰敏:在台灣歷史上這是最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民國35年一月你去買一包米,以當時幣值來講是一百塊,到了二月你去買的時候 就要135塊,下一個月你去買的時候,就變成要花175塊,每個月持續不斷。 學者統計,1946年當年台灣物價指數筆直地陡升,上漲幅度超過九千倍。而當時貨幣發行面額,也不斷在擴充,從一元五元十元擴大到一萬元。最後承受不住惡性物價膨脹,1949年採取了最激烈方式,重新洗牌,改發行「新台幣」。 台北市集幣協會理事長 周建福:以當時政府匯率售價,是四萬元老台幣換一元新台幣,三元新台幣就可以換一元銀圓,當時跟美金匯率是一比五,台幣五塊錢又可以換美金一塊錢,所以當時新台幣就慢慢穩定下來。 新發行的台幣,以直條形式來區分舊台幣。台灣在這麼短時間內,幣值經歷巨幅貶值,很多人的身家財產一夕歸零。對紙鈔沒有信心,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始終深信,身邊存有黃金,才能安心。 採訪文字 紀穎如 攝影剪輯 吳帛勳 邱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