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同住一個屋簷下 外籍家庭看護工處境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國家,家中老人家的照顧是一大負擔。東南亞的看護占了台灣看護人數的88%,可以說沒有外籍看護,台灣的長照制度就沒有辦法推動。這些外籍看護幾乎是24小時待命,體力、精神壓力難以想像,但你知道外籍看護全年無休的比例有多少嗎?現在就為你介紹這些外籍看護照顧台灣老人家的貢獻。 很痛嗎?高一點。 這裡比較很硬,(很硬的脖子) 對。 來台灣當看護已經6年的阿琳,正幫看護的阿嬤按摩頸部、手臂,阿嬤行動不便,受過看護訓練的阿琳每天都會按時幫阿嬤做按摩、翻身的動作。 外籍看護 阿琳(Ouleon):「我會跟她(準備)早餐、給她吃飯、給她什麼藥,她要吃藥,我量血壓,幫她翻身,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然後還有問她有沒有不舒服。」 全台灣約有29.5萬名看護,像阿琳這樣的外籍看護就占了約26萬人,比例高達88%,本國籍看護只有3.5萬人;外籍看護中,有24萬人(24.4)是家庭看護,只有1.5萬人是在醫療院所等養護機構,也就是說,有24萬家庭的阿公阿嬤是由外籍看護在照顧,沒有這些外籍看護,台灣的老人家要安享晚年,是一件困難的事。 我們會在新聞中看到看護虐待被照顧的老人家的事件,但是在26萬名的外籍看護中這些只是少數案例,這些外籍看護對台灣步入高齡化後急需要的照顧力,有很大的助益。 阿琳雇主 吳秀玲:「她照顧我爸從去年6月到12月,就連護理師他看到都覺得完全沒有任何的褥瘡,這個是很厲害的, 去年12月我爸過世之後就開始照顧我媽。」 阿琳接連對吳小姐的爸爸、媽媽悉心照顧,讓她可以無後顧之憂,阿琳與吳家人的感情也如親人一般。 阿琳雇主 吳秀玲:「其實一年多的相處,其實她已經形同我們的家人,所以去年我爸爸過世的時候,其實哭得最厲害的是她,我也安慰她,我會想辦法把她留下來,因為她已經是我們的家人一樣。」 菲律賓籍看護麗莎等人利用星期日休假時,在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內炒著家鄉菜,療癒一下思鄉情。 外籍看護 麗莎(Liza):「我第一次來台灣3年沒有休息,然後第2次來台灣,我認識朋友了,我會出來,因為如果我們菲律賓,我看到,嘿,你是菲律賓嗎?聊聊天啊,給我們那個FB,可以聯絡。」 像麗莎這樣的外籍看護能每星期放假出來,是非常少數的。台灣看護的薪資是平均是4到7萬元,外籍看護平均僅有2萬左右,且外籍看護幾乎都是24小時待命,壓力更大。 依據調查,外籍看護全年無休的比例高達34.7%,一個星期只休一天的占54.1%,而且休假的一天還是不完整的一整天。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長 黃姿華:「很多雇主就說給你出去你就放過假了,可是其實所謂出去可能有時候是早上把阿公阿嬤的早餐準備好了,尿布都換好了出門,然後趕快回來做晚餐,或是準備其他的服務,很多看護就開玩笑是不是台灣的日曆到了禮拜天會變短啊。」 他看不懂這本書。 不論廠工、漁工及看護等所有外籍移工,雖然大都從事比較低層的勞力工作,然而這並非意謂這些移工沒有自我充實,翻轉人生的夢想,One-Forty組織就是培育移工而生的組織。 One-Forty 移工課程營運 黃妤婷:「我們組織一直以來,從創立到目前四年多來都有一個滿明確的核心目標跟任務,就是要讓每一位在台灣的這些東南亞移工,這段旅程在台灣這段時間是有價值的,而且也是啟發人心的。」 嗨,大家好,我叫Yani,我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在台灣的工廠當翻譯。 One-Forty 培訓畢業的移工已有不少回到母國後,找到好工作或自已開業的案例,印尼看護Yani 就是其中之一。 One-Forty 移工課程營運 黃妤婷:「因為印尼現在的首都平均薪資大概是一個月9000塊台幣,相對她在那邊現在的翻譯工作是可以到2萬多(台幣)的,那就是一個我們滿期待可以看到的,讓她們人生有一些轉機的情況。」 外籍看護離鄉背井來台灣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幾乎24小時處於壓力之下的工作,讓台灣的長照制度可以獲得支撐,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照顧力」,然而這些外籍看護的勞動條件也需要獲得雇主的重視,這些金錢回饋外,也算是他們付出的一點回報。 彭孝維 採訪撰稿 謝啟泉、萬家宏、李俊葳、張略家 攝影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