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你是境隨心轉,還是心隨境轉?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01 神奇的「安慰劑效應」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西方心理學研究,叫做「安慰劑效應」。比如一個人得了某種疾病,但當下沒有治療這種疾病的藥。那該怎麽辦呢?有一個方法,給這個病人一顆糖果,但是這顆糖果沒有任何治病的作用。醫生換一下包裝,告訴病人這個「藥」的療效,並且是目前治療這個疾病的最好的藥,讓他服用。有些時候,這顆糖果不僅能達到藥的療效,甚至比真正的藥效果還要好。 為什麽吃了一顆普普通通的糖果,病就好了呢?因為這個病人沒有把它當作糖果,而是當作了藥,然後堅定不移地相信這個「藥」可以治病。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強大的心理作用。 在佛教中,這叫做相由心生。佛經中提到: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02 相由心生,說的不只是臉 「相」是什麽呢?是萬事萬物。它不是指某一件事情,人、大自然等全部都叫做相。「由心生」,指相是來自於我的心。並不是說這棟建築物來自於我的心,而是說這棟建築物或者這個風景,或者這些人和事物,美麗的或者不美麗的,善良的或者不善良的,好的或者不好的……所有這些都取決於我自己的心如何去看。當然,物質本身可能也有一些客觀的特征,但是很多時候這個客觀的特征到了我這裏、我的空間時,因為我的心態,就會有所變化。 03 你是境隨心轉,還是心隨境轉? 我們平時會認為,我們的心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分析、判斷,僅此而已,卻不知道外境是由我們的心去轉變的。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境隨心轉,也就是說:心變了,一切都會變。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尤其是我們以什麽樣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調整了以後,同樣一個世界在我們這裏就會變得非常完美。而在我們的心沒有調整之前,同樣的世界在我們這裏可能是一個非常沒有意思的、讓我們非常討厭的灰色世界,這是由我們的內心來決定的。 「境隨心轉則悅」,如果外境能夠隨心所轉,那我們一定會開心的,心情一定會變好。比如當你面對不公平的待遇等,完全可以用強大的心把它忽略掉,不當做一回事。再大的坎兒,你也能順利地邁過去。 「心隨境轉則煩」,如果我們的心經常被外境所控製,那一定會很煩躁。雖然這句話是佛教裏講的,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體會到。 04 做個境隨心轉的人 禪修 醫學證明:76%的疾病都來自於負面情緒,所有身外之物都保不住。沒關系,只要能保住健康就行,一切都可以從頭來。請關註自己的心理健康,別焦慮,學禪修。 調節心靈的最佳方法,就是修禪定。禪定可以在信仰的基礎上修,也可以在沒有信仰的基礎上修。 無論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還是從科學的視角來論證,禪定的力量都是如此不可思議: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學禪定的修行人。在實驗室中,實驗者一邊用腦電波圖測量腦波的變化;一邊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測量腦部活動的位置。最後得出結論:通過禪修,不但能夠短期改變腦部的活動,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腦部永久的變化。這就是說:通過禪定,完全可以斷除人的焦慮、哀傷等很多負面情緒,創造出心靈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腦。 慈悲 慈悲心是人類所有思想中最美麗的一部分,它一定會讓我們一生一世或生生世世都擁有無限的幸福! 什麽東西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產生慈悲心呢?那就是痛苦。當深深體會到輪回眾生都會面臨巨大痛苦,自己哪怕再痛苦,還聽過一些佛法,懂得一些佛教道理,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是過去罪業造成的因,可以用因果道理來安慰自己,但其他眾生卻不懂這些道理,所以就會仇恨滿腹、怨恨不休,同時更是痛苦不堪,更沒有自由回避和逃避痛苦。這時,我們就很容易產生同情心和慈悲心,誠心誠意地希望所有眾生遠離痛苦,願意將自己的幸福與他眾的痛苦相交換,就叫做慈悲心。 此時最重要的,就是修悲心。在修悲心的過程中,會有兩種結果和利益:第一,在修慈悲心的過程中,因為懂得了這些道理,所以能減輕我們的痛苦;第二,通過面對痛苦而產生大悲心,再面臨痛苦時,也能應對自如了。 修慈悲心的人,會變得心胸開闊、助人為樂,並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其身上散發出的愛心能量,能讓身邊的人都感覺到輕松、喜悅、溫暖。哪怕修十分鐘的慈悲,也有無量的功德。 利他 當開心的人,過充實的生活,做利他的事業,此生來世都幸福。 我們可以刻意地去幫助別人。比如說我今天去做五件事,五件事都是對身邊的人有幫助的,而且要親自去做:首先要考慮好這個事情怎麽去做策劃,然後親自去落實,親手去完成,最後也親眼看到了這個事情對他人有幫助,確實能夠幫助到別人。 《環球科學》雜誌,就提出了幾點讓人幸福的建議:在生活、工作中,都要適當地把握好尺度;有空的時候,就去當誌願者,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事實的確如此,如果多去參與慈善,內心獲得的成就感、幸福感、快樂感,是無法用語言可以表達的,也是任何金錢都無法換取的,更超越了所有物質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願我宿現諸父母,歷代祖宗及怨親, 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法界諸有情,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