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莎韻的故鄉 金岳部落 | 行走TIT 第42集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金岳部落為一座落在宜蘭縣南澳鄉山區的泰雅族部落,背山面海。 現在部落人口約600人左右。金岳部落由Ryohen(流興)部落後來遷徙至現在的南澳鄉金岳村,Ropwe(鹿皮)為金岳部落泰雅地名,其緣由據說是當初祖先在尋找遷徙的土地時,發現這裡常有水鹿出沒,生態資源豐富。 莎韻Sayang,Ryohen(流興)社女孩,1938年送日籍的田北正記老師下山,青年服務隊一行11人,但中途遭遇颱風,17歲少女莎韻不幸摔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其事蹟,贈送一只鑄有「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鐘給Ryohen(流興)社。這個故事流傳台日兩地,後來還改編成電影「莎韻之鐘」。 位在蘇花公路旁的金岳部落,出了個電影明星,那就是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林慶台。他與太太,前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宋月娥,多年來帶著陳芃伶投入社區工作。 三年前,陳芃伶接下總幹事的職位,繼續拚部落經濟。走進金岳部落,映入眼簾的是木造的傳統建築,以及部落著名的「莎韻之鐘」。 這個如操場般大的傳統建築聚落,儼然成為金岳的文化走廊,也是旅客來到金岳的必遊之地。這些傳統建築物,都是陳芃伶、林慶台與社區居民合力打造的成果。 光是去年,就有一千三百多人來到金岳部落旅行。這對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小聚落來說,是翻轉經濟頹勢的契機。 對經濟條件不佳的金岳部落來說,大部份年輕人都到外地打拚,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傳承部落的文化。 五年前,原本也在城市裡工作的陳芃伶,受到社區總幹事的拜託,回到了部落。靠著返鄉多年來的經驗,陳芃伶把文化與村民的生計結合,也讓更多人有機會留在自己的家鄉。 經過這幾年的堅持,金岳部落已經吸引了不少目光,但他們的下一步,是如何吸引外流的年輕人返鄉,讓更多人投入這場以文化改變在地經濟的運動。 從都市原住民到找回自己的文化與身分認同,新生代的泰雅族青年,正在翻轉部落經濟,也讓傳統與現代再度相遇。 【行走TIT FB粉絲專頁】 / tit1600 #行走TIT #帶您一起走進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