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法譬如水】 為善修德 遠離罪惡 - 第12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218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為善修德 遠離罪惡 我們學佛,就是要將過去很多的無明煩惱洗滌,無論過去所造的罪,或是現在的惡,我們從今天開始,此時此刻,必定要啟發內心這念最至誠的心情,對過去的罪或惡,我們要懺悔。 懺悔就是洗滌,依照佛陀的教法,法如水,這股清水能洗除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罪惡錯誤,要用心去洗滌。過去能洗淨,未來的「未做之罪不敢更做」。 02:32 以懺悔洗心 滌除過去的錯誤和罪業 面對未來 也要時時惕勵自己 莫以善小而不為 莫以惡小而為之 過去錯誤是因為無明覆蔽,不知道所以我們做了。現在我們既然學佛了,我們也已經至誠發心懺悔了,懺悔即清淨,既然知道了,既然懺悔了,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好好保持這片清淨的心態。尚未做的罪,我們要說不敢了,不敢再做了。 我們要知道「莫以惡小而做之」,不要覺得只是一點小惡,我犯了怕什麼?不要這樣想,因為小惡積久了也是大惡。 不要以為只是一點小善,行那麼點小善會有什麼功德嗎?我要做就做大一點,才做一點點會有什麼功德嗎?有句話說:「莫以善小而不為。」所以我們要知道常常警惕,不要以為一點小惡去做不要緊,不要以為一點小善,做了沒有功德,不要這樣想。 我們如果人人知道,為善是人的本份,遠離罪惡是人生的規矩。大家如果知道規矩,也能守於本分,這樣的人生就不會犯錯了,這樣的人生就對了。 05:34 為善修德是人的本分 遠離罪惡是人的規矩 盡本分守規矩 人生就不會走入偏差 所以我們未來,過去的既然懺悔了,重新開始,我們就要做好,把心照顧好,不要有一點點污染,行為不要再有偏差,所以「未做之罪不敢更做」,不敢再做了。 所以現在人人每天都要保持好我們這念心。我們現在要: 06:34 (經文)至心皈依 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因為我們的心,必定要有個依靠,要有個依歸,我們的心若有依靠,人生就有方向,方向就是宗教。 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終身的教育。我們一生的教育、生活中的教育,這些都在宗教中。 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只要我們好好選擇,選擇正信、選擇正教,只要有一個正字,這一條軌道就對了。 假使我們尚未皈依什麼宗教,最起碼我們自己的人生本分,不能脫離我們人生的宗旨。人之初、性本善,人既然在人間,我們一切都要往善的、往好的走,這就是我們的宗旨。我們要奮發圖強,要精進,不要懈怠,精進的路如果正確,這樣的人一定會成功。假使懈怠不肯精進的人生,一定是墮落。 08:58 「宗」是人生的宗旨 「教」是終身的教育 宗教就是人生的方向 只要方向宗旨選擇正確 精進而行 就會有成功的人生 我們慈濟裡面,有很多真的是很勵志的人生,都是能讓我們作人生模範的人。像李宗吉居士,你看,他小時候家庭貧困,又生於亂世,加上父親早已過世,大哥也早就夭折了,姊姊都嫁人了,母親一年一年老了,所以他一定要負起責任。孝順他的母親,疼愛他的妹妹,這就是他的立志。 雖然讀小學,雖然讀書時老師很欣賞他,用功、精進、認真,但是要考中學了,需要註冊費六塊錢,就是沒有六塊錢。那時他的母親要把她的手鐲去當,去向人借錢,人家都不肯。為了不讓母親辛苦,為了不增加母親的負擔,所以他甘願把書全都燒掉了,他覺得養家就是他的責任,所以他甘願去作童工。 他的本性就是忠實,非常忠厚。老闆看他非常實在又認真,老闆看到這個孩子,這麼認真努力,覺得這個孩子可以栽培,好幾次把錢亂丟,要試驗這個孩子,孩子很老實,在哪個牆角撿到錢,無論是一元、五角,撿到錢還是趕快拿去給老闆,拿去給管帳的人,他說,我在哪裡又撿到五角,我又在哪裡撿到一塊錢。老闆長久觀察他,孩子很認真、很努力、很忠厚、很老實,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功,絕對要栽培他。 從此踏上人生的道路,經過很多的辛苦,無論是掌廚或是行船等等,做很辛勞的工作。經過好幾次海上的風浪,很危險,他也逃過來了,唯一就是守在他的本分,十分立志認真努力。後來到台灣,他成為一位海上基業的企業家,很有成就,不只是他的事業很成就,他的孝道永遠不變。等他成功時,把母親接過來台灣,那分孝順實在是沒有人比得上。 就算母親過世了,在陽明山上造一個很好的墓地。一般從前的人要盡孝,是守墓三年,但是他不是,他是日日夜夜都在守墓。為了守好母親的墓,他們夫妻就住在陽明山,儘管孩子有的都到臺北去了,事業皆有成,但是他們一直都住在陽明山,就在那附近。 那個墓地,真的能看得出每天都清掃過,一枝雜草都沒有,一點塵土都沒有,能夠看得出。甚至他的太太也說:這一點他實在做得很徹底,無論是颳風下雨都不間斷,每天都去向媽媽問安,每一天都會去清掃墓地。這是他每天的課程。墓地清掃好了,回來沐浴、吃過飯,就開始上班,這就是他的人生。 這就是要跟大家說,這叫做守本分,這叫做奮鬥的人生。人生若能奮鬥,能守於本分,這段人生一定是成功的,所以這是他人生的宗旨。 17:06 誠正信實 行善盡孝 守於本分 勤於奮鬥 這段人生一定成功 所以我們皈依諸佛,就是我們的心,要有個歸依的方向,有一個依靠,佛以外,「諸大菩薩、辟支、羅漢」這都是潔身自愛。 菩薩是自利利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能守住佛陀的教法,能積極接近人群救濟眾生,這叫做菩薩。 18:13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積極利人而自利 即是菩薩 「辟支、羅漢」;辟支佛是出生在無佛的時代,但是他能獨覺。看到人生歲月變遷;能看到大地萬物,這種凋零茂盛的情景,隨著四季的變遷。所以他能體會三理四相,大地萬物的景象。 還有人老、病、死等等的變化;還有人的心理生、住、異、滅、心態無常,所以他能覺悟。雖然無佛住世,不過,其實佛法,無處不是佛法,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根機敏睿的人,就算無佛之時,他也能觀境覺悟,體會人生萬物景象,他能啟發內心的一分覺性,這稱為辟支佛,也稱為獨覺。自己獨自去體悟。 20:21 生在無佛的時代 觀察天地萬物 與人身心的變遷 因而獨自覺悟成道的 即是辟支佛 「羅漢」,羅漢雖然有佛之時、無佛之時都有羅漢。他就是潔身自愛,但是他怕因果,所以只想著要消過去的業,但是他不懂得去造未來的福。因為福要從人群中得,但是他就是遠離人群,就是要獨善其身,這叫做羅漢。 21:39 獨善其身 證悟空性之道 斷除了煩惱根源 從生死輪迴中解脫的 即是羅漢 無論諸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稱為佛。或是菩薩,他上求,還積極下化,這都是我們的榜樣。而懂得潔身自愛的人,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所以諸位,學佛者我們不能懈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們難得聽聞佛法,只是潔身自愛做個自了漢這樣不夠,我們還要向菩薩看齊,上求下化,我們的目標就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才是我們要精進的目標。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靜思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