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

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


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一張圖看懂大學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對應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

一張圖看懂大學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對應 4 года назад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一張圖看懂大學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對應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材輔助系統collego網站: https://collego.ceec.edu.tw/ 👉️招聯會網站公布的111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各校系學習歷程核心資料: https://www.cac.edu.tw/cacportal/jbcr... 申請入學已成為最主要的入學管道。考招方案,顧名思義包含「考」和「招」兩部分。近幾年,除了試題素養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去年開始的學測採計五選四,造成同分現象增加,愈熟悉招生遊戲規則的人勝算愈大。 簡單說,把學測考好仍是鐵律,但備審或學習歷程檔案和大學選才是否應對得有說服力或有故事性,影響甚鉅。無論是適用108課綱的高一,甚至是適用原課綱的高二,申請入學的參採方式都愈來愈類似未來的學習歷程檔案了。 底下這張圖教你看懂大學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對應關係。左邊是大學選才,右邊是學生的備審資料(左邊是現行的書審資料項目,右邊是111年的學習歷程檔案項目)。 某個校系說他希望的能力特質是甚麼甚麼,通常是條列式的。這些有一部分與學系專業的基礎有關,例如外語能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科學能力、操作能力;但有些是與專業無直接相關的普遍性素養。例如組織能力、領導協調、邏輯思考、批判思考、團隊合作、溝通等等。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大學教授在講空話。據這兩年與大學招生專業化參與的教授深談,他們已經受夠了傳統只靠考試取才的偏差現象。舉例來說,考進去資工系的學生不喜歡寫程式,或者欠缺程式設計師的特質,當然學不好,他們教起來也很辛苦。所以,大學希望能借重學習歷程檔案,幫助他們在招生的時候,看出一些考試成績看不出來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是他們這個學系想要的。 從哪裡去查大學選才的條件?有三個項目,你必須要懂。 第一是校系分則。通常歷年的簡章變動不大,可以查今年與去年的做參考。這份表格告訴你幾件事。 第一,這個學系最看重學測五科的哪幾科。「檢定、篩選、採計」,這幾個關鍵字一定要懂。這個表格,高一的生涯規劃課一定有介紹,忘記了請把課本與講義拿出來複習一下。比方說,你想錄取某頂尖大學的某某系,就要把這個系要求的重點科目讀好,學測至少要達到它要求的標準,而且愈高愈好。例如,它要求數學要通過前標(頂前均後底)檢定,你卻只有均標,那是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就算報了也沒用,直接被刷掉。只通過檢定還不夠,還要通過篩選,才有機會進入第二階段的口面試(指定項目甄試)。篩選怎麼看?通常是由倍率高的先比,接著比第二高,就像篩子一樣,一層一層篩掉一些,最後一關留下來的可能是三倍率,三倍率代表甚麼意思呢?就是預定錄取人數的三倍,因為有可能同級分(分數),同級分的這些考生就要以這個校系訂的「同級分超額篩選方式」進行再次篩選;所以,可能會比三倍的人數再稍微多一些。換句話說,就是這群人進入第二階段,教授再透過書審、面試,甚至是加考筆試、實作,選拔出他們最後想錄取的學生。錄取公布的時候,會有正取、備取,因為一個學生最多可以申請6個志願、科技大學還可以申請5個志願,所以,很可能同時錄取了多個系,所以,備取也是有機會。至於備到多少會錄取?輔導室那邊的歷年統計資料和教戰守則都會告訴同學如何查。 第二是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collego網站。 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到所有大學校系的簡介,以及他們這個系看重的核心能力特質有哪些?也就是說,大學已經把他們的徵才條件都提前告訴你了,等於是題目都出好了,而且是OPENBOOK,就等你自己把答案寫好,交給他們看、並接受他們的提問。 第三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重要資訊是招聯會網站公布的111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各校系學習歷程核心資料:https://www.cac.edu.tw/cacportal/jbcr... 前面提到,collego這個網站或者是各大學學系的網站,已經清楚告知他們想要怎樣的人才特質。所以,你該準備的資料就應該朝向這個方向去準備。雖然題目已經公布了,但大學還怕你不會寫,所以,招聯會公布的學習歷程參採核心資料,就是更明白告訴你學習準備的建議方向,他們在學習歷程檔案要看甚麼?重點在哪裡?所以,這個資訊要不要看?當然不能漏掉啊。我認為這是一份極關鍵的教戰指引。 例如,它會告訴你修課紀錄看甚麼?比較重視你有修哪些領域的課程?不只看修過那些課,還要看你的修課表現和修課心得。學習歷程檔案和目前的書審最大的不同,是從PDF轉為資料庫。甚麼是資料庫?就是量化的成績,可以運算統計分析比對的數據,教授能很快從資料庫拉一拉,就知道你在修課表現上與同儕的相對表現位置,以及你的學業成績在校排的相對位置,他更關心你是漸入佳境,還是愈學愈退步。如果你是大學教授,你會想要哪一種?至於修課心得可以在課程學習成果呈現,也可以在學習歷程自述的反思呈現。 此外,像課程學習成果,這學系最想看到哪一類的?在這份資料裡面都會告訴你喔。以清大化工系為例,他明確告訴你,如果你能拿出自然科學領域的探究實作成果或相關科學研習之書面報告或實作作品,那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學習歷程與反思又寫得深刻入裡,那他們將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繼續以清大化工當例子,他還告訴你,在多元學習表現方面特別重視英語檢定、科展,以及自主學習計畫與執行成果。所以,以這個系來說,與其放一堆志工,不如下苦功去英檢,科展就算沒得名,有去做總比沒有好,畢竟有得名是少數,重點是在你的學習歷程中,你一直在科學領域探索,你呈現你喜歡科學探究也做出了成果,肯定是比兩手空空的同學來得有競爭力。如果你是真的想上這個系,請及早想清楚、抓到重點並即早準備。 學習歷程檔案不是軍備競賽,重質不重量。大學端提醒考生,不是上面寫的樣樣都必須具備。同學可以從中掌握選才重點,拿出符合他們選才想要的,一兩項就夠吃香了,不用全部收集喔。別忘了,你還要交一份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這份心得是你發揮的好機會,好好把你為什麼做這些學習、參與活動的來龍去脈、起心動念說清楚,不是瞎掰,而是使自己成為有故事的人。別忘了,選才條件裡,大學對於人格特質也很看重,你是冷冰冰的資料堆砌,還是活生生的人,綜整心得可以置入行銷說出一番故事喔。 聽完了前面三項重要資訊的介紹,你應該知道如何查詢某某學系的選才重點、還有參採資料比較看重那些。但事情總是沒那麼單純。如果這麼簡單,那就大家一帆風順了。有人可能會問,選才條件還有參採重點,不是都揭露了嗎?那就好好去準備就好了,不是嗎? 說到這裡,知易行難這四個字是最能詮釋這個情境的。話是這麼說沒錯,但以往經驗總是以下兩種情形居多:第一種是,考生到最後選填志願時才終於知道自己要填甚麼?咦,是那個當下才頓悟自己的目標嗎?是也有這個可能啦,但大多數情形是因為學測放榜後,看分數可能落在哪裡,選幾個沒哪麼排斥,還有點喜歡的去填。至於那個系在做甚麼,許多人不是真的完全清楚。第二種情況是,很早就知道想填甚麼?但一直沒定下心來好好規劃三年的學習計畫。沒有計畫就只能打機遇戰囉,結果就是和第一種情形是類似的。 看到這裡,應該知道,最好的方式是甚麼?就是及早試探、及早累積,而且是有覺察的累積。過程中想要調整都可以,不是說一頭栽進去就永遠不能再改。這樣做,至少你會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得到甚麼,你的自述、省思,基本上只是把心裡想的東西寫出來而已。許多同學說,省思、心得不知道怎麼下筆,問題不是出在不會寫,而是在想,沒有想法,當然寫不出來。 說來簡單,但真實生活,總是充滿不確定性與誘惑。你不可能做到一百分,完全精準的照計畫執行。回到最前面的那張圖,以集合的概念來形容,你整個高中生活是一個最大的集合,中集合是你累積的歷程資料,小集合是你最後拿出去跟人家拚輸贏的檔案。如果你能盡量有章法的學習、按圖索驥,相信你那個小集合就是滿盤珠璣,而不是文不對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