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淮扬菜活化石】河下古镇的文楼及淮安茶馓/Acient relic of Huaiyang Cuisine, Wen Lou and twisted fried dough in HeXia Town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大家好,我是再忙也要自己做饭的Shirley。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我在淮安和扬州吃到的美食。这回要说的是百年老店文楼,告诉你们我吃了什么,以及看到了什么。 虽然做了些功课,但是我在淮安的第一餐就踩了坑。不过话说回来,去明轩酒楼不过是路近,而河下古镇的古文楼才是必访清单里的餐馆。只不过,我功课做得还不够细,我是准备去那里吃早茶的。 我喜欢淮安的公交车,人少,也不堵车。从淮海东路出发去河下古镇,需要将近40分钟。等我吭哧吭哧过去了,才知道原来是有城轨去到那儿的,这是后话。 公元前486年,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在吴王夫差治下开凿了,所以说,从扬州到淮安的连接,两千多年前就存在了,邗沟的淮安节点,就在淮安城北的末口,就是如今的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现在是淮安区的一部分,古文楼就在古镇景区内。江浙沪的古镇很多,对我来说,并不会觉着有多新奇,但是我对古镇上的建筑很感兴趣,因为风格与苏南很不同,让我立刻想到网上那张淮安老字号老半斋的图片。魔都老半斋的根在淮安,可惜淮安已经没有老半斋了。 这里建筑的风格更加方正硬气,屋檐和门窗的样式也跟苏南的不一样,然后,感觉这里的建筑木头的比例非常高,这么窄的古街,我甚至有点担心那里的消防问题。但是有些房子真的很有型格,而且这里的人家喜欢在门口种上一株月季,在青砖映衬下非常秀美。 前期我说过,这古镇上十家至少有六家铺子有卖茶馓的,然后还遇到拍摄团队在那里拍茶馓制作。除了茶馓有印象的吃食也就是咸菜的了。说实话我有些意外,因为既然历史上曾经是繁荣忙碌的商埠,既走漕粮又走官盐,南北商贾云集,钱来钱往,一个 “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的地方,有过这般浮华盛景的古镇,就留下了这? 从古镇的入口去古文楼大概需要走五六分钟的样子。让我有点意外的是,那么出名的大馆子,正门开在非常逼仄的街道上,“文楼汤包”的招牌,倒比门楣上的真正招牌还醒目些。 正门的左边是文楼汤包的橱窗表演,三个老师傅坐在那里,这个后面再说。 进到里面,可以看到走来走去的服务员和食客,但是没有人招呼你,我自己摸到结账台,一问才知道得中午才开始营业。这就是我没仔细做功课的结果,我还以为可以来文楼吃一顿淮扬早茶呢。想多了。 这时候才10点多一点儿,我只好忍者饿,在餐馆里溜达。那个巨大的文楼招牌,那个我以为是影壁的部分,其实是二层楼建筑的一面墙。这里的格局比较紧凑,主要靠走廊划分出不同的空间,毕竟不是私家住宅。 不清楚现在的文楼有多少砖瓦是道光年间的原物,据说原来是为纪念状元沈坤而建,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文楼的餐饮买卖开张的确切年份,我没查明白,例如文楼自己介绍的蟹黄汤包诞生的时间,比文楼的出现还早。 这里的包间比较多也比较大,只是不知道晚清和民国时候的文楼是什么光景,既然刚开始的文楼卖的吃食更适合早茶,那么当初散座应该是不少的。 拐了几道,来到一个后厨,两位厨师正在切东西,一瞧,原来是在切蒲菜,一问,说是包蒲菜饺子用。我脑补了一下,蒲菜自身的很清淡,调的馅儿不知道是什么味儿的,太浓了不符合蒲菜的调性,走清淡风,又十分考验厨师的本领,果然是很妙的饺子。 哎呀,说了这么多,还没到点菜的环节,今天就说到这儿,我在文楼吃了什么菜,味道咋样,下一期说吧。 喜欢我的视频,记得关注我并且一键三连,等我更新哦。